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研究确定塔裡木盆地青銅時代木乃伊的血統為古(代)北歐亞人(ANE)的直系後代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作者:John
導讀:在今中國西北部新疆南部的塔裡木盆地偏遠沙漠中發現了4000年曆史的自然木乃伊個體,引發了對這些個體血統的數十年猜測。一項新的基因組分析發現,中國西北部塔裡木盆地的木乃伊代表了一個古老的土著群體。
此前,有三種互相競争的理論被提出來用于解釋塔裡木盆地木乃伊的起源,這些位于現在的新疆的木乃伊可追溯到青銅時代。一種觀點認為,具有西歐亞血統的牧民從西伯利亞南部遷入該地區,另一種說法認為,中亞南部的(沙漠中的)綠洲農民向東遷移,第三種理論認為,塔裡木盆地人口起源于天山和阿爾泰山的農牧交錯帶。
小河墓地M11号墓葬中一個自然儲存的女性幹屍(小河公主)
一個由中德美韓四國團隊合作的國際研究小組通過對來自該地區的十二具半木乃伊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發現,塔裡木盆地的木乃伊似乎是古(代)北歐亞人(ANE)的直系後代,一種曾經盛行的更新世時期的人種。此外,塔裡木盆地人種與其他群體幾乎沒有遺傳混合,但确實采用了其他文化習俗,例如食用乳制品,這表明他們在遺傳上而非文化上是孤立的。
“為了更好地了解歐亞大陸内部的遺傳曆史,考古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找全新世時期的古北歐亞人種群,而我們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現了一個”,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首爾大學(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教授Choongwon Jeong周三在Nature上發表論文稱。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塔裡木盆地已經發現了數百具自然木乃伊化的遺骸,Choongwon Jeong和他的同僚們為塔裡木盆地的13具可追溯到青銅時代早中期和附近準噶爾盆地的5具青銅時代早期的木乃伊進行全基因組測序。
通過将這些個體與其他古代和現代的種群進行比較,研究人員發現塔裡木盆地的木乃伊與附近的準噶爾盆地木乃伊關系密切,但也有一定的差異。更為久遠的準噶爾盆地人種可以被描述為為一個三向混合體,其特征是大多數為阿凡納謝沃人(來自西伯利亞南部的西歐亞人)的祖先和當地人種的祖先的混合體。
另一方面,塔裡木盆地種群反映了兩個古老地方祖先,古北歐亞人和古代東北歐亞人。研究人員指出,任何包含阿凡納謝沃或其他歐亞西部血統來源的模型假設都宣告失敗,否定了先前提出的關于塔裡木盆地種群起源的三個理論。
古北歐亞人種群過去分布更為廣泛,研究人員認為,種群瓶頸(population bottleneck)是塔裡木盆地個體中古北歐亞人相關血統占主導地位的原因。
同時,研究人員檢測到了來自塔裡木盆地7個個體的牙菌斑蛋白質組。該分析發現了牛奶特異性蛋白質,包括β-乳球蛋白、α-S1-酪蛋白和α-乳清蛋白,這些蛋白質可以追溯到牛、綿羊和山羊。這一發現表明他們食用乳制品并強調該地區是文化交流的場所。
“盡管在基因上是孤立的,但塔裡木盆地青銅時代的人類在文化上是世界性的。他們以來自西亞的小麥和乳制品為主食,來自東亞的小米,和來自中亞的麻黃等藥用植物”,來自哈佛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資深合著者Christina Warinner在一份聲明中補充說。
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的Paula Doumani Dupuy表示,研究人員的發現提出了更多問題。在Nature雜志上發表的一篇相關評論中,Dupuy寫道,懸而未決的問題包括塔裡木盆地木乃伊的人口是否在青銅時代或更早時期就抵達(移民),以及他們為該地區帶來了哪些知識或傳統。
“Zhang和同僚已經回答了小河文化的人種起源問題” ,Dupuy寫道,“現在需要學者們的合作投入來進一步解釋及定義内亞(Inner Asia)青銅時代的人口動态和多樣的文化交流模式。”
熱門·文章
癌症大會
【全日程公布】第三屆上海國際癌症大會,誠邀您的參與!
【嘉賓公布】160餘位大咖齊聚第三屆上海國際癌症大會,歡迎參會!
癌症研究
【Nature子刊】突破!幹細胞技術和下一代DNA測序發現最常見、難治的腦惡性良性腫瘤——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的新治療靶點
基因編輯
【Cell重磅】DNA修複的新研究促進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以及基因編輯大牛劉如謙團隊開發的先導編輯技術的發展
科學研究
【JAHA】宇航員必須承受的“太空出差”副作用——“細胞的能量工廠”線粒體中的DNA缺失,這将為規避載人航天風險奠定研究基礎!
基因測序
【重磅】連發9篇預印本:全基因組測序發現13種耐藥結核病的基因組變異,繪制出迄今為止最全面的結核病耐藥基因變化圖譜!
免疫治療
【Science子刊】中科院田志剛院士團隊發現天然免疫細胞和抗惡性良性腫瘤免疫的一個新檢查點分子
新冠病毒
【NEJM】同樣都是COVID-19疫苗,究竟有何不同呢?科學家用資料告訴你真相!
【Cell子刊】COVID-19籠罩下,競相開發的幹細胞療法真的有效嗎?可能還缺乏一定的臨床試驗和科學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