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酷說老子》偉大的自然界:橡樹竟然會聯合起來故意制造饑荒?《第五章》:【第一句】:【參考資料】:

作者:日月堂國學院
《酷說老子》偉大的自然界:橡樹竟然會聯合起來故意制造饑荒?《第五章》:【第一句】:【參考資料】:
《酷說老子》偉大的自然界:橡樹竟然會聯合起來故意制造饑荒?《第五章》:【第一句】:【參考資料】: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第五章》:</h1>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

(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刍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刍狗。

(聖人也是沒有仁愛的,也同樣像刍狗那樣對待百姓,任憑人們自作自息。)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天地之間,豈不像個風箱一樣嗎?)

㊣虛而不屈,動而俞出。

(它空虛而不枯竭,越鼓動風就越多,生生不息。)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虛靜。)

以上就是一般的原文與譯文。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第一句】:</h1>

㊣原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

01

所謂的刍狗,就是古代祭祀時用草紮成的假狗。

祭祀時,被供奉于香案,受人膜拜;

祭祀後,被遺棄在野地,任人踩踏。

是以,萬物在天地眼中,就像是刍狗,并無高低貴賤之分。一切隻是天理如此,命運使然。老子為什麼會這麼說?

02

有一個鹿與狼的故事,我們都不陌生:

《酷說老子》偉大的自然界:橡樹竟然會聯合起來故意制造饑荒?《第五章》:【第一句】:【參考資料】:

1906年,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為了保護美麗可愛的白尾鹿,下令捕殺美國阿拉斯加州森林中的狼群。沒想到,狼群滅絕後,鹿失去了天敵,開始大規模繁殖,數量直線飙升,幾年之内就突破十萬隻。

十萬隻鹿每天浩浩蕩蕩地在森林裡馳騁遊蕩,森林哪裡招架得住?沒多久就由于森林的生态系統遭到破壞,爆發了一場大瘟疫。于是白尾鹿又開始大規模死亡,幾年之後,隻剩下四千隻。

眼看着鹿群死氣沉沉,瀕臨滅絕,總統羅斯福才如夢方醒。為了挽救這個悲劇,他不得不在白宮召開緊急會議,最終的解決方案是四個字:

找回狼群!

多年以後,整個森林才恢複了往日的生機與活力。

03

是以,天地不是不仁,是不能仁。天地必須一視同仁,沒有偏愛。

天地偏愛鷹,蛇就是受害者。

偏愛蛇,青蛙就是受害者。

偏愛青蛙,蚊子就是受害者。

偏愛蚊子,人類就是受害者。

再舉一個有關人類社會的例子,在二十世紀中葉國際新聞有一篇報道:

有一位印度商人喜歡環遊世界,在遊曆香港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秘密——華人喜歡吃田雞(即青蛙)。

這不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嗎?他覺得這是自己發财的機會。于是回到家鄉一聲号召,村民們紛紛放下鋤頭,去捕捉青蛙,他負責收購,最後再轉賣到香港。當然,他作為“田雞二手商”大賺了一筆。

但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

幾個月後,當地青蛙基本絕迹,蚊子失去了天敵,自然一片沸騰,開始四處肆虐。整個村子的人都被瘧疾侵害,很多人是以失去了生命。

最終,當地政府不得不從外地雇來青蛙大軍,才勉強平息了這場生态失衡的戰争。

《酷說老子》偉大的自然界:橡樹竟然會聯合起來故意制造饑荒?《第五章》:【第一句】:【參考資料】:

04

是以天地的偏愛,就是破壞自然規律,必然會導緻生态系統的紊亂。而所偏愛的物種,最終都會像被父母過分寵溺的孩子一樣,終究被社會所淘汰。

是以,天地不仁,乃是大仁。

美國總統羅斯福就不懂這個道理,妄想通過消滅天敵的方式來插手自然生态,結果事與願違。或許你會說,不一定非要消滅天敵啊,我隻是單純的投喂和幫助那些珍稀的動物總可以吧?答案是:

不可以!

《酷說老子》偉大的自然界:橡樹竟然會聯合起來故意制造饑荒?《第五章》:【第一句】:【參考資料】:

早在幾十年前,德國的一批環保人士已經用他們的“同情心”上演過一場生态災難。他們曾經因為不忍心看野豬在忍饑挨餓,是以每年都會去一片森林裡投放大量的飼料,尤其冬天,整個野豬群的食物有40%都來自人類的飼料,結果是什麼呢?結果就是:

幾年以後,野豬的數量越來越多,完全超出了森林的承載能力。它們吃完地上的各種果實,就開始啃樹木的幼苗,這種“斷子絕孫”式的覓食方式最終把森林屠戮殆盡,以至于“後繼無樹”,最終野豬也因為缺乏食物開始大規模死亡。

實際上,經過千萬年的演化,森林本身早已經形成了一套獨立的生态系統,而德國的這一片原始森林更加“智能”,智能到什麼程度呢?它為了保持生态平衡,竟然暗中操控山毛榉和橡樹——每五年才結一次果,要知道其他地方的這兩種樹都是一年結一次果,為什麼這個原始森林如此反常?其實原因很簡單:

《酷說老子》偉大的自然界:橡樹竟然會聯合起來故意制造饑荒?《第五章》:【第一句】:【參考資料】:

森林的目的是為了少結果實,每年餓死一部分野豬,進而控制其繁殖數量,是以才會讓所有的山毛榉和橡樹聯合起來故意制造一場又一場的饑荒①。

你能想象這是大自然有預謀有計劃的一種自動調節模式嗎?其實中國古人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是以《陰符經》裡有一句話說的特别精辟: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②”

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學家們至今還沒弄明白這篇森林中的山毛榉和橡樹為什麼能用根須通過地下的真菌群進行溝通和交流,進而違背植物生長的普遍規律,隻能在實驗室裡對自然的偉大表示驚歎和敬畏,然後給這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自然界系統網絡勉強起了一個生物學的名稱叫:

“營養級聯效應”③。

可惜,許多動物保護主義者似乎并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往往會無視大自然客觀的“不仁規律”,一味追求個人主觀上的“審美道德”,結果弄巧成拙,鑄下了難以挽回的大錯。

是以老子才會說: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8">【參考資料】:</h1>

1、彼得•渥雷本《大自然的社交網絡•第十章:蚯蚓如何操縱野豬》

2、《黃帝陰符經•下篇》

3、肖恩•卡羅爾《生命的法則•第三部分》

《酷說老子》偉大的自然界:橡樹竟然會聯合起來故意制造饑荒?《第五章》:【第一句】:【參考資料】:

本文部分圖檔素材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