天天看點

攝影狂馬文虎:專門拍唐家河各種“第一次”

作者: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标題:攝影狂魔馬文虎:邂逅大熊貓6次的幸運兒 專拍唐家河各種“第一次”

馬文虎眼力極好,他一天到晚在唐家河轉悠,左邊一轉頭,嘿,斑羚,右邊一轉頭,喲,金雕,舉個相機瞄一瞄,哎呀,金絲猴……這都不算啥了,最讓人生氣的是,他好像天生自帶吸引野生大熊貓的天賦屬性,在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26年,他6次在野外邂逅大熊貓并且拍下照片,運氣值好到逆天。

他今年50歲了,從24歲來到唐家河開始算,已有超過一半的人生,在這裡度過。

攝影狂馬文虎:專門拍唐家河各種“第一次”

愛看《動物世界》的男孩子長大了

去唐家河當了野外巡護員

馬文虎是青川人,今年50歲,深耕野保一線26年。一身迷彩服,脖子上挂一個長焦相機,就是他的日常标配。1993年,唐家河保護區招聘野外巡護調查從業人員。時年24歲、沒有任何專業背景的馬文虎,憑着對當地自然環境的熟悉,競聘成功。

七八歲起就滿山跑着挖野菜、愛看《動物世界》的小男孩長大後,走進了一個動物世界,這個故事聽起來就有一種天然的浪漫。但這個浪漫的故事這才剛剛開始。

唐家河是以大熊貓及其栖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保護區,除每個季度開展一次大熊貓樣線調查外,還定期開展扭角羚、金絲猴等野生動物種群的專項調查,在山上一待就是個把月。

這都不是事兒。馬文虎成日在山裡跑着,即使一些位置偏遠、險要的樣線,他也主動申請完成。2007年,台灣與唐家河合作了黑熊保護項目。台灣專家黃美秀知道馬文虎有豐富的野外工作經驗,專門為他留下了一台錄影機,請他将野外調查期間發現的珍稀野生動植物拍下來。

攝影狂馬文虎:專門拍唐家河各種“第一次”

唐家河“寵兒”

12年野外邂逅6次大熊貓

就在這一年的7月,馬文虎和同僚們在唐家河江石壩海拔3500米的麻山觀察記錄扭角羚的生活時,從望遠鏡裡眺望到了一團圓圓的黑白色物體。“一隻大熊貓正趴在對面山上的一棵樹上睡覺!”工作14年,這是他第一次在野外觀察到大熊貓。他立刻提着錄影機,和同伴朝着大熊貓所在的山坡爬去。因為害怕驚擾到大熊貓,一行人用了兩個多小時,才走到大熊貓所在的樹下。

大熊貓睡得正香,馬文虎迅速找到一個好位置隐蔽起來。直到錄音帶拍完、電池用盡,大熊貓慢慢下了樹,又慢慢地消失在叢林中,他還意猶未盡地呆在原地。“那一刻,我暗下決心,要買一台自己的相機,把我在野外遇到的這些精彩瞬間記錄下來。”不久,馬文虎就擁有了第一台相機——尼康d90。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照相機就像衣服一樣“穿”在了馬文虎身上。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他越來越“容易”遇到大熊貓,截至2019年,他已經先後6次遇到了野生大熊貓。

攝影狂馬文虎:專門拍唐家河各種“第一次”

巡護員中的“攝影狂魔”

收割唐家河物種拍攝各種“第一”

“一開始進行野生動物攝影的時候,我還是一種自娛自樂的心态,想把這些精彩瞬間記錄下來,等到老了,有一份美好的回憶。後來發現,這些照片的價值遠不止于此。”2014年,馬文虎在唐家河松光梁,偶遇一隻正在河邊石頭上沐浴陽光的水獺,他立刻用相機記錄下這一珍貴畫面。這是保護區首次拍攝到水獺的影像資料。這張照片,不僅斬獲了當年《國家地理》攝影大賽銅獎,也開啟了唐家河對歐亞水獺這一瀕危物種的保護調查。

“首次”這樣的詞看起來很厲害,但是對馬文虎來說,在唐家河這片土地上,他拿下的“首次”實在太多。首次拍到黑啄木鳥、首次拍到棕背黑頭鸫、首次拍到栗背短翅鸫,還有太平鳥、藍短翅鸫、紅頸瓣蹼鹬、斑翅鹩鹛……

為适應野外拍攝需要,馬文虎不斷将相機和鏡頭更新,而他與野生動物的緣分也越來越深。除了大熊貓,他拍攝到的金絲猴、扭角羚、黑熊、豹貓、果子狸、毛冠鹿等獸類達40多種,對保護區鳥類的拍攝更是累計達到300多種,照片庫存量達到了2個t。

“一邊看一邊聽,同時還要手拿相機和望遠鏡,肉眼看不清楚的馬上用望遠鏡觀察,是沒拍過的就要以最快的速度抓拍。”說起照片,攝影狂魔馬文虎很有自己的心得,“速度和專業,一切都建立在速度和專業之上。”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