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晶晶(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研究員)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50年來,中國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全面支援和參與聯合國各項事業,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0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複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全面回顧與總結50年來中國和聯合國共同走過的合作曆程,深刻指出“新中國恢複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以來的50年,是中國和平發展、造福人類的50年”,在世界曆史和人類進步事業的坐标系中清晰勾畫出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有擔當大國的身份界定和自我認知。
一、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堅定守護者
50年來,中國始終倡導通過對話協商化解分歧,堅決反對在國際事務中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積極參與全球重大地區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不斷探索和實踐符合聯合國憲章精神、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解決之道;努力維護安理會權威和團結,支援聯合國依據授權開展斡旋;支援聯合國同各種區域和次區域組織協調合作,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不斷注入穩定力量。
中國積極參與國際軍控與裁軍程序,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等20多個國際軍控條約和機制,不斷完善提升國内履約法律體系和國家履約能力;提出應堅持理性、協調、并進的核安全觀,建立公平、合作、共赢的國際核安全體系;建設性參與聯合國及相關國際機構關于軍控裁軍問題的審議和談判,推動建立《禁止生物武器公約》核查機制,為促進國際和平與安全、維護全球戰略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積極參與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全球合作,支援聯合國在國際反恐鬥争中發揮主導作用,大力推動《聯合國全球反恐戰略》全面實施;建設性參與聯合國資訊安全開放式工作組和政府專家組程序,共同提出全球首個關于網絡空間國際行為準則的系統檔案,推動《聯合國打擊為犯罪目的使用資訊和通信技術公約》談判,為制定資料安全全球規則提供藍本;向聯大送出《科學家生物安全行為準則天津指南》,為降低生物安全風險、促進生物科學造福人類作出貢獻。
自1990年以來,中國已向近30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人員5萬餘人次,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第二大出資國和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組建8000人規模維和待命部隊和300人規模常備維和警隊,是聯合國維和待命部隊中數量最多、分隊種類最齊全的國家。
為抗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積極組織實施全球人道主義行動,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物資援助,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防疫物資;最早承諾将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産品,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主導的“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向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16億劑新冠疫苗,成為向開發中國家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為建構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中國始終是全球發展與人類福祉的積極貢獻者
發展,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各國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50年來,中國始終倡導合作發展、共同發展,将自身發展同世界發展緊密相連,将推動和促進開發中國家共同發展擺在突出位置,累計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發展援助,實施近3000個成套援助項目,派遣60多萬名援助人員,為120多個開發中國家落實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援。
中國曆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前10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确定的減貧目标,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迹,為在全球範圍内推進減貧事業、實作可持續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中國積極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切實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承諾,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準,有力推動經濟全球化,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自2006年起,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30%,連續15年位居世界第一,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中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成為當今世界上範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台。目前,已有141個國家和包括19個聯合國機構在内的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檔案。一大批合作項目成功落地,有效促進了有關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為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促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世界銀行研究報告顯示,共建“一帶一路”将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參與國貿易增長2.8%~9.7%、全球貿易增長1.7%~6.2%、全球收入增加0.7%~2.9%。
2021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76屆聯大一般性辯論期間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呼籲堅持發展優先、以人民為中心等理念主張,就減貧、糧食安全、抗疫和疫苗、發展籌資、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工業化、數字經濟、互聯互通等八大重點領域提出合作設想和方案,以加快落實2030年議程為目标,着力解決國家間和各國内部發展不平衡問題,為全球發展和國際發展合作明确目标、原則和重點領域,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發展領域的生動展現和中國提供的又一重要國際公共産品,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贊賞。
三、中國始終是多邊主義和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忠實踐行者
聯合國是多邊主義的旗幟和中心舞台。50年來,中國始終支援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核心作用,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開發中國家正當權益,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中國主張,維護并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聯合國。中國倡導聯合國成為各國共同維護普遍安全、共同分享發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運的核心平台;倡導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和法治化;倡導聯合國平衡推進安全、發展、人權三大領域工作,聚焦突出問題,制定共同議程;倡導各方把對多邊主義的承諾落到實處,堅決反對打着所謂“規則”旗号破壞國際秩序、制造對抗和分裂的“僞多邊主義”。
大力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是堅持和踐行多邊主義的必然要求。和平、發展是國際社會的共同僚業,公平、正義是世界各國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追求。中國主張,要堅持對話而不對抗、包容而不排他,建構互相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赢的新型國際關系,擴大利益彙合點;要恪守互利共赢的國際合作觀,拒絕以鄰為壑、自私自利的狹隘政策,抛棄壟斷發展優勢的片面做法,拆除貿易、投資、技術領域的高牆壁壘,營造包容普惠的發展前景,保障各國平等發展權利,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繁榮。面對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問題,國際社會隻有秉持和衷共濟、和合共生的理念,推動形成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邊機制、更加積極的區域合作,才能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50載國際風雲變幻,50載中國初心不改。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将繼續高舉多邊主義旗幟,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國際公共産品的提供者,在聯合國的旗幟下,為實作世界永續和平發展,為推動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奮鬥。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02日1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