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朝入侵阿富汗?美國對美洲才是入侵者

阿富汗最近火出了天際,占據着國際時政的大部分闆塊。

唐朝入侵阿富汗?美國對美洲才是入侵者

阿富汗在地理上屬于西亞,但卻位于西亞的最西部,卡在中亞、東亞、南亞的中間位置,戰略地理位置極為重要。阿富汗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稱号——帝國墳場,那些在世界其他地方呼風喚雨的帝國,有很多在阿富汗折戟沉沙。作為日不落帝國的英國,紅色的蘇聯帝國,自稱是山巅之城的美國,在阿富汗的記憶都是黑團團的。

唐朝入侵阿富汗?美國對美洲才是入侵者

最近,美國在阿富汗的全面潰敗,讓美國成了全世界的笑柄,各種挖苦諷刺,似乎像美國有些下不來台。美國有些人左思右想,想到一個辦法,那就是在帝國墳墓的黑名單上再加一個國家,要罵,連這個國家一起罵。

哪個國家?自然就是東方大國了。

東方大國也在帝國墳墓阿富汗折過戟?美國人是這麼認為的。東方大國什麼時候進入阿富汗了?當然不是現在,而是一千三百多年的唐朝。美國人的邏輯非常簡單:唐朝總是東方大國的一部分吧,唐朝進入阿富汗,和現在的東方大國進入阿富汗有什麼差別?就好像林肯時代距離一百五十多年了,但也是美國曆史的一部分。

唐朝入侵阿富汗?美國對美洲才是入侵者

唐朝進入過阿富汗嗎?從曆史地圖上看,唐朝還進入過阿富汗。打開一張唐朝的早期地圖,往西看有一個面積巨大的隴右道,面積包括現在的甘肅,新疆,以及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南部,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的北部,以及阿富汗的大部分。

這屬于地圖開疆嗎?并不是。

唐高宗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六月,唐朝設定了條支都督府、寫鳳都督府,還短暫設定了波斯都督府。條支和寫鳳在哪呢?

唐朝入侵阿富汗?美國對美洲才是入侵者

差不多就是現在阿富汗中部偏東,也就是首都喀布爾一帶。但這不是什麼侵略,而是曆史自然形成的行政區劃。

唐人對條支的認知,說早在漢朝時,朝廷就與條支相通。著名的孤膽英雄班超經營西域,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就經條支路過安息。條支距離“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陽關,有兩萬二千一百裡,位于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以西,按照這個方位,條支就在阿富汗中部偏東附近。條支位于安息國以東,安息國将條支視為外國蕃邦。這裡物産豐富,你能想象一千三百多年的阿富汗,盛産水稻嗎?(古人的地理認知也許會有偏差)

唐朝入侵阿富汗?美國對美洲才是入侵者

唐人說條支三面環西海,隻有西北有陸路與外界相通。所謂西海,當是今現在日漸枯涸、位于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别克斯坦交界的鹹海。從地圖上看,條支所在的喀布爾附近與鹹海有相當一段距離。當時的交通條件落後,很多唐人并沒有去過條支,更多的是聽人說或參考相關資料,和現實的落差可能會少,但不會大。

條支都督府存在了約九十年,于天寶十載(公元751年)之後,條支都督府不再隸屬于唐朝的安西都護府,為波斯所據。

美國所謂的唐朝入侵阿富汗,應該不是指的條支,而是勃律。勃律有兩個,一個是大勃律,一個是小勃律。大勃律約在現在的克什米爾地區的中部,差不多就是現在印巴停火線附近。小勃律在大勃律以北,差不多就位于現在巴基斯坦的克什米爾實際控制區與東方大國交界處,位于蔥嶺(帕米爾高原)以南。

唐朝入侵阿富汗?美國對美洲才是入侵者

值得一提的是,小勃律的北界,與阿富汗和東方大國接壤的、狹長的瓦罕走廊相接。

唐朝在西線有一個強大的敵人,就是吐蕃國,位于今青藏高原上。吐蕃國的西北界,就是大小勃律國。大勃律為吐蕃控制,吐蕃就盯上了小勃律。小勃律的位置太重要了,蔥嶺之南,是唐朝的安西都護府與西亞、中亞地區的交通要道。可以說小勃律堪稱是西亞版的徐州,處四戰之地,得之則全盤皆活。

小勃律是個小國,唐朝距離小勃律太遠,吐蕃太近,是以小勃律向吐蕃臣服。小勃律國王蘇失利當國王時,就和吐蕃勾勾搭搭。這些小國臣服于吐蕃,原本應該向唐朝進貢的東西,也沒了,唐玄宗李隆基自然不高興。

唐朝入侵阿富汗?美國對美洲才是入侵者

玄宗派名将高仙芝以為行營節度使,率精銳騎兵萬餘西讨。高仙芝派大将李嗣業出戰,大戰敵軍,小勃律國王帶着吐蕃公主四處逃竄。但沒多久,高仙芝還是活捉了國王和公主,大勝而還。時間是天寶六載(公元747年)。

美國對東方大國的曆史一知半解,因為小勃律地近阿富汗,就扯出了唐朝入侵阿富汗的可笑史論。換個角度講,唐朝從來沒有入侵過阿富汗,反而是美國入侵美國。什麼意思呢?美洲從來也不是西方人的美洲,那是印第安人的家園,西方在美洲屬于侵略,美軍從相當意義上說,是占領軍。

唐朝入侵阿富汗?美國對美洲才是入侵者

美國經常抨擊說蘇聯在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的駐軍屬于占領軍性質,美軍在印第安人之美洲的駐軍難道不是占領軍性質?

是不是考慮這可以當成反擊美國的一個火力點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