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位被稱為“八婺儒宗”的明代思想家、教育家,王陽明尊稱他為“楓山師”

12月28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機關章氏家廟、餘慶堂所在的中國傳統古村落——蘭溪市女埠街道渡渎村,從全國各地趕來的章氏後人,教育界、學術界代表齊聚一堂,參加蘭溪市章懋研究會成立暨王陽明與章懋學術研讨會。

這位被稱為“八婺儒宗”的明代思想家、教育家,王陽明尊稱他為“楓山師”

渡渎村,就是被稱為“八婺儒宗”的明代思想家、教育家章懋的故裡。

章懋(1436—1521),世稱楓山先生,号闇然翁,晚年又号瀫濱遺老,蘭溪渡渎村人。自幼讀書聰穎,10歲能文,14歲通史,15歲補博士弟子。明天順六年(1462)鄉試奪魁,成化二年1466)會試第一,賜進士,選為庶吉士。次年冬授翰林編修。後因上疏勸阻,引起皇帝大怒,被貶到湖南南部的一個小縣當知縣,之後又被派到福建巡視,在福建期間,他清理軍務,打擊官邪,為民伸冤,開通商務,開倉放糧,赈濟災民,頗有政績。

這位被稱為“八婺儒宗”的明代思想家、教育家,王陽明尊稱他為“楓山師”

章懋41歲那年,他再三請辭公職,回到渡渎村,專心讀書講學,并創辦了“楓山書院”,編寫首部蘭溪縣志,培養了一大批青年才俊。

章懋63歲時,正德皇帝即位,又要他出來為官。最後又當了南京太學祭酒,後又任禮部尚書。

這位被稱為“八婺儒宗”的明代思想家、教育家,王陽明尊稱他為“楓山師”

章懋一生著作頗豐,著有《楓山語錄》、《楓山集》等,所纂《蘭溪縣志》為蘭溪最早史志。他提出的學子要有“道學、功業、文章”三大擔當,一直感動并激勵着八婺知識分子為國為民殚精竭慮,并将其作為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永不磨滅的功德偉業。

這位被稱為“八婺儒宗”的明代思想家、教育家,王陽明尊稱他為“楓山師”

黃宗羲《明儒學案》在“文懿章楓山先生懋”一節中充分肯定章楓山的學術地位:“金華自何、王、金、許以後,先生承風而接之。”章懋的心性論,承襲北宋程颢、程頤兄弟和南宋朱熹的“程朱道學”,其知名的“大心和小心”說,談的是“格物窮理”和“涵養持敬”兩項理學的基本工夫。清初著名史學家在萬斯同《儒林宗派》卷十四記載,章懋已形成一個“章氏學派”。

這位被稱為“八婺儒宗”的明代思想家、教育家,王陽明尊稱他為“楓山師”

蘭溪市章懋研究會會長章子峰表示,通過成立章懋研究會,組織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資源,挖掘、整理、保護章懋文化遺産和文獻資料,推動對章懋文化研究的宣傳、推廣、交流,加強與陽明文化研究促進會等知名研究團體的交流與合作,積極開展活動,廣交朋友,會有更多的人走進渡渎村來了解章懋、研究章懋、喜愛章懋,會讓理學文化在新時代文化複興中綻放新的光彩。

這位被稱為“八婺儒宗”的明代思想家、教育家,王陽明尊稱他為“楓山師”

應邀參會的甯波市社科院黨組書記、院長,甯波市王陽明文化研究促進會會長陳利權說,章懋是金華最重要的道學領袖之一,以他為首的婺學中興,對明末經世緻用思潮的盛行,有着深遠的影響。他認為,章懋學說中最有價值的 “躬行實踐”和“經世緻用”,都是婺學傳統道統中最富于實踐精神的精髓。“500多年前,陽明先生曾到蘭溪來拜會過當時已經名滿天下的耆老章懋,一起切磋學問,交流心得,今天我們代表甯波陽明文化研究促進會來參加章懋研究會的成立大會,是兩位思想巨子在500多年後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思想交流了。希望章懋研究會和文化研究促進會以後多多交流,多開展文化走親,一起續寫當年的佳話。”

這位被稱為“八婺儒宗”的明代思想家、教育家,王陽明尊稱他為“楓山師”

據史載,正德二年(1507),被貶貴州龍場任驿臣,處于人生低谷的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曾特意來蘭溪拜會章懋,王陽明尊稱章懋為“楓山師”。兩人惺惺相惜,交流歡暢,時間長達半月,為日後龍場悟道點亮心燈。王陽明并寫詩《題蘭溪聖壽教寺壁》,成就了文壇的一段千年佳話。且王陽明與章懋的得意門生唐龍、方太古等相交甚笃。正德十六年(1521年)夏,王陽明第二次來蘭溪拜訪章懋,再度進行思想交流。

這位被稱為“八婺儒宗”的明代思想家、教育家,王陽明尊稱他為“楓山師”

蘭溪市女埠街道黨工委書記孫曉媚說,章懋一心為民,斷冤獄,辦書院,纂縣志等,為國家、百姓辦了許多好事,特别是他憂國愛民的思想和淡泊名利的情操,影響着一代又一代文人志士,倍受學者高度評價,也是他留給家鄉人民的一筆豐厚文化遺産和寶貴的精神财富。家鄉将用章懋的優秀思想文化鼓舞人、激勵人,弘揚社會正氣,全面打赢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攻堅戰,美化女埠的人居環境,助推女埠街道全域旅遊發展。

這位被稱為“八婺儒宗”的明代思想家、教育家,王陽明尊稱他為“楓山師”

作者 | 姚振飛 江勝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