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談“中國第一思想犯”李贽的“異端”思想

作者:曆史小師妹

萬曆年間的李贽,一心讀書治學,推崇王陽明“心學”,批評儒家經典,被譽為反對封建專制主義的啟蒙運動的先驅,也有人說他是“中國第一思想犯”,他的思想被當時的人們視為異端,認為是離經叛道,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李贽以及他那所謂“異端”的思想。

李贽是泉州晉江(今屬福建)人,号卓吾,回族人。他出生在一個商人家庭裡,原姓林,後改姓李。李贽自幼倔強,而且善于獨立思考,凡事有自己的想法,不會人雲亦雲,是以對于儒學傳統觀念的那一套,他并不會奉為經典,受其束縛。

李贽26歲那年,參加鄉試中舉,成為了拿着朝廷俸祿的一名官員。20多年宦海生涯中,他耳聞目睹官場的種種黑暗,以及民反兵變、倭寇騷擾沿海等現實,深感明朝内部的腐朽沒落,也與那些昏官迂儒和假道學格格不人,是以也不會得到提拔和重用。

李贽的最後一個官職是任雲南姚安縣知府。當時的姚安不僅經濟上落後于中原地區,而且民風剽悍,社會秩序混亂。李贽到任後整理吏治,深入百姓了解民情,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他在姚安三年,常微服出訪,看到有的人家經濟有困難,他會慷慨解囊,出資相助。農戶遇到紅白喜事也會向知府大人求字,李贽便提筆書贈,是以人們不把他奉為老爺,而敬稱為“先生”,顯然,李贽更喜歡這樣的稱呼。作為一個滿腹經綸的智者,李贽更喜歡與文人墨客相邀,談經論道,吟詩作賦,《光明宮記》 、《龍山說》等詩文就是他在姚安任上所作。與此同時,李資還招收門人弟子,為他們講授學問。

淺談“中國第一思想犯”李贽的“異端”思想

李贽為官清廉,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在他離任時,“囊中僅圖書數卷, 士民遮道相送,車馬不能前進”。但就是這樣一位好官清官,卻為官場所難容,李贊的人品與學問遭到時任雲南巡撫王凝的猜忌,最後導緻了直接沖突。他三年任期未滿就憤然辭官,此後再也沒有重入官場。

李贽受王守仁和泰州學派的影響很深,骨子裡一種追求個人自由與解放的反叛意識,這在當時與主流的儒家思想相違背,是不被接受的。辭官之後,李贽公開已“異端”自居,反對禮教,抨擊道學,反對以孔子的是非作為評判标準,成為中國曆史上公開舉起了反孔旗幟的第一人。他還提出天理、人欲沒有差別的見解,主張“穿衣吃飯,即是人倫實體”,不掩飾道德的功利實質。他批判道學家 “存天理,滅人欲”的虛假說教,斥責道學家是“陽為道學,陰為富貴,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衣冠禽獸,是“口談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的兩面派、僞君子。他表示與假道學誓不兩立。

李贽的橫空出世,不僅對當時的思想界沖擊極大,即使到後世也仍有重大影響。他的哲學思想是王守仁和王畿的心學的一個演變結果,但其獨創性十分明顯。其主要貢獻在于他對于封建正統思想的某些方面的懷疑和批判。這種懷疑和批判的理論根據是他的《童心說》。

淺談“中國第一思想犯”李贽的“異端”思想

李贽早年的自然觀有唯物主義傾向,認為天地萬物皆陰陽二氣所生,反對程朱理學“理在氣先”、 “理能生氣”的觀點,認為世界“惟是陰陽二氣”,“天下萬物,皆生于兩,不生于一”,後來他還接受了禅宗的觀點,相信“萬法盡在自心”,山河大地同清靜本原合而為一。因而李贽的學說服膺于“心學”,并把王守仁的 “良知說”,發展為“童心說”。

他說:“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複有初矣。童子者,心之初也。”所謂“真心”就是普通人所說的真心真意,是對于假心假意而言的。李贽所要批評的對象,是當時那些“口談道德而心存高官”、“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假道學家。他也批評了當時的科舉制度,當時的科舉考試主要内容是八股文,八股文号稱是“代聖人立言”,其實是一篇篇假話空話。李贽進而把他的批判推及到整個的道學,他說所謂的經典,隻不過是那些迂腐的門徒,半懂不懂,記憶孔孟的學說,有頭無尾,得後遺前,名随其所見而胡亂寫到書上。後來的讀書人不能細察真相,就說出自聖人之口,奉為絲毫不可加以懷疑的經典。而其實,其中大半不是聖人的言論;即使是出自聖人之口的,也不過是針對具體問題而發,就像因病發藥,醫生開的随時處方一樣,這類臨時藥方怎麼能當做萬世不變的真理呢?可李贊這樣的說法,在當時簡直是大逆不道。

淺談“中國第一思想犯”李贽的“異端”思想

李贽否定了儒家經典的真理性,提出以“童心之言”為标準,即一個人根據自己對于事物最初的反應來作獨立的判斷。他認為,“童心之言”才是最可靠的,這樣的“言”可能和孔丘不合,但那是無關緊要的。他說,天生一個人, 自會有一個人的完整性,不需要得着孔子才足用。千古以前無孔子,難道人就不是人了嗎?王陽明隻說“知善知惡是良知",他所說的良知隻限于關于善惡的判斷,李贽的“童心”不受這個限制,凡人生來就有的能動性,都在“童心”的範圍之内。照他所說,人隻有根據“童心”說話,所說的話才是真話;根據他的“童心”辦事,所辦的事才是真事;根據“童心”而生活,這個人才是真人。這就是李贽對于王守仁“良知”說的發展。李贽的“童心說”影響很大,它不僅成為其批判道學的理論依據,而且成為一種文學新見解,即為文要從真心中自然流出。

李贽還很重視小說、戲曲的地位,将《西廂記》和《水浒傳》稱作“古今至文”,并将它們與六經并提。他反對複古摹拟,主張創作必須抒發已見。李贽晚年愛史學,根據曆代正史寫了《藏書》,又廣搜明史資料寫了《續藏書》,都印了發表,打破了漢、唐、宋以來的一些史學觀點。

淺談“中國第一思想犯”李贽的“異端”思想

封建時代重農抑商,這是地主階級的經濟政策,也是地主階級和商人進行階級鬥争的主要政策。商人階級的态度就是地主階級沒落的開始,為私或重利是商人的特點,是以李贽為“私”和“利”辯護,就是商人擡頭的标志。

同時,李贽提倡男女平等,反對歧視婦女。在封建社會中,婦女的地位是很低的,婦女是低于男子一等的人,“婦女見短”就是說婦女沒有遠大的見識,而李贽完全否定這一點,還主張婚姻自主,贊揚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相愛是“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在黃安講學時甚至還破例招收女弟子。李贽的婦女觀,也是封建傳統觀念開始沒落的标志之一。

李贽對傳統世俗見解的批判,流露出不少與封建正統思想抵觸的進步思想。是以明朝統治者把李贽當做是“思想犯”,而他的學說被視為“異端之尤”、“非聖無法”的洪水猛獸,加以銷毀。

萬曆三十年,禮部給事中張向達秉承首輔沈一貫的旨意上奏神宗說:“李贽壯歲為官,晚年削發,近又刻《藏書》、《焚書》 、《卓吾大德》等書流行海内,惑亂人心”“以秦始皇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為不足據,狂誕悖戾,未易枚舉”。神宗以“敢倡亂道,感世誣民”的莫須有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贽,并焚毀他的著作。

李贊在獄中用剃刀自殺,結束了他76歲的生命,而他的思想卻是不滅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