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青年說 | 餘鵬:看好重慶科技氛圍 将繼續培養更多科創“生力軍”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科技的未來在青年,他強調,“要高度重視青年科技人才成長,使他們成為科技創新主力軍。”

新的時代,賦予青年科技工作者新的使命。在重慶,也有一大批青年科技工作者,他們奮戰在科研攻關第一線,揮灑青春和汗水,攻克一個個難關,用他們的研究成果,為産業和社會發展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

目前,重慶提出要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對重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來說,這意味着什麼?他們又有什麼期待?近日,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走進高校、走進企業、走進實驗室,聽聽這些科技青年們的心聲。

科技青年說 | 餘鵬:看好重慶科技氛圍 将繼續培養更多科創“生力軍”

餘鵬在實驗室做實驗。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發

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5月18日6時訊(記者 姜念月 實習生 梁浩楠)餘鵬,1980年生,教授,博導,光電功能材料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主任,“重慶市傑出青年”“重慶英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巴渝學者”……作為引進人才,他有着許多亮眼的“頭銜”,但這一切都離不開重慶給他帶來的機遇。

餘鵬作為重慶師範大學實體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長期從事非晶實體、先進金屬材料的制備與功能特性的研究,主持科研項目23項,含國家級4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1項;發表SCI檢索論文80餘篇。

十多年如一日 取得豐碩研究成果

2003年起,餘鵬便開始研究非晶态合金和非晶态功能材料的制備、合成、實體性能及其運用,并瞄準了當時力學性能最為優異的非晶态合金體系。

“非晶态合金材料的強度是其對應的傳統金屬材料的十倍以上。”餘鵬介紹,由于其良好的力學性能,被應用于精密儀器、醫療器械、體育器材、電力裝置等領域。如果非晶态合金代替傳統合金材料,将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十多年來,餘鵬和團隊通過實體模型建構和反複實驗探索,開發出了一系列具有先進功能特性的非晶态合金體系。所設計的合金擁有優異的力學性能和軟磁性能,成本更為低廉,玻璃形成能力優異,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目前,團隊關于非晶态合金體系的相關科研論文已有數十篇,相關國家專利十餘項。

此外,他們還成功研發出具有兩相結構的非晶态複合材料,這種新型複合材料在磁制冷工質領域中有較大應用潛力。

“我隻是重慶衆多年輕科研工作者中的一員。”談及自己,餘鵬謙虛地說,還有更多重慶引進的優秀人才,一直在為做好研究、實作科技成果轉化、教書育人等目标奮鬥在科研一線。

科技青年說 | 餘鵬:看好重慶科技氛圍 将繼續培養更多科創“生力軍”

餘鵬正在工作。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用戶端發

看好重慶 科技創新氛圍愈加濃厚

目前,重慶正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作為科技創新人才,餘鵬對此一直十分關注,在他看來,這是一件非常令人期待的事。

據悉,餘鵬在2015年獲重慶市重點項目資助,2019年獲重慶英才計劃資助,還獲得過重慶市傑出青年基金資助。“這些年來,實驗室的環境、條件也越來越好,前前後後獲得的經費支援可能有上百萬,對我們這個年輕團隊來說,确實幫助很大。”

不過,在餘鵬看來,目前相對于東部沿海來說,重慶在人才培養、科研經費支援等方面還可以做得更好。好在,重慶現在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說明政府很重視,未來,在資金投入、人才引進等方面都會進一步加強,這将大大提升科技創新人才的信心。

“我對重慶十分看好。近年來,重慶的科技創新氛圍越來越濃厚,像高标準高水準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促進産業轉型更新等。人才政策、相關福利配套也在不斷變好。”餘鵬說。

餘鵬表示,今後團隊的科研目标是進一步研究非晶态合金、先進金屬功能材料,并将其應用于能源轉換領域。同時作為大學教師,他将堅持教學科研并重,努力為重慶和國家培養、儲備合格的科研人才和技術骨幹。

(本文來自新重慶用戶端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下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