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黨員在察哈爾省民主政府舊址重溫入黨誓詞。
陳曉東攝
圖②:四川省達州市渠縣琅琊鎮黨員志願者在洪水中轉移被困兒童。
鄧良奎攝
圖③: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縣基層黨建骨幹在翁西村黨史館接受教育教育訓練。
邰勝智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我們要用曆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從中國共産黨的百年奮鬥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進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
百年風雨兼程,百年偉大跨越。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從今天起,我們推出“百年大黨的成功密碼·基層觀察”系列報道,與讀者一道在各地的生動實踐中找到印證,在基層一線幹部群衆的火熱奮鬥中探尋答案,敬請關注。
——編者
中國共産黨成立一百年來,始終是有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的黨。這個理想信念,就是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産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教育訓練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
講好共産黨人的“心學”
群山巍峨,松柏挺立。江西井岡山,小井紅軍烈士墓前,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2021年第7期廳局級幹部教育訓練班45名學員肅穆站立,聆聽學院教師姚玉珍的現場教學。
“在面臨生死抉擇時,隻要他們說出紅軍主力的去向,說出指揮機關的地點,就可以活命,然而,這130多位紅軍傷病員沒有一人開口,沒人說出一個字……”講到動情處,姚玉珍停頓了一會兒,她提高了聲調,“什麼是信仰?信仰,就是把生命交給自己認定的事業,無論艱難險阻,不管成敗。”
聆聽教學,望着眼前那塊镌刻着“死難烈士萬歲”的碑匾,學員們潸然淚下,陷入沉思。“革命先烈為了心中理想,不惜舍棄生命,許多人犧牲後,甚至連名字都沒留下。”湖南勞動人事職業學院院長徐厭平學員深受觸動地說,“在井岡山感受革命曆史,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堅定的理想信念對于共産黨人意味着什麼。”
井岡山,中國革命的搖籃。“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衆、勇于勝利”,穿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堅定信念”是靈魂。如今,這裡已成為黨員幹部黨性教育的重要課堂。
翻開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的課程表,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占了絕大部分。茨坪革命舊址、黃洋界哨口等一些重要革命遺址,都安排有豐富的現場教學,還開發了“從毛澤東詩詞感悟共産黨人的初心”專題教學、“講好抗疫故事,弘揚抗疫精神”訪談教學等多種形式的特色課程。
“講好共産黨人的‘心學’,将井岡山豐富的紅色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應當打通曆史與現實的對接點,增強時代内涵,激發學員對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反思,加強思想淬煉,提升黨性修養,達到‘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的目的。”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梅黎明說。
10月26日晚,學院報告廳,“品讀紅色家書”課程正在進行。大螢幕上,一個個視訊、一件件檔案、一封封家書重制了烽火連天的戰争歲月。“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4名教師走上舞台,深情朗誦趙一曼的示兒書、陳覺與趙雲霄的訣别信等革命烈士家書,講述其蘊含的理想信念。
“這堂課讓我多次淚流滿面,家書字裡行間閃耀着黨性的光輝。”審計署駐重慶特派員辦事處分黨組成員戴華虎說,“來幹部學院接受黨性教育,是精神洗禮,更是加油充電。我們要不忘來時路,牢記肩上使命,切實将理想信念轉化為對奮鬥目标的執着追求,對急難險重任務的勇于擔當。”
突出“黨味”,強調黨性。近年來,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深挖紅色資源優勢,深入開展黨的基本理論教育、黨性教育等,用黨史講黨性,不斷提高教育訓練的時代性針對性。
把崇高理想化為實際行動
眼看着12月就退休了,老姜沒有一點要休息的意思,還是兢兢業業,甚至因為留戀而搶着幹活。老姜叫姜國榮,雲南省鎮康縣稅務局幹部,1984年從部隊轉業到木場鄉财政所工作,在财稅系統一幹就是30多年。
鎮康地處西南邊境一線,抗擊疫情“外防輸入”壓力巨大。今年4月,全縣機關企事業機關開始分段包保邊境線,人均一公裡。看到首批守邊名單裡沒有自己,姜國榮急了,他向黨委主動請纓,必須加入第一批:“我在部隊時就駐紮在深山密林,還學過醫務,讓我上吧!”
考慮到他年齡大,機關上司耐心跟他解釋:駐點距離縣城3個多小時車程,沒水沒電沒信号,雨季滑坡泥石流頻發,巡邊線路上有螞蟥,還可能碰上沒排幹淨的地雷……老姜的犟勁上來了:“我是老兵,黨齡37年了,還怕這些!”
當天,姜國榮便同機關其餘9名守邊人員,前往113界樁至三台坡執勤點邊境線駐守,晚上就遇到了“下馬威”。10人分成兩個駐點,大家剛搭起帳篷,暴雨就來了,被褥全濕。天氣太冷,大家索性起來烤火等天亮。就這樣,每天在林間小路巡邏不少于8次,自己劈柴煮飯、用汽油機發電照明,常常要在風雨中搏鬥才能穩住帳篷……60歲的老姜和同僚輪流值守時間長達兩個多月。
工作雖苦,但每當看到迎風飄揚在邊境線上的黨旗,大家内心都充滿了使命感,身上有使不完的勁兒。作為一名老黨員,姜國榮對理想信念的了解很簡單,就是“每天多做一點。”
老姜年輕時在木場鄉工作,每月20多天在外面跑,每天要走四五個小時的路到各個村寨,有時為了幾毛錢的稅款爬山過河;為了保護好稅款,衣服内裡縫滿大大小小的兜,淋雨、摔跤不顧自己也要先顧稅款;忍饑挨餓更是家常便飯,但餓也不能吃納稅人一粥一飯、拿一針一線……
老姜學曆不高,卻是機關的業務能手。剛接觸電腦時也曾感到“頭大”,他就跟着年輕人學,自己苦練,慢慢掌握了操作。這些年,為了掌握黨中央精神和決策部署,他經常下班後在機關院裡小石桌上學習,“像陀螺那樣旋轉,像海綿那樣吸水”。
“他脾氣好業務也好,做群衆工作有一手,群衆來辦業務都習慣先找老姜。”同僚施蕾說。
一名黨員一面旗。老姜正如千千萬萬名黨員一樣,走到哪裡,共産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就發揮在哪裡,帶動黨的各項工作不斷向前推進。
用堅定信念凝聚人心
望着新修好的通組公路,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喬口鎮田心坪村第四黨支部書記劉樹文很感慨:“黨員群衆一條心一起幹,完成了征地,投工投勞修路基,一起采購材料,混凝土路面直接往上鋪,整個過程那叫一個順暢!”
但幾年前,這樣的好事卻總是幹不成。現在的田心坪村,是4個村經幾輪合并而成的,“合村沒合心,一旦有項目、有資金,有的黨員幹部想的是過去所在舊村的利益。”田心坪村黨總支書記陳傑說。項目難落地,自主産業發展更談不上。
人心不齊事難成。時任喬口鎮黨委副書記舒鷗兼任田心坪村黨總支書記,開始集中整治。“我們發現有的黨員大局意識不強,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說到底是理想信念不堅定。”舒鷗說。
“我們黨有着崇高的理想,從事的是最壯麗的事業,怎麼能将私人利益擺在前面呢?”舒鷗說,田心坪村從選優配強班子開始,并着力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幾名80後、90後黨員被吸收為村兩委班子成員,成長為村裡的“領頭雁”。2019年換屆,在外經商回到家鄉的陳傑,受到組織和村民們的信任,村黨總支書記與村委會主任一肩挑。
嚴格的黨内政治生活對黨員來說是政治曆練,新的村兩委班子打造黨員活動陣地,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制度。6個黨支部的标準化建設相繼完成,建立黨小組活動場所12個。
村裡常組織黨員活動,通過參觀學習教育訓練,引導黨員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幹事創業動力。新發展黨員劉志鵬是個90後,他印象最深的是學雷鋒主題黨日活動。村裡的青年黨員參觀了望城雷鋒紀念館、雷鋒故居,閱讀了雷鋒傳記。“雷鋒理想信念堅定,行動上不計個人得失,為的都是群衆的利益。這讓我們深受觸動,堅定了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劉志鵬說。
青年黨員們行動起來了,主動加入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牽頭成立了“田心青創”公益組織。“名字化用了村名,又含着‘心中有田’的寓意,表達了我們為實作鄉村振興、達到共同富裕接續奮鬥的決心。”劉志鵬說,每年豐收季,年輕黨員們活躍在望城周邊各大市場和餐飲企業,公益組織義務幫助養蝦的村民聯絡銷路,指導村裡的困難戶養蝦技術。
黨建引領,發展有力。田心坪村目前建成了千畝示範荷花蝦基地,每年村集體收入穩定在三四十萬元。短短幾年,村集體負債大幅度縮減,村莊發展進入良性軌道。
版式設計: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02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