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托馬斯·克倫威爾》3:文藝複興為什麼會發生?為什麼意大利有文化?為什麼是佛羅倫薩?

作者:芒果雪梨

說到文藝複興,很多人把它了解為一種反宗教和人本主義運動,是不對的,文藝複興三傑,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他們的作品都在教堂啊!怎麼會反宗教呢?那麼,文藝複興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它又是怎麼發生的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為什麼意大利有文化?</h1>

說到文藝複興,不得不說其發源地“佛羅倫薩”,同時也是克倫威爾的發迹地。

克倫威爾可能出生于1485年,出身很貧賤,是鐵匠的兒子,十八歲加入法國軍隊遠征意大利,結果法國戰敗了,克倫威爾逃到了佛羅倫薩,他一口英語,引起了英國的銀行家,弗雷斯科巴爾迪的注意,由于他聰明好學,機敏異常,獲得了重用,還學會了生意、金融和法律的知識,在人文藝術方面也得到了熏陶,很熱愛藝術和讀書。

和意大利一比,英格蘭就土得掉渣了,中等階級睡的是草墊,枕的是木柴,隻有産婦才有個枕頭。杯盤碗盞都是用木頭做的,當時的法國也好不到哪兒去。

整個歐洲都這麼野蠻落後尚武鬥狠的,怎麼意大利就這麼有文化呢?

首先,意大利因為曆史原因形成了一盤散沙的局面,小國林立,思想文化總是活躍的。

其次,意大利人打仗怕死,都花錢請雇傭軍,但都是做樣子吓吓人,基本上不死人,耗着看誰先熬不住,說是在打仗,其實比的是誰錢多,這個比賽規則,就催生了發達的商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3">為什麼是佛羅倫薩?</h1>

那麼,對于文藝複興而言,在小邦林立的意大利,為什麼是佛羅倫薩脫穎而出了呢?

首先是政治層面。

佛羅倫薩是一個基于行會選舉自治的城市共和國,城市由各行業協會選舉産生的一個委員會來上司,開明的政治,是文學藝術繁榮的必要條件。

其次,佛羅倫薩很早就全力發展銀行業了。

佛羅倫薩最成功的銀行家,是大名鼎鼎的美第奇家族,從柯西莫,到他的孫子“高貴的洛倫佐”,可以說是美第奇家族一手包辦了文藝複興運動,被稱為文藝複興之父,不但建了歐洲第一個圖書館,還建了柏拉圖學院、雕塑學校,還把利比修士、波蒂切利、達·芬奇、米開朗基羅請到家裡來同吃同住,給予藝術家真正的尊重。

第三個原因,拜占庭帝國淪陷于奧斯曼帝國後,大批文人學者,帶着古希臘典籍往歐洲跑,很多人就選擇了前些年他們來開過宗教會議的佛羅倫薩。

第四個原因是,當時佛羅倫薩是全歐洲的制圖中心,發明了單點透視法的制圖法,就是在紙上畫一道視平線,就是天與地的交界,通常在畫布上方的1/3處,這條線以上就是天空,線以下就是地面,然後在這條線上任選一個點,這個點,被稱為“消失點”。畫面上所有指向縱深方向的線條,都要相交于這個“消失點”。

《托馬斯·克倫威爾》3:文藝複興為什麼會發生?為什麼意大利有文化?為什麼是佛羅倫薩?

以前西方人的油畫,不知道怎麼産生逼真的縱深感,透視法改變了這一切,佛羅倫薩立即就成為當時歐洲的藝術中心。

下面是馬薩喬的《聖三位一體》

《托馬斯·克倫威爾》3:文藝複興為什麼會發生?為什麼意大利有文化?為什麼是佛羅倫薩?

佩魯吉諾的這幅《基督的婚禮》

《托馬斯·克倫威爾》3:文藝複興為什麼會發生?為什麼意大利有文化?為什麼是佛羅倫薩?

地上縱向的線條,全部指向畫面深處,那個神廟正門的門楣中心的消失點,就虛拟出一個三維的空間。

不過,“消失點”未必都會落在畫面的深處,它也可能落在前景,比如達·芬奇《最後的晚餐》,消失點就正好在基督的頭頂,進而使畫面情節的焦點、幾何分布的焦點和透視焦點三者合一,讓畫面更加和諧和穩定。

《托馬斯·克倫威爾》3:文藝複興為什麼會發生?為什麼意大利有文化?為什麼是佛羅倫薩?

這個單點透視法并不符合我們眼睛的真實所見,它隻是一個模型,讓畫面上的所有物體,處于和諧的狀态,或者,就像柏拉圖所說——讓美處于可測量的狀态,但是,它卻産生了魔法般的效果,說服了我們的眼睛。

總結一下:文藝複興就是東羅馬帝國滅亡後,大批學者帶着古希臘羅馬的典籍來了,羅馬教會想借機鹹魚翻身,讓自己成為西方文化的傳承人。美第奇是羅馬教會的禦用銀行家,聽話、有錢,古希臘古羅馬方面的知識積累也最多,還養了一堆頂尖級的藝術家。是以,意大利文藝複興,根本不是什麼反宗教,也不是什麼人文主義覺醒,而不過是一系列的機緣巧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