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銀匠李正雲:我雕刻的,是時光

作者:追趕小天才

來源:新華網

銀匠李正雲:我雕刻的,是時光

新華網北京4月29日電(底東娜)他國小文化,卻是十幾座大學的客座教授。他言語不多,卻有千餘徒弟追随拜師。他出身農家,卻在踐行着傳承民族工藝的大夢想。他手中的小錘叮叮當當地敲着,或在寂靜的夜,或在明亮的講堂,或在世界的展台。他是一名銀匠,他叫李正雲。

銀匠李正雲:我雕刻的,是時光

今年47歲的他,來自貴州省凱裡市雷山縣控拜村,出生在銀匠世家,是祖傳手工藝的第九代傳承人。

千百年來,打制銀飾一直是苗家漢子養家糊口的重要手段。10歲的時候,李正雲就跟着父親走鄉串寨制作銀飾,誰家有活就在誰家住下,尤其是打造整套嫁妝,短則一個月,多則數個月,有的時候在一個寨子裡就要待上一兩年。擡着100多斤重的工具箱,在山寨裡穿行,上下坡很陡,山路泥濘不堪,是少年李正雲最深的記憶。

銀匠李正雲:我雕刻的,是時光

18歲成年後的李正雲,開始獨自下苗寨做銀飾加工,全家的吃穿用都靠他的一雙手拿着小錘敲出來。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辛辛苦苦一年的收入不過千餘元。

祖傳的手藝養活不了家人。追随上世紀90年代的打工潮,20幾歲的李正雲也和同鄉們一樣,到沿海打工。幹了不到半年,在結束一天繁勞的工作後,李正雲總是陷入沉思:“做的再好也是為老闆打工,沒有安全感,更沒有成就感。而自己有手藝,有幹勁,隻要專心去做,難道不能走出一條路嗎?”

要成為銀飾錾刻手藝最好的年輕人!要讓越來越多的人認可苗族銀飾!帶着這樣的信念,李正雲回到家鄉,一頭紮到銀飾制作中。

銀匠李正雲:我雕刻的,是時光

随着時代的發展和旅遊市場的興起,銀飾産品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李正雲将家搬到縣城,友善客戶選購訂貨。他根據市場變化,不斷創新産品,名氣越來越大,很多商家或收藏家都排隊等着他的作品。

政府部門在做民間手工藝的相關調研時發現了他,将他推上更多更大的平台展示,他也将苗族的這項手工藝帶到了外面的世界。

銀匠李正雲:我雕刻的,是時光

如今的李正雲,有學生、徒弟一千餘名,被業界尊稱為“銀飾教頭”。其作品遠銷國内外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被中國美術學院等十幾座高校聘為客座教授。

“一個國小文化的我,站在高等學府的講堂上,沒有驕傲,隻有責任,我的肩上,擔負的是如何将傳統手藝傳承下去的重任。”李正雲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将這份手藝傳授給每一個願意前來學習的人。

銀匠李正雲:我雕刻的,是時光
銀匠李正雲:我雕刻的,是時光

許多藝術和美術專業的大學生們利用假期來到貴州,向李正雲學習銀器制作工藝。也有來自英國、法國、烏克蘭、意大利的外國人,他們有的學習短短幾天,有的數月專研。“隻要有人願意學,我就願意教,我還要感謝他們,他們是這門手藝能傳承下去的希望。”這是李正雲樸實的想法。

銀匠李正雲:我雕刻的,是時光
銀匠李正雲:我雕刻的,是時光
銀匠李正雲:我雕刻的,是時光

李正雲總說,銀飾是有生命的,是鮮活的,絕不是簡單的首飾制品,這其中展現了苗族群衆獨特的審美意識,更向世人展示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苗族文化,可以說是穿在身上的苗族史詩。

現在李正雲的工作室,每天都會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他的收入也翻了很多倍,日子越來越好,他希望像他這樣的傳統匠人都能過上富裕的生活,他更希望銀器不僅僅是苗族的飾品,而是大衆都喜歡、都願意選擇的首飾和工藝擺件。

銀匠李正雲:我雕刻的,是時光

頭銜多了,社會活動也多了,隻有時間沒有多。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李正雲總是獨自坐在他的操作台前構思作品,制作作品。快50歲的李正雲,最擔心的是,長時間聚精會神地雕刻錘煉,視力遠不如從前,他說也許再過10年,他的視力就做不了精細的飾品。抓緊每一分鐘,作出幾件更有價值的作品,是眼前當務之急。隻有好作品說話,苗族銀飾的傳承才能延續。

上百萬次的捶打,不計其數細如發絲的銀線纏纏繞繞……數月甚至數年的打磨,一件傳世作品才得以面世,這是李正雲的夢想,也是他正在做的事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