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中國第一個勞工新村曹楊新村:這裡曾是光榮的象征,如今又迎來新生

作者:人民網上海
新中國第一個勞工新村曹楊新村:這裡曾是光榮的象征,如今又迎來新生

新中國第一個勞工新村——曹楊新村。普陀區供圖

人民網上海11月1日電 (唐小麗)近日,新中國第一個勞工新村——上海市普陀區曹楊新村迎來70歲生日。

上世紀50年代,為了解決勞工階級住房難問題,上海市開始規劃勞工新村建設。1952年6月30日,陸阿狗、楊富珍、裔式娟等勞動模範和大批先進工作者、勞工,手捧鮮花,懷揣着市政府頒發的居住證,敲鑼打鼓,燃放鞭炮,搬進了新居。

新中國第一個勞工新村曹楊新村:這裡曾是光榮的象征,如今又迎來新生

圖為上世紀50年代的曹楊新村。普陀區供圖

今年已經91歲高齡的裔式娟,身子骨依然很硬朗。“舊社會的工廠裡,機器轉個不停,非常辛苦,但也吃不飽飯,連喝口水都難。”從苦日子裡熬出來,對于當下的生活,裔式娟覺得很滿足。解放前,家裡八口人,父親四十歲就去世了,母親裹了小腳無法勞作,全家的重擔都壓在了裔式娟一個人身上。

1949年,上海解放。解放後的裔式娟也終于有了盼頭,勞工階級不再是被人瞧不起和被壓迫的底層了,成了國家的主人翁。在工廠,裔式娟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她在1951年參加了共青團,年底就加入了共産黨,并且是紡織小組中第一個入黨的。黨賦予她新生的力量,她也努力工作回報黨的恩情,“我又不是幹部,隻是一個勞工,居然輪到我住洋房。是以我想我一定要把生産搞好,關心群衆。我作為黨員,大家選我當勞模,我覺得我可以做得更好 。”幾十年後,裔式娟回憶起當年的生産工作,依舊曆曆在目。

盡管具體的日期已經記不清了,但1952年6月末的一天,曹楊一村大門口敲鑼打鼓,紅旗招展,燈籠與橫幅高高挂起的氛圍,裔式娟始終記得。那一天,22歲的裔式娟帶着一個裝了兩件舊衣服的破舊手提箱,乘着卡車,來到了這片新落成的樓房,随風飄揚的橫幅上寫着“歡迎先進生産者入住曹楊新村”。

新中國第一個勞工新村曹楊新村:這裡曾是光榮的象征,如今又迎來新生

圖為1952年7月1日,工友們湊在一塊兒在草地上下棋。普陀區供圖

新中國第一個勞工新村曹楊新村:這裡曾是光榮的象征,如今又迎來新生

圖為1952年7月3日,一名勞工剛剛走出曹楊新村内的公共浴室。普陀區供圖

包括裔式娟在内,新中國第一個社會主義勞工新村的首批住戶,是光榮和自豪的。他們是經過層層選拔的一線勞工、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這1002戶人家,來自217個紡織廠和五金廠,分布在普陀、閘北、長甯三個區,每個工廠隻能分到四五戶入住。

在住房條件普遍較差、“滾地龍”遍布的1950年代初,曹楊新村無疑極具吸引力。盡管三個家庭共享廚房和廁所,但裔式娟還是感到,自己過上了夢想中的生活。這裡的房内鋪着木地闆,有瓦斯可用,出門綠樹成蔭,流水潺潺,不遠處就是大學。

新中國第一個勞工新村曹楊新村:這裡曾是光榮的象征,如今又迎來新生

圖為1952年6月24日,兩位青年正在新村内愉快地聊着天。普陀區供圖

曹楊新村是一個樣闆,這種配置設定方式背後是示範的力量。首批住戶就是最真實的榜樣,向自己身邊的工友們展現着生活的光明前景:讓我們一起好好生産建設,大家将來都能住上這樣的房子。

70年來,曹楊新村已經成為一個承載着無數記憶和光榮的名字。這裡是人民城市建設的生動實踐地,“鄰裡機關”規劃理論在這裡首次落地,全市第一家勞工新村商業網點、室内菜場、學校、衛生所,全國社群商業示範街蘭溪路,全市首個高線公園百禧公園等相繼落成。這裡是群衆性公德心建立的成果彙聚地,曾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機關、中國街道之星、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群等諸多榮譽,走出了一大批全國和市級先進典型。這裡也是基層管理服務的創新探索地,曾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上海市“十面紅旗”之一,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社群黨員服務中心,率先探索試點區域化黨建、垃圾分類等改革破冰工作。

但是,70年來,随着歲月變遷,當年的代表性建築日漸老化,住起來也不那麼舒服了:廚房、衛生間3家合用,似乎也不那麼友善;磚木結構的房屋,樓上走路,樓下“咚咚”作響……

新中國第一個勞工新村曹楊新村:這裡曾是光榮的象征,如今又迎來新生

改造前的曹楊新村。普陀區供圖

2019年12月,曹楊新村啟動舊住房成套改造簽約,至今年4月初,居民已全部簽約搬出。目前,改造施工已經基本完成,居民正在陸續回搬中。

“作為街道的民生大項目,曹楊一村改造意義重大,也有着急、難、險、重等多種困難。”曹楊一村居民區書記施雲霞表示,成套改造是為群衆謀利益,如果群衆工作不做好,那好事也會辦成壞事。“可以說,我們1500多戶房屋改造,就有1500多張圖紙。我們通過走訪、座談會、感情牌等多種方法,了解每一戶居民的顧慮和難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為簽約提速,推進項目程序,隻有我們用心,群衆才能放心。”

新中國第一個勞工新村曹楊新村:這裡曾是光榮的象征,如今又迎來新生
新中國第一個勞工新村曹楊新村:這裡曾是光榮的象征,如今又迎來新生

改造後的曹楊新村。普陀區供圖

改造後的曹楊一村,仍然保留了“白牆壁、紅屋頂”的建築風貌,實作了廚房、衛生間的各戶獨用,還加裝了多功能路燈等智慧應用,成了鬧市區裡的“小洋房”。

“這次改造,我是很滿意的!”曹楊一村居民曾強看到改造後的房子很興奮,“房子住着舒服了,小區環境也好了,更友善了,重要的是,咱曹楊一村的光榮和特色也保留了,我們這些老曹楊人心裡感覺踏實。”

(責編:唐小麗、韓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