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對我國虎視眈眈,而與蘇聯的交惡也讓當時技術并不發達的我國失去了獲得最先進空軍裝備的機會。這時我國就必須要自力更生,開始設計完全屬于自己的戰鬥機。
但是這一過程又談何容易,是以在我國新式戰鬥機研發領域,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尤其是1976年的5月,那時我國的殲8飛機正在試飛,然而卻突發事故,飛行員王昂在緊急迫降機場跑道時,卻發現前方有兩個人正在騎車穿越跑道!
千鈞一發的瞬間,飛行員王昂會如何做呢?請随大軍一起來看看,喜歡的話記得點個關注。

殲8戰鬥機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我國第一款自行設計并且列裝部隊的量産戰鬥機,雖然這款戰鬥機在國外被單純地看作米格21放大,但實際上這款戰鬥機内部有很多獨特的設計。
一般來說,一款戰鬥機如果想從樣機到裝備部隊,起碼要等一段很長時間的試驗完全結束才能正式列裝部隊。但是當時的國際環境已經讓我們失去了任何慢慢實驗的機會。殲八戰鬥機是一款完全由我國自行設計的戰鬥機,是以在這款戰鬥機身上有着很多的未知數。但是我們卻隻能将其先列裝部隊之後,再從實戰中慢慢進行實驗。
作為我國自行建造的二代飛機,不管出現任何的險情,當時的飛行員都必須竭盡全力地保住飛機。因為每一架飛機的原型機當中包含的實驗資料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失去了實驗資料,那麼後續的改裝也就無從談起。是以在試驗的過程當中,經常會發生飛行員死保飛機,乃至發生墜毀的事件。
雖然當時的殲八戰鬥機并不安全,甚至時常發生事故,但是還是有很多試飛員自告奮勇地擔任這架飛機的試飛工作。畢竟這是為祖國争一口氣的機會,他們也想用自己高超的技術和強大的心理素質,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王昂就是這樣的一位試飛員,他自告奮勇地加入了試飛團隊,并且對殲八飛機提出了許多的建設性意見。時間很快來到了1976年5月28日,王昂再次來到試飛場進行試飛檢測,這次他要進行測試的科目是空中射擊。
王昂
這次試飛可以說是他經曆的數次試飛活動當中最為重要的一次,因為在這次試飛之後,殲八戰鬥機的武器系統能否定型和批量生産,就在此一舉了。在經過了一上午的動員大會之後,下午1:54,王昂在座椅上推動節流閥,殲八戰鬥機騰空而起。
這架由中國人自己設計的高空高速戰鬥機,性能果然不負衆望,很快就爬升到了一萬多米的高空。然後按照地面指揮中心的引導,這架戰鬥機開始進行俯沖機動,在達到8千米之後,即将進行1.5馬赫的飛行檢驗動作。
就是這樣一次十分稀松平常的試驗,竟然發生了很嚴重的問題。王昂很快将飛機的節流閥推到了1.25馬赫,然而就在這時,他卻注意到飛機的儀表盤竟然開始莫名其妙的劇烈抖動了起來,随後整個戰鬥機也開始發生震顫。
王昂對于這種情況十分熟悉,這是戰鬥機的方向舵抖振所帶來的問題。按照往常,隻要飛機繼續加速超過1.35馬赫,抖動就會自然消失了。在與地面指揮人員進行了溝通之後,地面指揮人員準許他進行進一步加速。于是王昂繼續推動節流閥,飛機的速度加速到了1.38馬赫。
但是和往常一樣的情況并沒有出現,飛機的抖動還在繼續,同時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王昂隻能繼續加速,為了捕捉到更加準确的飛行資料,它将飛機提升到了1.41馬赫。然而這個時候,飛機的抖動已經超出了能夠控制的範圍,甚至連儀表盤都被抖碎了。
這時王昂意識到,可能飛機的抖動并不是由于方向舵帶來的。因為在此時,發動機發出了近乎于喘息的聲音,就在他想弄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的時候,機身上突然傳來了三聲巨響,好像有什麼東西正在拍打戰鬥機的機尾。
實際上這次的抖動是因為在加力的過程當中,加力油導管發生了破裂,大量的燃燒氣體從操縱杆連接配接處沖出不停地碰撞機身,才造成了飛機的嚴重抖動。而就在王昂持續加力的過程當中,這些火藥瓦斯已經沖出了機身,在機身上炸出了三個大洞。
現在發動機的聲音十分的不正常,往往隻能關掉加力系統。但是就在這時,他卻發現飛機左側引擎的加力已經無法關閉了,實際上這個時候加力點來已經被燒斷,發動機的推力已經被維持在了加力狀态。
如果在加力狀态下進行迫降的話,那麼對于飛行員和飛機都是一次非常嚴重的考驗,這樣做的危險系數很大。加力狀态下的飛機就像一架火箭,如果與地面發生碰撞,必然機毀人亡。
在此時,王昂也隻能告訴自己一定要冷靜,隻有冷靜下來才能将飛機安全地飛回去。于是他關閉發動機系統,才讓抖動慢慢停止。現在的發動機已經在熄火的邊緣,但是現在戰鬥機的速度已經低于1.35馬赫,如果不緊急迫降,那麼所面臨的必然是發動機空中停車的命運。但是現在戰鬥機裡燃油量超過了1.5噸,想要迫降,燃油量必須維持在1.2噸以下,否則着陸時很有可能會發生爆炸。
現在這名試飛員面臨兩個選擇,第一是繼續在空中消耗燃油,第二是趕緊着陸。王昂現在已經考慮不了那麼多了,他選擇了後者。但是地面指揮員一再催促他再嘗試一次,王昂則表示現在如果不立即着陸,情況十分危險。
地面指揮立刻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通知整個基地清空跑道。基地裡防空警報響徹雲霄,王昂駕駛戰鬥機飛過了機場旁邊的兩座山峰還差點撞在山上,同時現在他還要在順風每秒2m的情況下着陸。
然而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了,飛機機尾已經被燒壞減速傘也無法彈出,如果沒有減速傘,這架飛快的飛機很有可能飛出跑道機毀人亡。于是他一面緊緊握着刹車,一面關掉兩面引擎。眼看着飛機還有400m就要沖出跑道,王昂準備緊急刹車。
然而就在這時,他竟然意外地發現,在跑道的右側,竟然有一名老鄉騎着自行車馱着一個女人與飛機同向前進,眼看飛機就要撞到老鄉,王昂隻能将左舵一腳踩到底,飛機從左邊偏轉,機翼從兩人身邊劃過,兩名老鄉被吓得動彈不得摔倒在地上。但是戰鬥機失去了方向,直接沖出去跑到三十多米。
可以說,正是王昂的這個緊急決定,既保住了飛機也讓兩名老鄉的生命得以保全。他這種不計個人生命安全也要保護人民群衆的行為,可以說是我國軍人一直以來的驕傲和傳承。
王昂趕緊從機艙裡跳了出來,當他回頭看到機尾時,發現機尾仍在燃燒濃煙滾滾,而機身下部也冒起熊熊大火。消防車及時趕到将火撲滅,在技術人員檢查了這架飛機之後,隻能感慨王昂不愧是膽大心細的進階飛行員。如果他在當時不能果斷進行迫降的話,隻需要兩分鐘,這架飛機就會在空中爆炸解體。
王昂的這次飛行為新飛機積累了充足的資料,也發現了發動機加力燃油導管的問題所在。經曆了這一次臨危不懼的體驗之後,王昂被評為三等功一次。而這實際上已經是他第二次獲得試飛功勳了,就在幾個月以前,當他駕駛一号原型機時,飛機就發生了起火險情。而那一次他也處置得當,獲得了二等功。
可以說,在殲八戰鬥機定型并列裝部隊的過程當中,王昂是當之無愧的首席功臣之一。再後來,他依然完成了許多的試飛實驗,并且親眼見證了這款戰鬥機進入我軍服役的全部曆程。
時過境遷,現在的殲八戰鬥機也已經退居二線,不再是我國的主戰裝備了。但是這段由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款二代戰鬥機的故事,卻依然在激勵着我國的航空航天人繼續奮進。如果沒有前面的技術積累,也不會有我國空軍現代的騰飛。
是那些前輩們用簡陋的裝置記錄着一次又一次的飛行,用自己的生命鑄造出了中國空軍的不朽榮光。讓我們向王昂緻敬,也向無數将自己的生命奉獻在了航空一線的空軍将士們緻敬!謝謝你們保衛了祖國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