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億私募增至95家,私募大軍距離“雙百”已不遠,年内增加百億量化14家,彤源和重陽暫别百億各有緣由

财聯社(北京,記者 黎旅嘉)訊,私募基金行業邁入19萬億元時代。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規模達19.18萬億元,較年初增長超3萬億元,重新整理曆史新高。與此同時,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4,512家,較上月增加108家,環比增長0.44%。

在此背景下,私募排排網資料顯示,10月百億級私募數量新增6家。除10月中旬新晉百億的赫富投資外,近期又新增了睿揚投資、玖瀛資産、凡二投資、申毅投資、阿巴馬資産5家百億級私募。截至10月底,剔除“掉隊”私募後,百億級私募的總數為95家。

“在今年A股市場持續震蕩的大背景下,市場重新洗牌,私募機構呈現階段性業績表現分化的局面。”業内人士表示。究其原因,在大資管時代,私募市場群雄逐鹿,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風格,頭部私募将更具備抗風險能力和擷取超額收益的實力。

進一步而言,得益于融資融券等金融衍生品工具日益豐富,市場流動性充沛,頭部量化私募機構展現出了領跑優勢。對于有些實力較強的老牌百億私募由于風格異動業績表現不好,這隻是暫時的,随着市場風格切換,業績料将得到改善。

百億級私募增至95家

私募排排網資料顯示,10月百億級私募數量新增六家,截至10月底,剔除“掉隊”私募後,百億級私募的總數為95家。

進一步看來,除10月中旬新晉百億級的赫富投資外,近期又新增了睿揚投資、玖瀛資産、凡二投資、申毅投資、阿巴馬資産5家百億級私募。

公開資料顯示,玖瀛資産是一家以債券政策為核心政策的百億級私募,睿揚投資旗下産品以股票主觀多頭為主,赫富投資、凡二投資、申毅投資、阿巴馬資産均屬于量化私募。截至目前,百億級量化私募的總數已增至24家,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增長了14家。

作為新晉百億級私募。阿巴馬資産總經理詹海滔曾表示,做投資第一要不忘初心,第二要不斷的更新、疊代、創新。市場上最可怕的不是說沒有機會,而是有太多的機會和誘惑。不忘初心就是一定要做有價值的、有沉澱的,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形成核心競争力。這考驗的是對整個行業未來趨勢發展的眼光和節奏的把握。同時看準以後要敢于去做,要敢于适應變化。

申毅投資董事長申毅則表示,公司的發展過程是一步步積累與沉澱的過程,所謂的“爆點”并不存在,總結下來有三點成長的經驗:第一,多和各類投資人合作。第二,政策上不要過于考慮市場的偏好和自己安逸的想法,而是應該先把政策先布局全了。第三,要做到守信。

10月同樣也有2家私募退出百億級“俱樂部”,分别是彤源投資和重陽投資,均是成立超過10年的老牌私募。

公開資料顯示,重陽投資成立于2009年6月,重陽投資旗下大部分産品皆由獨自或參與管理,裘國根也是重陽投資的董事長。而裘國根掌舵下的另一私募重陽戰略依舊處于百億級“俱樂部”。

再看彤源投資,公司成立于2006年4月,年内公司法人代表發生變更,管華雨退出,薛淩雲于2021年7月14日上任。有業内人士指出,高管變動引發的産品贖回或許是彤源投資規模下滑的主因。企業預警通資料顯示,從公司股權結構來看,出資2090.1萬持股69.67%,王武出資909.9萬持股30.33%。

百億量化私募數量驟增

毫無疑問,2021年的私募江湖,量化私募是更為“亮眼”的。

根據中基協釋出的《2020年私募基金統計分析簡報》,截至2020年年末,共有量化/對沖政策基金13465隻(含 FOF),規模合計6999.87億元。然而僅僅半年後,國内量化私募總規模就正式邁過萬億元關口,百億量化私募數量也增至18家。

據中信證券研究部估算,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國内量化類私募基金管理資産規模達到10340億元,在證券私募行業的占比攀升至21%。換言之,僅2021年上半年,國内量化私募規模就增長約43%。

截至目前,私募排排網資料顯示,百億級量化私募的總數已增至24家。

量化私募規模的迅速上漲,也引發了投資者對于政策容量的擔憂,部分量化私募選擇封盤應對。據不完全統計,年内已有6家百億量化私募要對旗下産品進行封盤,分别是金戈量銳、啟林投資、進化論資本、天演資本、衍複投資和靈均投資,封盤的主要産品有中性政策産品和指數增強類産品。

事實上,封盤在私募行業并不鮮見。比如,幻方量化曾于2019年年底在200億元規模的當口封盤,但今年封盤的事件明顯多于往年。當然,政策容量并非一個死闆的數字,如傳言已高達千億規模的幻方,在2021年仍有不錯回報。

回望4年前,國内量化私募的總規模還在千億元上下浮沉,如今卻已經超過萬億元,2021年堪稱量化私募的裡程碑。

不過,百億量化私募鳴石投資兩位創始人袁宇與李碩的股權之争,引發了對私募機構公司治理的擔憂。天眼查顯示,鳴石投資的股權比例于10月20日發生變更,上海松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松盟”)變更為控股85%的大股東,法人代表由李碩變更為袁宇。

從表面上看,鳴石投資袁宇拿回了公司的控制權。穿透後,變更股權後的上海松盟,袁宇持有72.5%的股權,間接持有鳴石投資61.625%;而李碩持股上海松盟10%,間接持有鳴石投資8.5%。

但該事件的問題在于,之前由袁宇出具的《告全體員工書》,曝光了袁宇和李碩簽訂的代持協定。今年年初頒布的《關于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的若幹規定》,明令禁止代持行為。

量化私募何以取勝?

不難發現,在2020年的牛市中,百億量化私募淨增6家,而在2021年,僅前十個月就增長了14家。不僅如此,量化私募在百億私募中的占比也由2020年底的16%,增長至如今的25%,相當于每4家百億私募中就有1家是量化私募。如果說一年前,量化私募還屬于行業中的新生勢力,那麼到今年,量化私募已成長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頭部量化私募的崛起速度如此之快,原因就在于震蕩市中量化私募的優異表現。今年以來百億量化私募的整體表現領先主觀派。私募排排網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0月底,24家百億量化私募全部取得正收益,且平均收益高達18.32%。有收益展示的57家主觀派百億私募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為6.59%,其中有40家年内取得正收益,正收益占比為70%。

進一步來看,今年以來收益表現居前的百億量化私募有,鳴石投資、佳期投資、天演資本、世紀前沿資産、金戈量銳、凡二投資、因諾資産、啟林投資、九坤投資、靈均投資等。

業内人士指出,今年的市場環境給了股票量化政策天然的土壤,很大程度上歸結為指數增強基金的崛起。

朝陽永續基金研究院研究總監尹田園認為,中證500指增政策仍具備投資吸引力。她分析稱,雖然月度市場活躍度出現回落迹象,但從中長期視角出發,結合指數估值所處位置,該類政策成本效益依舊較為凸顯。

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胡泊也表示,明年中證500指數大機率表現亮眼,相關指數增強政策的Beta部分收益仍會有所表現,隻是目前市場指數增強産品規模較大,短期超額收益可能會有所回落。

“後續中性政策和套利政策整體業績大機率保持穩定狀态,今年A股的市場環境還是對指數增強或全市場量化選股政策比較友好。目前,A股熱點仍在快速輪動,量化選股政策有望獲得亮眼業績。”業内人士指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