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農業農村部釋出154個小麥品種經第四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定通過的公告,其中濉溪縣農業科研試驗站、淮北雙收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選育的小麥新品種“濉1615”和濉溪縣農業科研試驗站選育的小麥新品種“濉1309”榜上有名。
濉溪縣有種植小麥的習慣和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常年種植小麥200多萬畝,是全國重點産糧大縣、國家制種大縣。近年來,圍繞解決種業“卡脖子”問題,濉溪縣農業科研試驗站積極探索科技興農新方法、站企合作新模式,大力鼓勵和支援科技人員深入農業生産一線開展科技創新,小麥育種取得重大突破,兩個小麥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就是該站科技創新的最新成果。
“濉1615”分蘖力強,抗倒性較好,抗病性好,全生育期222.4天,籽粒飽滿均勻,畝穗數38.4萬,穗粒數36.8粒,千粒重42.3克,平均畝産可達580公斤以上。“濉1309”全生育期223.4天,幼苗半匍匐,葉片細長,葉色深綠,分蘖力強,畝穗數42.6萬,穗粒數35.2粒,千粒重40.6克,平均畝産可達590公斤以上。
兩個小麥新品種适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陽市(淮河以南稻茬麥區)和南陽市南部部分地區以外的平原灌區,陝西省西安、渭南、鹹陽、銅川和寶雞市灌區,江蘇省淮河、蘇北灌溉總渠以北地區,安徽省沿淮及淮河以北地區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
記者 吳永生 通訊員 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