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而此次王亞平也将成為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可以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其實,在此之前王亞平已經登陸過太空,但時作為一名航天員,她一直期盼着可以再次為了祖國去太空出征。
如今,王亞平的夢想就要實作了。但其實從一名普通人走到可以登上太空執行任務的航天員,王亞平一路走來并不容易。
<h1 class="pgc-h-arrow-right">1:</h1>
1980年1月,王亞平出生于山東省煙台市福山區張格莊鎮的一戶普通農民家庭,她的父母都是樸實的莊稼人,一家人靠着種植櫻桃樹維持生計。
像大多數農村孩子那樣,小時候的王亞平沒有玩具也沒有公主裙,唯一的玩具就是奶奶縫制的有着紅色頭發的布娃娃。
雖然生活清苦,但王亞平卻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會主動幫父母做家務,還會幹農活。

有一次,到了收玉米的季節,小小的王亞平竟然一個人背着很大的背簍,将掰下來的玉米都地扔進了背簍,她小小的身軀也被壓彎了腰。
鄰居看見都說:“咋能讓亞平幹重活,别壓壞了身體啊!”父親一臉無奈地說:“不讓她幹,這孩子不聽啊!”
上學後的王亞平,幹家務和農活更是成了家常便飯,隻要放學或者休息,她就成了父母的小幫手,母親總是驕傲地說:“他們都羨慕我養活了一個貼心的閨女。”
也正是這段吃苦的經曆,鍛煉了王亞平的毅力,也鍛煉了她的身體,更讓她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
除了替父母分擔家務和農活外,王亞平還有一個特長,就是長跑。有一次,學校舉辦長跑比賽,很多同學都掉隊了,但王亞平卻咬牙堅持着,她不斷地對隻說:“不能服輸,堅持一會就到終點了。”
性格倔強的王亞平,喜歡用跑步的方式不斷地超越自己,進而磨煉了自己的意志力。學生時代的王亞平參加過無數次長跑比賽。
她時常告誡自己:“不到終點不能停下。再累,也要堅持。”正是憑借着“能争第一絕不要第二”的勁頭,她一次次戰勝自我,從國小跑到了高中。
其實,王亞平在讀高中時還遇到了一個小插曲,父母希望她報考師範學校,因為學齡短,可以早點工作,減輕家裡的壓力。
那會王亞平家除了她以外,還有一個妹妹也在讀書,對于普通農民而言,供養兩個孩子讀書确實不容易。
但一向懂事的王亞平,這次卻選擇自己做主,她偷偷報考了高中,并被成功錄取,父母知道後也選擇支援女兒的決定。
如果那會王亞平選擇師範學校,或許就沒有如今的女航天員了。但其實那會王亞平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讀大學,将來走出大山,過上更好的生活。
也正是這個私下的決定,改變了王亞平的命運。
<h1 class="pgc-h-arrow-right">2:</h1>
從小到大,王亞平在學習上從未讓父母操心過,到高中依然如此。甚至讀書機會來之不易的王亞平,将所有精力都放到了學習上,她也是班級裡的尖子生。
1996年,在王亞平全力備戰聯考的之際,傳來了也給讓人振奮的消息,空軍部隊要來煙台招收女飛行員,這在以往是從未有過的事情。
當然,雖然整個消息讓人振奮,但同學們都知道希望很渺茫,一是名額少,二是要求高。但最終老師和同學都把目光落到了王亞平身上,她不但文化課優秀,個人身體素質也是無可挑剔。
起初,王亞平也不自信,直言:“太難了,想都不敢想。”但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勸說下,她決定試一試。
這一試,就讓王亞平和藍天結緣了。
經過文化課和個體身體素質等方方面面的考驗,王亞平順利地收到了長春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消息傳到村裡後,引發了不小的轟動,不但父母高興,村民們也如此。
但其實,王亞平能夠成功被收錄,是她以往努力的結果。要不是自幼刻苦學習,不停地練習長跑鍛煉自己的身體和意志,或許就沒有現在的王亞平了。
1997年8月底,帶着父母和老師、同學們的美好囑托,王亞平隻身來到了空軍長春飛行學院報道,她的軍旅生涯也正式拉開了帷幕。
然而,真正入校後王亞平才知道,考進來隻是第一步,之後要面臨太多的考驗。軍校的生活和其他大學生活有着雲泥之别。
在這裡,王亞平不但剪去了心愛的長發,每天還要面對嚴格的管理和訓練,繁重的學習更是超乎她的想象,她每天忙得就像陀螺一樣,根本停不下來。
有段時間,王亞平深感焦慮,看着其他高中同學在大學過得輕松自在,她甚至和父母表示自己萌生了退學的想法。
父親則嚴肅地說:“你選上女飛行員,多少人羨慕你,羨慕咱家,隻能往前走,不能給自己留退路。父親還說:你每天流的汗、吃得苦、受得罪,不就是為了以後成為一個合格的飛行員嗎?”
父親的一席話猶如醍醐灌頂,讓王亞平瞬間找回了那股吃苦、不服輸的勁頭,從此後她心裡隻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飛行員。
<h1 class="pgc-h-arrow-right">3:</h1>
随着時間的推移,王亞平和同學們接受的訓練越來越難,長跑、遊泳、拉練等等,還有就是跳傘。
第一次跳傘時,王亞平甚至還覺得很有挑戰,可到了第二次她突然有些恐懼,平安落地那一刻她甚至有種想哭的沖動。
1999年4月,王亞平和其他29名女學員轉入駐地在哈爾濱的第一飛行學院,開始了真正的飛行生涯。
哈爾濱的夏天還好,當時冬天則異常寒冷。零下二十多度的氣溫夾雜着大學,每次王亞平跑步的時候,汗水都會打濕頭發,轉瞬間汗水就凍成了小冰花,就連睫毛上也挂着顆顆冰晶。
在這樣及其苛刻的環境下,王亞平用強大的意志力不斷迎接挑戰,她平感覺自己内心變得越來越強大,離自己的藍天夢越來越近。
當第一次正式飛向天空後,王亞平興奮得就像一個孩子,在心中高喊:“終于自己飛了!”以往的所有努力都值得了。
當然,興奮之餘也有點緊張,直到飛機落地那一刻,王亞平的心才徹底平靜,她終于邁出了最關鍵的一步。
經過幾年的訓練和學習,王亞平已經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并駕駛過四種機型,已經是團裡的飛行骨幹。
值得一提的是,王亞平也經曆過實戰的考驗,她參與過汶川抗震救災、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消雲減雨,以及完成無數次的戰備演習等重要任務,安全飛行高達1600小時。
從農民女孩到一名優秀的飛行員,王亞平用自己的堅持和努力,完成了人生的逆襲,當然這并不是她事業的終點,不然也不會有今天備受矚目的女航天員。
<h1 class="pgc-h-arrow-right">4:</h1>
和許多人一樣,王亞平跟楊利偉有關。當時,23歲的王亞平通過電視機看到楊利偉順利着陸時,興奮地為他鼓掌慶祝。
同時,王亞平心裡萌生了一個念頭,現在中國有了男航天員,總有一天也會有女航天員吧,若是那樣也許自己也會成為一份子。
果然,2009年王亞平等到了女航天員選拔這一天。航天員比飛行員的選拔還要苛刻。每當感覺自己快支撐不住的時候,王亞平都會咬牙堅持着,她不停地對隻說:“我一定可以的,我可不想掉隊。”
努力終有回報,最終,王亞平和劉洋兩人通過了考驗,順利地進入了航天員的行列。那年王亞平29歲,人生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篇章。
起初,王亞平一位航天員和飛行員應該不會有太大差别,但這次她又想錯了,原來從飛行員到航天員的這條道路上,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艱辛與考驗。
首先就是知識的籌備,王亞平開始系統地學習空氣動力學、天文學、航天醫學等等十幾門科目。
為了不掉丢,王亞平必須全力以赴,白天她專心聽課、晚上也不舍得睡覺,整整兩年時間,她幾乎沒有晚上12點前睡過覺,就是春節放假也不輕易放過。
除了理論學習外,最大的挑戰還是訓練,每次跑步王亞平都堅持比别人多跑三圈,野外求生訓練中,無論是10公裡強行軍,還是搭建營地,她都堅持與男航天員一個标準。
最難得還是重力訓練,随着離心機漸漸啟動,速度越來越快,王亞平清晰地感覺到,自己的心跳越來越快,胸部産生壓抑感,呼吸變得困難起來….身體産生的一系列反應讓她感到十分痛苦。
這項突破身體承受力的訓練,最考驗宇航員的意志力,有種半死不活的感覺,然而雖然痛苦,但王亞平依然咬牙堅持,她知道不經曆魔鬼訓練,就不會成為一名合格的宇航員。
終于,王亞平等到了登陸太空的那一刻。2013年6月11日,她以及另兩名宇航員随着神舟十号載人飛船飛入了太空
在發射那一刻,王亞平的腦海中沒有絲毫的恐懼,多年的訓練已經讓她具備了非常強的心理素質,她的心情非常平靜,腦海中冒出六個字:責任、使命、圓夢。
而這次登陸太空,王亞平還順利地完成了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在太空為全國8萬多所的中國小上授課,最終她不負衆望,成功完成任務。
如今,時隔8年,王亞平将再次登陸太空,為祖國出征,她說:“相信這次的自己,也一定會順利完成任務。
而在出征前,王亞平對女兒說:“媽媽去太空給你摘星星。”說這句話時,王亞平眼含淚光,那一刻她不僅僅是宇航員,更是一位普通的母親。
今年的王亞平已經41歲,享大校軍銜,但她依然心懷夢想,堅定前行,工作中的她一直保持努力的姿态,向着更高、更遠的目标進發….
文末:祝福我們的三位宇航員可以順利完成任務,期待他們成功歸來,向所有的航天人緻敬!!!
———本文完結,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