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年來,在我國滅絕的15種珍稀動物

黃河之水天上來,東流到海不複還!每當讀到這句詩,我都會想起那些曾經馳騁在中華大地上可愛的野生動物。

它們有一些也如同奔流到海的河水一樣,永遠的消失在了中華大地上。

百年來,在我國滅絕的15種珍稀動物

第一名,白暨豚

百年來,在我國滅絕的15種珍稀動物

被譽為“長江女神”、“風暴晴雨表”、“生命古化石”、“長江大熊貓”等等一系列頭銜美譽的白鳍豚,身長約2-2.5米左右,屬于哺乳動物,體形呈紡錘形,為鲸科-齒鲸亞科-白暨豚屬,豐潤修長,有“中華美人魚”的稱号,體重在80到220千克,是我國的最大型淡水豚類,由于長期生活在渾濁的江水中,視聽器官都已經退化,眼睛很小視力不佳,聲納系統特别發達,頭部可以像雷達一樣掃描周圍環境,主要吃小魚小蝦,遊泳速度很快,主要生活在長江中下遊和與洞庭湖、鄱陽湖。

白暨豚通常成對或成群在一起,在春天交配季節,通常會十餘頭在一起活動,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伴随着漕運、經濟發達、非法捕撈等多種災難後,于2006年宣告滅絕。

第二名,中國犀牛

百年來,在我國滅絕的15種珍稀動物

曾廣泛分布在中國南方各省,主要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唐朝時,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甚至青海都有分布。

,犀牛革制甲是春秋、戰國武士的裝備,史書記載越王夫差成千上萬的兵士都身穿犀甲作戰。軍隊對犀甲的需求量的增加,對犀牛進行長期的濫肆捕殺。西漢晚期,犀牛在中原地區已經基本絕迹。從宋代開始,犀牛已成為一種神物,稱為“異獸”,把它和麒麟和天祿聯系起來,認為它是水牛和蛟龍的混血兒。明清時期,中國犀牛的生存環境已經被壓縮到雲貴高原一帶。清朝,隻許官方獵殺。犀牛遭到了官兵的狂殺濫捕牛。民國初期的戰亂,導緻白犀牛被獵殺殆盡,1922年宣告滅絕。

第三名,普氏野馬

百年來,在我國滅絕的15種珍稀動物

大型有蹄類,整體外形像馬,但額部無長毛,頸鬃短而直立。體長220~280厘米,肩高120厘米以上,體重200多千克。頭部長大,頸粗,其耳比驢耳短,蹄寬圓。

曾經廣泛生存于新疆,蒙古等地區,科技的進步和野外狩獵的興起,讓野生普氏野馬滅絕,解放後,從德國動物園引進個别種群,然而,基因的單一性讓它們不再強大。半依賴飼養生存。

普氏野馬是世界唯一的野生馬種,今年上半年,新疆準噶爾盆地累計誕生41匹野馬馬駒,大部分産于非人工圈養的野放種群。

第四名,高鼻羚羊

百年來,在我國滅絕的15種珍稀動物

他們曾經遍及歐亞大陸,上世紀六十年代由于過度捕殺和環境破壞 一度瀕臨滅絕,由于羚羊角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半公斤的羚羊角價格高達2000美元,不少偷獵人為了利益紅了眼,另外由于人類數量的暴增,和對草原養殖的規模擴大,侵占了高鼻羚羊的生存空間。雖然近年來由于環保人士的保護,數量已經有所回升。

在2015年,卻有超過20萬隻高鼻羚羊突然暴斃曾經草原上馳騁數千年的生靈,因為感染了細菌,引發了出血性敗血症或血液中毒,這種細菌,由于當時的氣候, 剛好能誘發良性的細菌轉變成緻命的病菌 。但由于當時的羚羊角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半公斤的羚羊角還一度炒到2000美元。不少偷獵人為了利益紅了眼,想盡辦法捕殺羚羊,最終導緻高鼻羚羊在我國境内徹底滅絕!

第五名,新疆虎

百年來,在我國滅絕的15種珍稀動物

又稱裡海虎,1916年滅絕,新疆虎主要分布在新疆中部,由庫爾勒沿孔雀河至羅布泊一帶,天山南北一帶也有生存,具有明顯沿水源分布的規律,而塔裡木盆地的東南緣很少有新疆虎分布。伴随樓蘭古國的發現,裡海虎被同時發現,但也加速了它的滅絕,狩獵活動和皮毛,骨骼交易讓這種僅次于孟加拉虎和西伯利亞虎的世界第三大虎滅絕了。

新疆虎體積龐大,擁有發達的鬃毛,黃褐色的長體毛,腹部及四肢内側為白色,背面有雙行的黑色縱紋,尾上有許多黑環。

雄性虎體長約2.7至2.95米,體重170至240千克;而雌性虎則體長2.4至2.6米,重85至135千克。一般壽命在10至15年之間。

第六名,直隸猕猴

百年來,在我國滅絕的15種珍稀動物

進入20世紀後,大量居民湧入霧靈山地區,砍伐和栖息地的侵占使猕猴越來越少,1977年,六裡坪雙林村一位村民打死一隻猕猴,皮剝下來,釘在自家的牆上。此後,再無猕猴的消息。

不過2008年,有當地人發現了5、6隻猕猴在活動,人類活動和對經濟發展的無數,讓這種生存于中國最北方的猕猴滅絕了。1960年後基本沒有再現。

第八名,鐮翅雞

百年來,在我國滅絕的15種珍稀動物

西伯利亞松雞,因翅膀上的羽毛形似鐮刀而得名。隻存在俄羅斯和中國,在中國境内,主要分布于黑龍江和小興安嶺,多栖息在海拔650-1500米高的森林中和坡地上。以植物的根莖果實和小型昆蟲為主要食物。

2001年,鐮翅雞被公布在中國境内滅絕。

第九名,貴州蝾螈

百年來,在我國滅絕的15種珍稀動物

頭長大于頭寬,瞳孔圓形,四肢細弱而較長,前肢4指,後肢5趾,全身光滑,體尾兩側有細溝紋,雄性平均全長11厘米,雌性14厘米。

1970年滅絕,森林的砍伐和環境的污染,讓這種對自然環境要求極高的動物滅絕了。

第十名,白頭鹳

百年來,在我國滅絕的15種珍稀動物

曾經廣泛生存于長江中下遊,泛洪區等地區。1950年後由于農業發展,這種笨拙鳥類逐漸消失,具體年份沒有記載。正是由于它的消失。人們對朱鹮的保護開始重視。

第十一名,紅腿白臀葉猴

百年來,在我國滅絕的15種珍稀動物

因其雄性臀部具有三角形白色臀斑而得名。雄性體長大約為61-76厘米,尾長約為56-76厘米,體重7-10千克。

又稱白臀葉猴,僅在海南島生存。70年代滅絕。

第十二名,中國豚鹿

百年來,在我國滅絕的15種珍稀動物

中國豚鹿夏毛稍淺,有白色毛尖,皮毛為黃褐色,腹部和尾巴底部為白色,背部沿脊椎有一道深色條紋,上世紀七十年代滅絕,森林裡的精靈,南方地區生存,經濟發展導緻生存空間壓縮。

第十三名,異龍鯉

百年來,在我國滅絕的15種珍稀動物

異龍鯉為我國特有種,分布于雲南異龍湖。曆史上稱為異龍湖的習見種類。異龍湖1951和1972年兩次放水,造成湖中水位下降達4米以上,水面大為縮小,湖岸大面積的淺灘、石礫場及湖灣幹涸,魚類栖息和繁殖場所遭到嚴重破壞,導緻異龍鯉魚生存空間壓縮,急劇減少,1981年滅絕。

第十四名,冠麻鴨

百年來,在我國滅絕的15種珍稀動物

冠麻鴨是世界上一種珍貴、稀有的瀕危鳥類,迄今為止全世界僅儲存有三個标本,其中一個雌性标本儲存在丹麥哥本哈根動物博物館,另外兩個為一雌一雄,儲存在日本山階鳥類研究所,1950年前後滅絕,農業發展和獵殺讓本來不大的種群滅絕。

第十五名,長江白鲟

百年來,在我國滅絕的15種珍稀動物

2005到2010年間滅絕,上一次有記錄是16年前,2020年正式宣告滅絕,在長江流域生存了1.5億年之久,有長江活化石之稱。

說到滅絕動物,我們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恐龍、猛犸這些史前動物,然而,更多的動物都是在近現代滅絕的,據統計,每天有75種物種滅絕,每小時3種動物滅絕,相當于每二十分鐘就有一個物種滅絕,滅絕了的動物雖然不再存在,但是仍然值得我們去反思,它們的滅絕大多是人類活動導緻的,可以對我們人類作為一個警醒,讓我們重視環境的保護,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