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歲月的長河中,人隻不過是一個匆匆過客。我們需要堅實地走好每一步,才能使自己的一生充滿精彩。
世界的奇妙之處在于不可捉摸,但有規律可循,我們的人生也一樣。
人年輕時,忙于煥發青春,意氣風發、銳不可當地擴充,追求某些更偉大的東西。
突然在某一天夜裡,輾轉反側,感覺自己似乎觸碰到了某個邊界,正在逐漸下墜,終于明白人生下半場到來了。
面對人生的下半場,需要降低欲望,收起脾氣,放下虛榮。
01
降低欲望
曾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人最高的财富是什麼?”
幾乎所有人認同的答案是:“知足。”
想想确實很有道理,财富永遠無法購買知足,而常讓人知足的東西卻不需财富購買。
有一個乞丐無意中撿了一隻跑丢的狗,看四周沒人,便把狗抱回了窯洞裡。
原來這隻狗的主人是有名的富翁,很疼愛這隻狗,狗丢後十分着急。富翁釋出了一則尋狗啟事:如有拾到者請速歸還,酬金2萬元。
第二天,乞丐乞讨時看到了這則啟事,迫不及待地把狗抱過去領取酬金,可路過時發現啟事上的酬金已經變成了3萬元。
乞丐猶豫了,最終他把狗又抱回了窯洞。第三天。酬金果然漲了,第四天又漲了,直到第七天,酬金漲到讓人驚訝的地步。
乞丐興奮極了,準備抱着狗去領酬金。可沒想到的是,小狗已經被餓死了,乞丐還是乞丐。
人到中年後,對自己能做什麼、能做成什麼有一定的認識,就不能像以前一樣盡管地擴充,什麼都想擷取。
人生下半場,應該逐漸收縮,見好就收,降低欲望,知足常樂。
有一句話這樣說:“欲望就像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不斷膨脹的欲望,最終會毀滅一個人。
02
收起脾氣
人到中年,背負的壓力達到了頂峰,不如意的事情也接踵而來。煩躁成為一種常态,人經常會難以控制情緒,大發脾氣。
拿破侖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軍更偉大。”
一隻駱駝在沙漠裡跋涉着。烈日炎炎,它又渴又餓,煩躁不安,一肚子的火不知道該往哪兒發。
正在此時,一塊碎玻璃把它的腳掌硌了一下,駱駝頓時火冒三丈,擡起腳狠狠地将碎片踢出去。
但玻璃碎片把駱駝的腳掌劃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鮮紅的血液不斷冒出來。駱駝一瘸一拐地走着,血迹引來了秃鹫。
駱駝心裡一驚,忍着傷痛趕緊狂奔起來,但血迹的腥味又引來了狼。駱駝驚慌失措,像隻無頭蒼蠅般亂竄,隻為了躲避狼的攻擊。
由于失血過多,加之疲憊,駱駝不得不先躺下了,結果它躺在了食人蟻巢穴附近。
血腥味惹得食人蟻傾巢而出,沒過多久,龐大的駱駝就隻剩下一堆白骨。
有一句諺語這樣說:“一怒之下踢石頭,隻有痛着腳趾頭。”
故事中的駱駝,為了發洩怒火,不但“痛着腳趾頭”,還丢了性命。
人的煩躁,往往是由于事情達不到自己的預期。心中的煩躁壓抑太久,就會找個機會大動肝火。
這是非常不理智的一種行為,發脾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人到中年後,很多事情要看開些,哪能事事順心呢?凡事盡最大努力,問心無愧,無論最終什麼結果,都得接受。
過多的發脾氣,隻會讓人方寸大亂,不斷出錯,隻有保持内心的平靜,才能運籌帷幄。
03
放下虛榮
瑞士作家凱勒說:“有虛榮心的人是沒有虛榮心的人的奴隸,因為他們力圖博得後者的贊賞,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多少人的一生,都是在追求虛榮這件華麗的外衣,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可,日夜勞作,身心疲憊。
人到中年,很多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容易沉醉于虛榮之中沾沾自喜,而未取得成就的人還在心力憔悴地拼命追求着。
蕭伯納是世界著名的大文豪。有一次他到蘇聯作演說,閑暇之餘,去了一個公園散步,碰到了一位可愛的小姑娘。
于是蕭伯納和這個小姑娘玩了起來,不知不覺,天要黑了。
分手時,蕭伯納對小姑娘說:“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蕭伯納。”
沒想到小姑娘好像小大人一般,模仿他的口氣說:“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跟你一起玩的是蘇聯美麗的姑娘喀秋莎。”
喀秋莎天真無邪的話讓蕭伯納大吃一驚,頓時羞愧難耐。他自己強調“世界著名”,這無非是一種出于虛榮的高傲,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
這件事讓蕭伯納銘記于心,時刻提醒自己放下虛榮。
莎士比亞說:“輕浮的虛榮是一個十足的饕餮者,它在吞噬一切之後,結果必然犧牲在自己的貪欲之下。”
追求虛榮是掩耳盜鈴,最終讓人陷入無底深淵。
人的一生更要注重追求的過程,而不隻是為了追求的結果,最終其實是一種内心的感受,而不是外在的任何東西。
人生下半場,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放下虛榮,踏踏實實,追求真理。
▽
人生前半場,經曆了世事滄桑,就像一杯有塵土的水,越沉澱越清澈,很多事情也逐漸看明白了!
人生下半場,降低欲望,收起脾氣,放下虛榮。讓自己活得簡單通透,活出精彩,活出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