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元争都——1912年曆史大事件

踏破璀璨的曆史長空,瞭望星輝裡斑駁的流光閃爍,千年的風霜,當機了多少英雄傳說,那古今橫貫的天地長線,串聯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帶給人驚奇,帶給人追憶,那曆史的浩繁畫卷,是永不老去的心靈天宇!

民元争都——1912年曆史大事件

清帝退位後,袁世凱正式聲明“贊成共和”。1912年2月13日,孫中山向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提出辭呈,辭去臨時大總統之職并舉袁世凱自代。為遏制袁,孫中山提出定都南京、袁到南京就職、新總統必須遵守參議院所制定的法制章程三項條件。新總統到南京就任時,大總統及國務員方行解職。但遭到袁世凱集團及革命陣營内部妥協勢力的反對。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與袁世凱集團在定都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的鬥争,成為當時政治鬥争的中心。

  孫中山定都南京之議首先遭到革命陣營内部妥協勢力的反對。2月24日,臨時參議院以20票對8票的多數,通過臨時政府設在北京的議案。孫中山和黃興當即批評參議院提出議案的同盟會籍參議員,在孫、黃的積極勸導下,參議院終于以19票對7票的多數決定臨時政府仍設在南京。但革命陣營内部的妥協勢力則敦促孫讓位于袁世凱,攻擊定都之争是孫中山等人橫生枝節。

  定都南京遭到了袁世凱集團的強烈反對。2月11日,袁以“北方秩序不易維持,東北人心未盡一緻,稍有動搖,牽涉各國”為詞,反對定都南京,并請列強支援其定都北京。2月15日,袁取得了臨時大總統這個民國政府的最高職位,他為鞏固權力,并為将來建立專制統治打下基礎,堅持在北洋派勢力的中心北京就職。他緻電孫中山,若不定都北京,他甯願退居田園。同時,袁密電張謇來京予以襄贊。2月21日,袁再次緻電孫中山,堅持定都北京,并以武力相威脅。

  其餘各方面也反對定都南京,支援袁世凱定都北京。2月21日,中華民國聯合社、民社、國民協會、《民立報》、《神州日報》、《時報》、《時事新報》、《大共和日報》等8個社團,聯名緻電江蘇都督莊蘊寬并代轉黎元洪,聲明各省都督局“若舍北取南,帝黨有死灰複燃之慮”,希望他們通電全國,以全大局。莊蘊寬也通電全國,要求定都北京。鄂、浙、湘、滇、桂等省都督紛紛通電,要求定都北京。南方軍隊中部分進階将領也通電主張統一政府地點應設北京。以黎元洪為首的武昌集團揚言武昌軍界将與段祺瑞所轄北洋軍聯合,準備武力傾倒南京政府,并主張首都地點“折中定制,莫若武昌”,遭袁反對後,黎馬上主張定都北京。帝國主義列強也支援袁定都北京,向南京臨時政府施壓。

  以孫中山、黃興為首的革命黨人仍堅持定都南京,駁斥南方各省都督的通電。2月18日,孫中山電告袁南下就職,并派教育總長蔡元培為專使,魏宸祖、劉冠雄、鈕永健、宋教仁、曾昭文、王正廷、汪精衛等組成歡迎使團,偕同北方談判代表唐紹儀前往北京,迎袁南下。袁舉行盛大歡迎儀式隆重迎接迎袁使團,表面應允“赴甯就職”,背後指使其黨羽制造“袁君不能離京”的輿論,甚至向迎袁專使無理取鬧。2月29日晚7時30分,袁的北洋嫡系部隊曹輥的第三鎮奉命在北京發動兵變,在東城和前門一帶縱火搶劫,并闖入迎袁專使住所,蔡元培等人驚慌逃避。當夜北京數千市民家遭搶劫焚燒,一時火光沖天,居民四散,死傷無數。第二天,叛軍大肆在西城搶劫,巡警也趁火打劫。随後,通州、保定、天津等地的北洋軍嘩變,亂兵警匪,肆意搶劫,京津一帶,人心惶惶,袁的手下段祺瑞、馮國璋、姜桂題等乘機通電:臨時政府應設在北京。許多軍閥、官僚、立憲派人士及部分革命黨人把北京兵變的責任歸咎于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俄、日、英、法、德也紛紛調兵進京,總數3000多人,給孫中山等革命黨人施加壓力。

  3月2日,蔡元培等緻電南京臨時政府與參議院:“北京兵變,外人極為激昂,日本已派多兵入京。設使再有此等事發生,外人自由行動,恐不可免。培等睹此情形,集議以為速建統一政府,為今日最要問題,餘盡可遷就,以定大局。”又連電孫中山,請迅即同意臨時政府暫設北京和袁不必南下受職。孫中山隻得表示同意。6日,參議院議決準許袁以電報向參議院宣誓,在北京就職。

  3月10日,袁世凱就職儀式在北京石大人胡同前清外務部公0署舉行,與會者百餘人。下午3時,儀式開始,袁着軍服、佩長劍,面南宣誓:“世凱深願竭其能力,發揚共和精神,滌蕩專制之瑕穢。謹守憲法,依國民之願望,祈達國家于安全強國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樂利。”蔡元培代表參議院接受誓文并代表孫中山緻祝詞後,袁在答詞中說:“世凱衰朽,不能勝總統之任,猥承孫大總統推薦,五大族推戴,重以參議院公舉,固辭不獲,勉承斯乏。願竭心力,為五大民族造幸福,使中華民國成強大之國家。”袁世凱通過玩弄權術,迫使革命黨人讓步,實作了他在北京就職的陰謀。持續一月之久的定都之争,遂告結束。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曆史和房産知識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小甲,每天都會更新好文章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