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電視劇《琅琊榜》中,胡歌在劇中飾演了一個很出挑的角色,他叫梅長蘇。梅長蘇可以說是全劇的智力天花闆,一襲白衣勝雪,是整個金陵城最耀眼、最明亮的存在。
劇中對他的設定是常年位列于琅琊榜首,天下第一才子,又稱麒麟才子。在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麒麟乃是靈獸,是人皇伏羲的坐騎。因為古人将麒麟視為祥瑞,也常常用來比喻有本事的傑出人士。

劇中對梅長蘇的形容一直都是文武雙全、滿腹奇詭、算無遺策,還曾“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這樣的話形容他。這句話原先出自于曹植的《薤露行》一詩中的後半段,大概的意思就是走獸以麒麟為宗,而孔子和麒麟一樣,十分傑出。
孔子删定《詩》、《書》後,王者的事業已經很分明。是以後人總結出了“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這樣的結論。
梅長蘇個人的能力也确實擔得起這句話,是以當時朝堂中有很多觊觎皇位的人皇子都争先恐後的想将他拉入自己的陣營中。對于這樣一個一生都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很多人對他表示很崇拜。不禁讓人懷疑,在曆史上真的有這樣的人物存在嗎?如果有的話,他的原型又是誰呢?
西晉滅亡之後,原為西晉宗室的琅琊王司馬睿在江南建立政權,史稱“東晉”。但在曆史古籍中,更多的稱東晉為“江左。”那麼它為什麼會被稱為江左呢?其實是和整個國家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
西晉的首都定在洛陽,西晉滅亡後,東晉政權崛起,但是它并沒有延續使用西晉的首都。司馬睿建立東晉後,将首都定于建康,也就是現在南京。而南京屬于江南一帶,在古時稱為江東。江東的另一個别稱又叫江左,是以後世的人便用江左代指東晉。
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起東晉曆史上有名的才子,謝安。他是一個可以媲美梅長蘇的人物,梅長蘇有“江左梅郎”之稱,而他則被稱為“江左風流。”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就是梅長蘇的原型。
謝安,字安石。陳郡陽夏人氏,就是如今的河南太康縣。謝安的父親是太常謝裒,哥哥是鎮西将軍謝堂,這樣的家世在當時可以算得上是名門望族。要知道在古代,家世直接決定了個人未來的前途發展。抛開這些不說,謝安本人在曆史上也是十分的有名。
除了令人羨慕的家世之外,他偏偏還長了一張令人垂涎的臉。傳說他樣貌俊秀,舉止儒雅,處處透露着世家公子的風範。就連當時晉朝權臣桓彜都對其多加贊賞,将他比喻為美貌與智慧化身的東晉梅郎。
雖然家族之人都在朝為官,但在謝安成年之後,卻沒有選擇和家人一樣的道路。因為當時的東晉政權黑暗,朝廷中A錢腐敗之氣盛行,他有着一身的文人傲骨,自然不願意與這些人同朝為官,他直接在會稽郡山陰縣之東山過起了隐居生活。
在隐居的數十年間,謝家遭遇了一系列的變故。兩位兄長先後因病去世,弟弟謝萬因為戰敗被削去官職,謝家的勢力從此一落千丈。為了家族的興衰榮辱,謝安放棄了現在的生活,決定出山擔負起家族複興的重任。
公元372年,簡文帝司馬昱病重。自知時日無多的他,将朝政大權交到了桓溫的手中,而此時的桓溫在朝堂上可謂是一手遮天。好在當時朝廷中還是有個别的忠良之輩,那就是謝安和王坦之。
在經過他們苦口婆心的勸導之後,簡文帝終于收回了禅位給桓溫的決定,立司馬曜為太子。當時在外征戰的桓溫聽說之後,立即帶領大軍傳回建康,并于城外安營紮寨,點名要謝王二人前來拜見他。
謝安聽說之後,并未拒絕。他與王坦之一同來到桓溫營中,桓溫早已在此設定了埋伏,隻要他一聲令下,謝安二人必死無疑。雖将自己置于險境之中,但是謝安仍然淡定自若。他質問桓溫為什麼要這麼做,桓溫被他問的無地自容,不敢貿然出手,隻能放他二人離去。
這件事之後,謝安成了國家的功臣。然而沒過多久,前秦的苻堅率領大軍來犯。謝安在敵方軍隊中安插間諜,擾亂軍心,最終以苻堅兵敗告終。
此戰之後,謝安一時名聲大噪,遭到了很多同僚的嫉妒和誣陷。但是謝安追求的從來都不是功名權利。公元385年,謝安選擇辭官,再次歸隐山林間。
不久之後,謝安就因病去世了,孝武帝聽聞深感悲痛,為國家損失了一名棟梁之才感到惋惜。親自選了一副上好的棺材,将謝安下葬于梅嶺,一代天之驕子就此隕落。
試問謝安這樣的人有誰會不喜歡呢,能文能武,驚才絕豔。放在現在也是很多女孩子争相追捧的對象,不愧是“江左風流”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