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珠是我國史書記載最早的四大美人之一,其芳姿見于金代版畫《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中。圖中集漢、晉兩代的王昭君、班姬、趙飛燕、綠珠四個曆史人物于同一畫面,後人把這幅畫稱為《四美圖》
宋代吳曾《能改齋漫錄》說:“自古美色,未必生于中華也。故西施生苧蘿山,昭君生秭歸縣,綠珠生白州。綠珠本梁氏女。今有綠珠水,相傳水旁間産美麗。”這裡說的中華,今指中原;白州,今指博白縣;綠珠水,今指綠珠江,綠珠所在的博白縣雙鳳鎮綠蘿村,位于綠珠江上遊。
博白,地處嶺南,是古越之屬地,秦以前,為百越民族中的西瓯駱越部族所居。因境内有博白江、博白山、小白江而名之。這裡是一塊風光旖旎的寶地,山川形勝,秀麗多姿,山溫水暖,人傑地靈,自古聞名。這裡的山,一為六萬大山餘脈,一為雲開大山山脈,像兩條巨龍,蜿蜒逶迤,直至大海。
境内有著名八景,“雙角橫岚”是其中之一。其景在縣城南流江畔雙角山,山高百米,兩峰對峙,恰似雙角。據宋代樂史《綠珠傳》記載:“綠珠者,姓梁,白州博白縣人也。綠珠生雙角山下,美而豔,善吹笛。”
傳說綠珠聰明伶俐,美麗端莊,通音律,喜吹笛,擅歌舞,琴棋書畫,無所不通。
西晉第一富豪、荊州刺史、嶺南蠻校尉石崇為交趾(今越南)采訪使,途經白州,有意求美,偶遇綠珠。樂善好施的綠珠以十斛珍珠、修建水渠、道路、建書塾為先決條件,想難倒石崇。殊不知,财大氣粗的石崇很快就滿足了這些要求,她隻好被迫跟着石崇,不遠千裡,到了京都洛陽,居住在金谷園裡。
石崇在金谷園中建了“百丈高樓”,名曰“望鄉樓”,又叫“綠珠樓”,可以“極目南天”,以慰她思鄉之愁。
在當時園林之最、皇家庭院也無法望其項背的金谷園裡,美女如雲,但自從綠珠來到金谷園後,所有的美人都變得黯然無光。就連金谷二十四友之石崇摯友天下第一美男子潘嶽,都驚歎綠珠之美,疑為天人。
相傳“綠珠亦能詩,才藻為石崇所重,不僅美貌,所作《懊侬曲》也甚可誦,廣西女子能詩者,自綠珠始。”她所唱的《懊侬曲》詩雲:“絲布澀難縫,令侬十指穿。黃牛細犢車,遊戲出孟津。”這首詩因綠珠的特殊身份,更因表現出的深摯純情、美妙幽婉的聲調,被譽為南國明珠的“首唱詩”。
“八王之亂”,趙王司馬倫掌握了朝廷實權,孫秀成為權貴。孫秀大權在握,早已唾涎綠珠美貌、石崇财富的他,向失勢之後的石崇屢索綠珠。石崇大怒道:“綠珠我所愛,豈能給人!”
孫秀索綠珠不成而惱羞成怒,向趙王誣說石崇有反叛之意,是太子被殺、司馬允事件的主謀之一,于是派重兵圍攻金谷園。當時石崇與綠珠正在樓上飲酒,石崇對綠珠說:“我今為你得罪當權者。”綠珠哭泣道:“甯為玉碎,不為瓦全,當效死于你的跟前。”說完,即墜樓自盡。
一代佳人魂斷金谷園!接着,石崇與潘嶽、歐陽建等也被押赴東市斬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