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朝的王們:理論上的八百年周朝,卻在東遷之後已名存實亡

周平王東遷後,曆史上稱之為東周。在擁立周平王的過程中和擊敗犬戎的戰鬥中,出力最多的是秦晉鄭衛等幾國,他們也是以在之後得到了許多好處。

東周自第一代君主周平王時,便已經大權旁落了。

在中央政治上,在平王繼位同時,諸侯國中以虢國的君主虢公翰為代表的一方勢力亦擁立了幽王的另一位兒子為周王,稱攜王,此時出現了兩王并立的局面。直到十幾年後,晉國君主晉文侯為了讨好平王而襲殺攜王,才結束了兩王并立的局面。

在與諸侯的政治力量對比上,因為平王的東遷,此時西邊的大部分地區的故土已經喪失,周王直接統領的土地已經變得十分狹小,其次平王東遷後為了拉攏有功的諸侯國,其還大力賞賜出去了許多土地,周王直轄的領土甚至不如幾個大的諸侯國,這既是周王權衰落的表象,也是周衰落的重要原因。

因為原周朝的首都鎬京地區已經被犬戎攻占(實際上是因為犬戎攻占了周王不得不東遷),周平王為了收複失地,也是為了籠絡功臣,其便把這部分地區分封給了東遷過程中救駕有功的秦襄公(因為救駕有功,是以平王提升了秦公為諸侯地位),讓其去攻打,這雖然說是空頭支票,但這也實際上确立了秦對于這一地區統治的合法性,秦國便由此發展起來。其次因為外祖父申候的擁立有功,平王便賜予申候大片封地,還派周王直轄地區内的百姓去衛戍,這反而更加削弱了周朝中央的實力。

東遷過程中有功的鄭武公,也受封賞了大片土地,并在中央擔任要職。其野心逐漸擴大,在繼承其父親擴張戰略的基礎上,于平王東遷後先後滅亡了東虢國和郐國。周平王對于鄭國日漸上升的實力和強力擴張心生忌憚,于是收回了部分賞賜的領土,鄭武公于是遷都于新占之地。後來鄭武公之子鄭莊公繼續在周朝中央擔任要職,周平王想借故撤掉鄭莊公,莊公聞言趕回洛陽對平王施加壓力,平王居然向莊公一連道歉,并最終與鄭莊公約定互相派太子作人質,史稱周鄭交質。這一事件從實際上已經證明周朝中央政府的地位已經淪落到與諸侯國持平。

平王死時,太子姬狐正在鄭國做人質,鄭莊公便迎回太子。但太子在歸途中傷心過度,回朝後便病死了,于是鄭莊公等人便扶立平王之孫姬林為王,是為周桓王。

桓王繼位後,大力壓制鄭莊公的權力,并撤掉鄭莊公的職位,鄭國與周朝中央交惡,鄭莊公不再來朝,并且派兵騷擾周境,冒用天子之名出兵攻打其他諸侯,最終雙方展開大戰。大戰中周朝的諸侯聯軍被鄭軍打的大敗,鄭國将軍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周桓王逃走,事後鄭莊公派人前來慰問桓王。

射王中肩是個标志性事件,與周鄭交質的大權衰落不同,此事件标志着周王已經毫無顔面權威可言,周天子無論在實際上還是面子上,都失去了對諸侯國的上司權力和控制作用,從此,一個個大國開始了粉墨登場,開啟争霸場面,周天子成為了一個象征性的工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