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昨天的故事系列《惬意的消夏》

作者:聊齋夜語
昨天的故事系列《惬意的消夏》

晚飯的時侯,餐廳的服務員多了兩個,是楊淑清阿姨和李淑蘭阿姨。兩個人穿着白白的工作服,嘴角眉梢都在笑。大河隻吃了幾口就放下了筷子,觀看其他桌子,覺得很有意思。

張小曼阿姨和呂嬸兩家的女人和孩子是一桌,這桌子人都愛說愛笑。宗阿姨和趙嬸兩家的女人和孩子坐一桌,這桌子的人都不願意說話。

自己這一桌有奶奶、小李老師、伯母、小傑姐姐、小琴姐姐、媽媽、小環。王家人原來吃飯的時侯也很少唠嗑。奶奶不止一次教育他們幾個孩子:“這是家庭的傳統古訓。在飯桌上要幹淨利落,快吃、快走、快去勞動幹事兒。不要在飯桌上磨瞠”。

幼兒班的小李老師是翡翠灣大隊四隊的人,國中畢業,被派到三隊當幼兒教師。就是三隊的人了,當然就要在三隊的食堂吃飯。她第一次來吃飯的時侯,看到大河家這桌子還可以坐一個人,就随便坐在了這裡。一個村的,原來都似曾相識,一唠起來就非常親近了。話很投機,還有共同的興趣觀念,就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小李老師近來總是春風滿面,歡歡樂樂的。話也多起來:“大河真乖,飯吃得淨淨的。小傑小琴真好看,是美女的胚子呀”。

奶奶說:“這幾個孩子就是太老實了,容易被人欺負”。

小李老師說:“大娘,忠厚為本嘛,我就喜歡這幾個孩子文靜、懂事、不煩人。”

大河媽媽說:“雖然說忠厚常常在,但是還是奸滑的人得便宜”。

小李老師說:“人人有個好的道德良心,或者叫做社會公德,這個民族才能進步,道德良心就是國家的脊梁”。

奶奶說:“小小年紀,挺有見識”。

小李老師臉笑得像燦爛的桃花,說;“大娘,我可不小啦,都十九歲啦,就是長了這張娃娃的臉”。

大河伯母說:“吆吆吆,人常說:‘要她聰明,他就不漂亮。要她漂亮,她就不聰明’可你李娟即聰明又漂亮,我可愛上你喽!”

李娟鬧了個大紅臉說:“大嫂,你盡取笑我”。

大河伯母說:“叫我大嫂?可是真的啦?跟我做了妯娌吧”。

李娟一臉紅暈,轉身跑了。

昨天的故事系列《惬意的消夏》

餐廳的保險燈點亮了,正是大食堂天天歡樂的巅峰時刻,酒剛剛到三巡,菜将上齊。

王隊長暨大河三叔特别高興地說:“老少爺們,嬸子姐妹們,生産隊的生産搞得熱火朝天,生活也應該豐富多彩,食堂增加四個人,小楊、小李、宗嫂、汪嫂。他們幫廚、做服務、學廚藝。

菜肴也要天天花樣翻新,作為消夏,作為預慶豐收,也作為對大家辛勤勞動的獎賞。現在,請谷大姐公布一下近期的菜單”。

谷夥食長說:“不外乎農家菜的二三十樣,兼顧味美、實惠、習慣、大衆化。早餐饅頭或大果子、米粥、鹹菜、炝菜。午餐米飯或饅頭,兩個菜是一炒一炖。晚餐菜單七套,每星期一個循環:

第一套:紅燒肉、鲇魚炖茄子、炒黃花、炒韭菜、拼盤廋肉、炝芹菜。

第二套:紅燒鲫魚、洋芋炖茄子、炒瓜片、炒三鮮、拼盤心肝、炝蒜苗。

第三套:紅燒肘子、洋芋炖窩瓜、炒芹菜、炒雞蛋、拼盤蝦米、炝黃瓜。

第四套:紅燒鯉魚、豬肉炖粉條、炒辣椒、炒蘑菇、拼盤鹹雞蛋、炝香菜。

第五套:紅燒黑魚、排骨炖豆角、炒茄絲、炒肉絲、拼盤鹹鴨蛋、炝木耳。

昨天的故事系列《惬意的消夏》

第六套:紅扒肥豬臉、小雞炖蘑菇、炒肥腸、炒粉條、拼盤鹹鵝蛋、炝青椒。

第七套:紅燒大河吓、大鵝炖洋芋、炒菜花、炒菠菜、拼盤涼拌菜、炝海帶絲。

石技術員笑着說:“餐餐有葷有素,老少皆宜,男女各得其所,營養搭配合理,我舉雙手高興”。

呂阿姨說:“大家積攢創造的财富,大家來享受,這樣的日子真快樂”。

王隊長接着說:“飯菜都适合農民口味,晚餐備酒,可勞動也多了,農閑要變成了農忙啦,女社員繼續采摘,男社員一部分充實各飼養場,大部分要到西南大草甸子去打羊草——芳草甸子不是開墾了嗎.要給牲畜準備秋冬春天的飼草。”

鄭主任說:“為了豐富文化生活,從今天開始,文藝宣傳隊晚餐後表演節目。”

呂二叔說:“我們高興了吊幾嗓子也行嗎?”

鄭主任說:“大衆文藝,即興表演,這樣才歡樂熱鬧”。

聽說要演節目,大家動手,一陣桌凳響,場地準備完畢。

先是絲竹的聲音,緊接着就是鑼鼓響。”将——,将将将将将”,

花旦身着大紅大綠的戲裝出場,碎步繞場疾行。花旦打開的扇子半遮粉面,小生在後緊緊相随,若即若離,斯文模樣。

昨天的故事系列《惬意的消夏》

”将——,”

花旦,小生定格,亮相。

大河這群小孩子看清楚了,丹鳳眼,柳葉眉,櫻桃小口,粉面含羞的是張阿姨張老師,俊俏的小生是張叔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