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架構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于當地時間10月31日在英國格拉斯哥開幕。這是《巴黎協定》進入實施階段以來的首次氣候大會,被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視為人類“最後一次扭轉局勢的機會”。

△COP26官網截圖
而作為曆史上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國家,美國在這次會議上能否消除前任政府退出《巴黎協定》給世人留下的惡劣印象、切實履行減排責任備受關注。
美總統拜登上任第一天便宣布重返《巴黎協定》,并就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一個又一個承諾。尤其是面對明年的國會中期選舉,已經在内政外交各方面遭遇連串失敗、支援率不斷下滑的拜登更是希望借助這次會議挽回政治頹勢。但從目前情況看,美國國内劍拔弩張的政治現實恐怕很難讓他如願。
“5550億美元不算少,但首先必須被通過“
為壯“行色”,拜登在啟程前往歐洲的當天,趕着公布了拖延已久的總額1.75萬億美元一攬子預算支出法案架構,其中包括投資5550億美元用于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清潔能源。
△《華盛頓郵報》提供的1.75萬億美元一攬子預算支出法案圖解顯示,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清潔能源的5550億美元是占比最大的一塊。
拜登原本希望國會民主黨人能夠使用隻需簡單多數贊成票的“預算和解”程式在當天通過該法案,為他參加氣變大會增加一些資本和底氣。但因本黨内部存在嚴重分歧,表決不得不被推遲。
拜登總統的一攬子預算支出法案原定總額3.5萬億美元,一直遭到共和黨全體反對。但讓拜登措手不及的是,民主黨内部也有不同聲音,反對意見主要來自西弗吉尼亞州聯邦參議員喬·曼欽和亞利桑那州聯邦參議員基爾斯滕·西内瑪。正是因為他們的施壓,法案規模對半砍到了1.75萬億美元。即便如此,仍不知能否得到他們的支援。
△英國《衛報》:如果沒有曼欽(圖右)和西内瑪(圖左)的贊成票,法案無法在兩黨人數50:50的國會參議院獲得通過。
不隻是法案金額大幅縮水,其中應對氣變内容的含金量也大打折扣。同樣是因為這兩個重要民主黨參議員的阻撓,拜登氣候議程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内容——總額1500億美元的“清潔電力績效計劃”(CEPP)已經接近被判“死刑”。
輿論普遍認為,盡管曼欽和西内瑪以開支過于龐大等為理由反對CEPP,但實際上他們更多是在考慮自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比如,曼欽代表的西弗吉尼亞州就是美國重要的能源州,他本人也與煤炭産業有不小的利益關系。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拜登前往蘇格蘭參加氣候峰會之際,曼欽和西内瑪将決定他能代表美國所做承諾的限度——也許還将決定他能否做出任何承諾。
對于拜登現有的“氣候雄心”,美國媒體也普遍持質疑态度。《大西洋月刊》就發文指出,一攬子預算支出法案中的5550億美元将是美國在能源轉型方面最大的投資,“錢确實不少,而且會帶來相當大的好處,但它首先必須被通過”。
△《大西洋月刊》報道截圖
《洛杉矶時報》的評論文章稱,美國國會中的蓄意阻撓者和化石燃料擁護者對拜登氣候議程的破壞令人失望,因為所有人都将關注美國的表現。“拜登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但僅靠承諾,美國永遠無法實作目标”。
△《洛杉矶時報》報道截圖
“我們沒有讨價還價的餘地了”
作為曆史上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的可信度一直受到各方懷疑。為挽回美國在特朗普政府時期喪失贻盡的國際信譽,拜登上台後一心想要重塑在氣候問題上的所謂“美國上司力”。
△《華爾街日報》:拜登的氣候顧問吉娜·麥卡錫說,白宮定于當地時間11月1日釋出一項長期戰略報告,重申拜登承諾的到2050年實作美國淨零排放的目标。這份報告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向格拉斯哥氣變大會上的各國上司人表明,盡管華盛頓存在政治分歧,但拜登的目标是可以實作的。
然而,本黨“内讧”不但使拜登隻能“空手”前往格拉斯哥赴會,也加劇了國際社會對美國早已存在的不信任感,最終還可能讓拜登“空手而歸”。
最新一期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發文指出,美國無法在國會通過一項規模合理的應對氣變計劃,基本等同于在解決問題時“将一隻手綁在自己背後”。文章援引氣候政策專家的話說,美國的這種做派“破壞了碳排放大國需要展現的集體上司力”。
△《國家地理》雜志報道截圖
同樣讓人質疑的還有美國對開發中國家氣候援助的“光說不做”。這也被認為是關乎本次COP26大會成敗的另一大不确定因素。
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發達國家曾承諾在2020年之前,每年向開發中國家提供至少1000億美元資金用于應對氣候挑戰。但十多年過去,發達國家迄今兌現的援助金額遠未達标。這其中,美國的欠賬最多。
△英國獨立智庫海外發展研究院(ODI)釋出的資料顯示,美國在2017年和2018年僅貢獻了其應承擔援助份額的4%,在發達國家中是表現最差的。
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後,更是停止向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提供捐助。拜登政府上台後,曾承諾将原有援助翻倍至57億美元,後來又宣布将援助再翻倍至114億美元,但這仍需得到國會準許。而在美國兩黨争鬥加劇的情況下,這筆錢何時能夠兌現仍是未知之數。
△彭博社報道截圖
對于拜登氣候計劃的前景,美國群眾也不看好。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和美國馬裡斯特學院聯合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半數受訪者認為美國目前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力度不夠。
△馬裡斯特學院官網截圖
在《紐約時報》看來,拜登在格拉斯哥氣候大會上提出的隻能是一項尚未完成的美國減排計劃,美國國會和整個國家仍在為這一議程可能帶來的代價猶豫不決。但現實是,“應對愈演愈烈的氣候變化,我們已經沒有讨價還價的餘地”。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來源:環球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