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蕭太後”的金字招牌:蕭燕燕隻是其中的佼佼者

作者:曆史長河雜談

“蕭太後”是遼國曆史上一個奇特的群體,她并不特指哪一個人,但它有一個強有力的代言人蕭燕燕。

“蕭太後”的金字招牌:蕭燕燕隻是其中的佼佼者

前文連結:契丹的女人不好惹!

蕭燕燕堪稱遼國曆史上

最出類拔萃的政治女強人

蕭燕燕作為蕭太後的代言人,應該無人反對,在她的身上,可以說将曆代蕭太後的優點展現得淋漓盡緻,而她所引領的那個風華正茂的大遼帝國,也正是曆史上令人垂涎不已的盛世遼國。

“蕭太後”的金字招牌:蕭燕燕隻是其中的佼佼者

1、以皇後身份攝政,推動遼國繁榮發展

遼景宗即位後,病情漸重,後無法處理國事,隻好由皇後蕭燕燕主持朝政。史書說,“刑賞政事,用兵追讨,皆蕭皇後決之,遼景宗拱手于床榻而已”(《契丹國志》)。蕭燕燕掌權後,推行一系列改革,“任人不疑,信用必賞”,契丹社會經濟、文化不斷發展,“年谷屢豐”。

現存于世的蕭太後河即是明證,這是北京最早的人工運河,位于京城的東南部,因遼蕭太後主持開挖而得名,始于統和六年(988年),是北京成為國都以來最早的漕運河,最初是為運送軍糧所用,後成為皇家漕運的重要航道。它比元代漕運的壩河早280多年,比元明清漕運的通惠河早300多年,而今依然是北京東部的主要河流之一。明清筆記記載,“河面船隻穿行,河岸行人如織,如同江南水鄉”。

“蕭太後”的金字招牌:蕭燕燕隻是其中的佼佼者

2、蕭太後閃亮登場,遼國進入空前繁盛

982年,遼景宗勞累過度,病死在出獵途中,年僅35歲。蕭燕燕在悲痛之中将11歲的長子耶律隆緒(即遼聖宗)扶上了皇位,由此開始了長達27年臨朝聽政的生涯。

這個不到30歲的女人,她重用耶律斜轸、韓德讓掌管軍政大權,聯手打擊意圖作亂的宗室,保護了太後母子的安全,并營造了軍事強盛、政治清明的遼朝氣象。

蕭太後和韓德讓有段圓滿的戀情,有史記載“同卧如夫妻,同案而食”;更有考古證據,在出土的遼代文物上,銘文寫有“供養文忠王府太後殿前”。“文忠”是韓德讓死後的谥号,在文忠王府中設定蕭太後神主的“太後殿”,幾乎是毫不避諱地表明了二人的親密關系。

“蕭太後”的金字招牌:蕭燕燕隻是其中的佼佼者

影視劇照

蕭太後有多愛韓德讓呢?據史書記載,有人在打馬球時誤傷了韓德讓,戀愛腦的蕭太後立馬将那個無辜的馬球手當場處死,她還曾在韓德讓帳中大宴群臣,表明他們為宴會的男女主人,俨然是一場遲來的婚禮。

更為世人所驚訝的是,韓德讓竟然得到遼聖宗允許,賜名耶律隆運,死後陪葬在蕭太後陵墓之側,真不知道遼景宗地下有知,作何感想?

耶律斜轸是遼朝開國功臣後代,蕭太後對他委以重任,她有兩隻琥珀杯,每隻可盛酒半升,每次賞賜有功大臣,别人隻喝一杯,而斜轸想喝幾杯就喝幾杯,“國人榮之”。

還有一個名将耶律休哥也得到重用。他負責鎮守遼南京(今北京),防備宋軍,素有威名。當時宋遼邊境的百姓要哄小孩,不讓他們哭,就會說“别哭了,耶律休哥來了。”足見其打仗之勇猛。

他這人還出了名的人品好,能打仗,卻不争功,“每戰勝,讓功諸将,故士卒樂為之用”,這些人,共同組成蕭太後的政治班底,輔佐蕭太後母子共創輝煌。

3、治國治軍有方,漢遼百姓歸心

蕭太後雖然攻打宋軍夠狠辣,但從她改變遼初的民族政策與剝削暴政,亦可見其仁慈的一面。

一是廢除漢俘奴隸制。遼初,契丹貴族将所掠的州縣、人口編為“頭下軍州”,這些地盤歸王公貴戚所有,可建堡寨、安置奴隸,擁有一定獨立性,賦稅一部分交國家,一部分交頭下領主。

蕭太後為加強中央集權,不斷削弱這些貴族大臣的權力,下令州縣官吏必須聽令朝廷。同時,她攝政時規定,在戰争中俘獲的漢人,不得再編為奴隸,而是成為遼國平民,并保持原來的生活。

二是促進遼漢民平等。即便是對原有的奴隸,蕭太後同樣也是仁慈有加。她曾下诏,奴隸犯法,主人不得擅殺,全部交由政府處理;她對法律不平等的現象也進行了改革,遼初契丹人毆打漢人緻死,隻需賠償牛馬,蕭太後卻規定,以後無論契丹、漢人,“一以漢法論”。

有一次,一個叫耶律勃古哲的契丹貴族知法犯法,殘害百姓,蕭太後得知後嚴格執法,命人調查。耶律勃古哲曾參與對抗宋将曹彬的戰役,也算是一個功臣,但蕭太後還是依法以“大杖決之”,把這個契丹貴族打得皮開肉綻。

三是完善法律促進公正。蕭太後在司法制度方面也進行了一些創造性改革,針對性制定完善了相關法律法規,并率先垂範不遺餘力地執行。如果有罪犯覺得自己是冤枉的,可以實行“上訴”制度,減少了許多冤假錯案。

蕭太後寬嚴并濟,對罪大惡極之人毫不手軟,對有情可原之人寬大處理。她還親自處理了一些疑難和重大案件,緩和了民族對立和階級對立,更加穩定了百姓的生活。

四是重視農業恢複生産。蕭太後在執政期間,曾經下過二十三道減免賦稅的诏令,可見她對農業的重視。她為農民提供各類農業器械,并且不允許官僚因為打獵而毀壞農業,更不能以各種理由歲還莊家。農業的發展在蕭太後的治理下不斷進步,這也為遼國的強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其實蕭太後治下的遼國,已經漸趨成為儒家文化理念下的泱泱大國,并不像有些極端民族主義者所想象的那樣野蠻、落後。相反,她的寬松政策在當時甚至吸引了北宋邊境的百姓,還有不少貧民前來歸附。如統和元年(983 年)二月,北宋與遼朝沿邊七十餘村的百姓越過邊境,投奔遼朝;同年五月,又有千餘戶百姓來投。

4、政策靈活多變,改善宋遼關系

許多人覺得無論蕭太後取得了多大的功績,那都隻是對契丹而言,對于中原漢族來說,她無疑就是一個劊子手、老妖婆!但理性地來看,蕭太後對于宋遼關系的改善,也是有着非常積極意義的!

曆史上的“澶淵之盟”,有人說這是中原王朝的恥辱,是近代那些不平等條約的始作俑者,實事求是地講,這是一個相對于宋朝來說,比較被動的一個條約。

但從當時的宋遼關系來說,“澶淵之盟”在事實上卻是維持了宋遼近百年的和平,這不僅使雙方軍民少流了很多血,而且也節約了大量社會财富。在對于當時宋朝實力不濟的情況下,能夠保障和強勢遼朝的長期和平,這是極為不易的!雖然宋朝要向遼國納歲币,但數額并不多。通過兩國的互市貿易,宋朝甚至還可以多賺一點。從這個方面來說,其實這是一個雙赢的盟約。

在遼國滅亡之前,宋遼雖偶有摩擦,一度遼對宋也有軍事壓迫,但從未發生過前三次那麼大的武裝沖突,這對于兩國老百姓來講無疑是一段幸福而和平的時光,不得不說,蕭太後在這一點上是善莫大焉的。

至于該事件帶來的漢民族恥辱感,我想這是人類的一種心理反應,了解起來也是因人而異的,不能簡單地從“澶淵之盟”的得失來判斷。

“蕭太後”是遼國曆史上一個奇特的群體,她并不特指哪一個人,但它有一個強有力的代言人蕭燕燕,随着《燕雲台》的戲劇化渲染,這群蕭太後的才華、愛情、權勢樣樣俱全,讓人不得不發自心底贊歎:要說真正的人生赢家,舍蕭燕燕其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