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的我們,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生活。
像陀螺一樣旋轉的我們可不可以停下來想一想:來到這個世界上,究竟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生活是适合自己的?
我們的生活究竟應該追求什麼?是功成名就的大富大貴;賺大錢、幹大事的驚天動地?還是心靈的富足、生活的簡單甯靜?
《愛德華.巴納德的堕落》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幅不同的生活畫卷,或許你能從中品出點什麼。

貝特曼:想過功成名就的生活
貝特曼出生在美國芝加哥的一個富裕家庭,他身材颀長、體型勻稱,面孔英俊。
他家住在富麗堂皇的别墅裡,父親開家生産汽車的公司,現在貝特曼也是合夥人。
最近,父親打算在駐外設立辦事處。貝特曼代替已經派去的經理到這些駐外的地方跑一趟。
其實他這趟去不止是以合夥人的身份去辦事,更是有他的私心:替心上人伊莎貝爾尋找未婚夫愛德華。去這些地方,途經愛德華所在的小島——塔希提。
伊莎貝爾從未婚夫的來信中覺察出,愛德華最近有些反常,令她非常擔憂。貝特曼更想去一探究竟。
塔希提是一個偏僻、落後的小島,和繁華的芝加哥沒法比。貝特曼在那住了一天一夜,就難以忍受了。
但令他意外的是愛德華卻在小島上生活得很開心,這些他能從他的一言一行中感覺出來。甚至愛德華直言:“不想再過芝加哥那種沒有靈魂的生活”。
貝特曼百思不得其解,即使愛德華不願意回繁華的芝加哥,在小島也可以有一番作為。那裡非常落後,有很多發展機會。
落後的工業和廉價的勞動力是建工廠的最好機會。隻要把芝加哥的工業搬去稍稍一丁點,都可以賺得盆滿缽滿。這些機會不是愛德華沒看到,而是他不想這樣做。
貝特曼不明白,這種既可以賺錢又可以賺權力的事,愛德華怎麼不去做呢?放着陽光大道他不走,非要去走獨木橋。
他可不像愛德華,他希望他的汽車公司規模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廣。公司占地幾百英畝,生産出幾百萬輛汽車。
他則收集大量名畫、古董,藏品之豐富,令紐約的大收藏家都望塵莫及。
正如張小娴所言:
“你不過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過自己喜歡過的生活,若有人因為你喜歡做的事而覺得惡心和取笑你,那是他們的事。”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你喜歡大富大貴就去追求,喜歡的才是最好的。
伊莎貝爾:嫁個有錢有勢的男人,生活才好
精緻的面容,貴族似小小的上唇、濃密的淡黃色的頭發。身材窈窕,亭亭玉立,頭部略帶驕傲。
她性格真誠,有一絲不苟的榮譽感和無所畏懼的人生觀,這就是伊莎貝爾。
她是個完美女神,優雅、獨特,有兩個英俊帥氣的男人瘋狂地愛着她,他們是貝特曼和愛德華。
這兩個同樣優秀的男人,她更傾心于愛德華。在貝特曼的羨慕中,他們訂婚了,并準備在第二年的冬天結婚。
天人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
就在他們準備結婚的當即,一家大銀行的倒閉使愛德華的父親破産了。一天晚飯後,他走進自己的書房開槍自殺了。
愛德華從一個富家子弟,淪為了窮光蛋。他知道自己的處境已經配不上未婚妻,便提出了退婚。
在退婚前,他和伊莎貝爾聊了以後的打算:“一個親戚邀請我到自己的公司,跟着最好的經理學做生意,這能使我從紛繁複雜的生意中學到很多。兩年後,能在芝加哥謀到個不錯的職位。”
伊莎貝爾聽到這些綻放了笑容,她說她愛他,會等他回來。
他們每月通信,從不間斷。心裡洋溢着甜言蜜語,堪比情書。
開始時,愛德華還時常提起回芝加哥的事,可随着時間的推移,愛德華卻不再提這事了。
聰明的伊莎貝爾似乎覺察到哪裡不對勁,時常和陪伴他的貝特曼訴說。貝特曼也很好奇,于是借着出差的機會找到了愛德華。
不出所料,愛德華堕落了。他不想再回芝加哥,卻喜歡上了那個偏僻落後的小島。
當伊莎貝爾得知未婚夫的想法後,從心底覺得愛德華沒骨氣、堕落了。
她想要的生活是住在富麗堂皇的豪宅,裡面擺滿古色古香的家具。她在家裡舉辦音樂會、舞會、隻有上流人士參加的晚宴。而她的丈夫,應該是帶着一副玳瑁眼鏡的。
顯然未婚夫愛德夫是給不了她這樣的生活,而貝特曼可以。
畢竟,女人對婚姻的選擇等于二次投胎。更何況伊莎貝爾第一次投胎就不錯,第二次哪能再選擇一個配不上自己的伴侶呢?
愛德華:想過心靈甯靜的生活
愛德華是貝特曼的同學,他們一起玩耍,一起成長,後來還一起上了大學。
他們很小就認識共同的好友伊莎貝爾。愛德華比貝特曼幸運,伊莎貝爾深深地愛上了他。
他們男才女貌,家庭地位也不差上下,是那麼的門當戶對。
愛德華的父親破産自殺後,一切都變了。愛德華不得已去很遠的偏僻小島上學做生意。
人的思想會跟着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愛德華來到小島後,一切都變了。
他不再惦記着再回到芝加哥,開始喜歡上這座偏僻甯靜的小島。這裡安逸與舒适、風景秀麗,群眾淳樸善良、性格溫和且臉上永遠挂着幸福的微笑。
他開始思考、對比。
在芝加哥每天匆匆忙忙上班,再匆匆忙忙下班,然後吃晚飯,上劇院,睡覺。過得匆忙而無趣。
難道人生就應該這樣嗎?一小時接一小時,一天接一天的工作,青春都耗費在這上面,直到老去。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來小島之後,愛德華才覺得人生還可以有另外一種過法。
這裡天氣很暖和,空氣中彌漫着花的芬芳,碧空萬裡無雲。夜晚一輪滿月緩緩滑行,在廣袤無垠的大海上照出一條光路,通向浩瀚無際的永恒之國。
他開始讀書,不是為考試或高談闊論和教養而讀書,是為興趣而讀書;他學會了閑聊,他喜歡這種有閑暇時間聊天的生活,而不必過那種忙忙碌碌、堅持不懈奮鬥的日子。
他說以前從不知道自己還有靈魂,是到這裡後才發現自己找到了靈魂。如果他仍是個有錢人,或許要永遠失去靈魂。
對于未婚妻,他覺得自己是崇拜的,她是最為優秀的女孩。
但他沒有保護她的欲望,而他也覺得她不需要人保護。未婚妻更像愛得不是現在的自己,而是未來的他。
他現在是個窮人了,而且自己還甘于貧窮,是以更覺得配不上她。
貝特曼認為愛德華是瘋了。他特别為他惋惜,直言他是在這裡浪費才華,浪費青春,浪費機遇,對此他痛心疾首。
愛德華感覺自己找到了心靈的歸宿,這種簡單、甯靜的生活正是他想要的。
是的,選擇怎麼樣的生活永遠是自己的事,也永遠是自己内心最真實的想法。你認為的生活可能在别人那裡不值一提。
寫在最後:
網上有段精彩的說法很認同:
“看上去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其實不是,有人盯着花盆,有人盯着垃圾桶,有人盯着滿天繁星點點,有人盯着地上雜草叢生,有人活在自己的天堂裡,有人在建造自己的地獄,大家都是路過人間,活得各不相同,我們不相信的東西,也總有人過得樂逍遙。”
其實世界上本沒有更好的生活,隻有你自己願意過的生活。大富大貴自然是光宗耀祖,但心靈甯靜、歸順靈魂何嘗不是一種自得苦樂的救贖。
俗話說得好,走自己的路,讓别人去說吧。
哪種生活好,就看你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