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鬥”嗎?

“扶不起的阿鬥”一直都是世人對劉禅的評價,可是作為劉備的兒子,從小到大一直有諸葛亮在身邊教導,況且身邊還有那麼多優秀的人,劉禅真的如此無能嗎?當然不是,相反,劉禅特别善于僞裝,是個不折不扣的“戲精”,也正是因為如此,劉禅才能夠安享晚年,一直活到66歲,甚至比他父親的壽命還要長。

劉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鬥”嗎?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時候,由于心力交瘁,不幸染上重疾。劉禅作為蜀國的君王,不免要派人去探視,順便還捎了一句話給諸葛亮。“倘若丞相不在了,丞相的兒子應該如何處置?”諸葛亮當時聽到這句話以後恍然大悟,劉禅是一點也不傻啊,于是讓人帶了句話回去,“不勞陛下費心,微臣家中還有八百桑樹,足以養活他。”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讓劉禅放心,表明自己的立場,自己的兒子雖然沒有受到劉家的恩情,但是絕對不會幹涉劉禅。以諸葛亮當時在蜀國的地位,想取而代之劉禅是輕而易舉,更何況劉禅當時雖然坐在帝位上,但是重權可是掌握在諸葛亮的手中,如果諸葛亮把權力交給了自己的兒子,劉禅的位置自然就不穩了。劉禅這一舉動等于是狠狠地敲打了諸葛亮,諸葛亮本身又是個通透之人,自然明白劉禅的意圖。

劉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鬥”嗎?

還有一件事就是蜀國投降以後,司馬昭設宴款待蜀國一幫降臣,并且安排演奏蜀國的歌曲,跳蜀地的舞蹈,此情此景之下,蜀臣們都掩面哭泣,唯獨劉禅是個意外,依舊神态自若,該吃吃,該喝喝,像極了一個沒有感情的人。司馬昭就好奇的問:“你在這裡不想念蜀地嗎?”劉禅回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這就是樂不思蜀成語的由來。然後劉禅上廁所期間,蜀地舊臣郤正教給劉禅說:“下次司馬昭如果再問這個問題,你就先注視着宮殿的上方,然後閉上眼睛一陣子,最後緩慢睜開眼睛認真地說,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的啊。這樣,司馬昭就會讓你回蜀國了。”于是酒至半酣,司馬昭又問劉禅同樣的問題,劉禅便将郤正剛才教他的學了一遍,司馬昭聽了以後問道:“你這話怎麼像是郤正說的?”劉禅大感驚奇的說出了六個字:“你怎麼知道的?”引得衆人哈哈大笑,司馬昭看到劉禅如此忠厚老實,從此以後也就不再懷疑他了。其實劉禅這兩下子,百分之九十是遺傳他父親劉備的,衆所周知劉備是個戲精,這劉禅更是戲精上身,惟妙惟肖,令周圍人的人一緻認定他就是個廢物,一個廢物何必放在心上呢?試想如果當時司馬昭第一次問劉禅問題的時候,劉禅如果按照郤正教他的話去說,那司馬昭一定認為劉禅有“圖謀複國”之嫌,會是以招來殺身之禍。

小智似黠,大智若愚,劉禅的智慧也是尋常人望塵莫及的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