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可曾聽聞初唐四傑之一:王勃坎坷命運的一生

作者:子期史説
可曾聽聞初唐四傑之一:王勃坎坷命運的一生

大家好,我是作者子期説史,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吧?王勃一生才華橫溢,下面就由我帶大家細細說說:

初唐四傑王勃,字子安,籍貫于绛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王勃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福郊,二兒子叫福峙,福峙後來的兒子就是文中所說的王勃,曾出任過太常博士、交趾縣令等等職位。王勃從小到大生長在書香之家裡。

關于王勃是多少年出生的,至今仍有争議。唐代文學家楊炯在《王勃集序》裡所說王勃是去世于676年28歲。而根據楊炯所描述王勃是生于649年。而王勃的《春思賦》所記載:“鹹亨二年(671年),餘春秋二十有二。”根據推算,應當出生在65O年。此為王勃自述,是非常值得可信的。是以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王勃生于650年,死于676年,生年27歲。王勃是初唐詩壇上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詩人,隻活了27歲,确實令人痛惜。

可曾聽聞初唐四傑之一:王勃坎坷命運的一生

王勃自幼聰明好學,在當時世人都公認的。太常伯劉公稱王績為神童。664年王勃上書右相劉祥道,中有“是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氣存乎心耳”之語,求劉祥道表薦。劉即表薦于朝,王勃應666年制科,對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職。此時的王勃,才14歲,還是一少年。

沛王李賢聞王勃之名,召王勃為沛府修撰,十分愛重他。當時諸王經常鬥雞為樂,王勃鬧着玩,寫了一篇《檄周王雞》,沒想到卻竟是以惹禍,唐高宗認為是使諸王鬧沖突,将王勃趕出沛王府。其實王勃此次受打擊,并非真的因《檄周王雞》而觸怒高宗,而是因才高被嫉,是以楊炯《王勃集序》說他“臨秀不容,尋反初服”。王勃被趕出沛王府後,便去蜀地遊曆,與楊炯等人放曠詩酒,馳情于文場。《舊唐書·楊炯傳》說:“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海内稱為王楊盧駱,亦号為四傑。”

初唐四傑,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個非常著名的集團。作為一個集團,他們反對六朝以來頹廢绮麗的風氣,提出一些革新意見,開始把詩文從宮廷引向市井,從台閣移到江山和邊塞,題材擴大了,風格也較清新剛健,對于革除齊梁餘風、開創唐詩新氣象,起了重要的作用。講中國文學史,尤其是唐代文學史,沒有不講到王楊盧駱的。

可曾聽聞初唐四傑之一:王勃坎坷命運的一生

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擊,是在虢州參軍任上殺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鹹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從蜀地傳回長安參加科選。他的朋友淩季友當時為虢州司法,說虢州藥物豐富,而他知醫識藥草,便為他在虢州謀得一個小小的參軍之職。就在他任虢州參軍期間,有個叫曹達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來,後來又怕走漏風聲,便殺死曹達以了其事,結果是以而犯了死罪。幸虧遭遇大赦,沒有被處死。此事甚為蹊跷,王勃為什麼要保護罪犯曹達,既藏匿保護又怎能将其殺死。據新舊《唐書》所載,王勃此次被禍,是因輕才傲物,被同僚嫉妒。官奴曹達知道後,有人懷疑為同僚設計構陷王勃,或者純屬誣陷,不無道理。總之王勃兩次遭受打擊,都與他的才華超人有關。

這次被禍,雖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終結,也連累了他的父親。王福峙因兒子王勃犯罪,被貶為交趾縣令,遠谪到南荒之外。王勃遠行到交趾去看望父親,途中溺水而死,進而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王勃的死,是渡水時遇難不幸而死,還是 ,無從查考,總歸是懷着一腔愁憤離開人世的。

結語:

王勃作為古代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實在是中國文學的一大損失。

王勃雖然隻活了27個春秋,但著述仍很多,曾撰《漢書指瑕》十卷,《周易發揮》五卷,《次論語》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歲曆》若幹卷,可惜都已經無迹可尋。當今世上還留存的就隻有《王子安集》16卷,也并不是全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