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記者走江淮」瓜蒌成了“金疙瘩”

初秋時節,在界首市舒莊鎮舒莊村應偉藥材種植基地,顆顆瓜蒌挂滿藤架,長勢喜人。雪白的瓜蒌花正在綻放,花蕊散發着淡淡清香。

“今年瓜蒌長勢喜人,能賣個好價錢。 ”基地負責人王應偉告訴記者。

2016年,王應偉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創辦應偉藥材種植基地,開始流轉土地種植瓜蒌。

“一開始沒有技術,我就在網上學。掌握了基本種植技術後,我又向種植大戶請教。 ”王應偉說。

憑着學到的技術和積累的經驗,王應偉種植瓜蒌大獲成功,第一年每畝收益4000元以上。

“第一年種植,一畝地就産出175公斤瓜蒌子,當時0.5公斤生瓜蒌子賣到了12.5元,銷售更是供不應求,當年就賺回投資成本,瓜蒌真是個‘金疙瘩’。”王應偉告訴記者。

王應偉不僅熟練掌握了瓜蒌種植技術,擴大了種植規模,還通過套種黃精、猕猴桃,提高了種植收益。

“瓜蒌套種黃精、猕猴桃,不僅實作了高矮結合,而且瓜蒌廢棄的藤、葉、莖腐爛後,還可作為黃精的有機肥料,保持土壤的濕潤和肥沃。通過套種,既減少了種植勞動力,又能獲得更多收益。”據王應偉介紹,目前黃精鮮貨産量為每畝1000多公斤,畝均收益1萬餘元。

随着市場逐漸打開,王應偉開始采用訂單模式,種植基地的瓜萎皮及其根葉都銷售到亳州中藥材市場。

王應偉主動傳授種植經驗,帶動鄉親們發展中藥材種植。眼下,有3戶群衆跟着他種植200畝瓜蒌,種植基地吸納7名弱勞力到瓜蒌地除草、打藥、摘果等,為他們提供增收機會。

【來源:安徽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