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4位名家為你讀經典、薦經典

14位名家為你讀經典、薦經典
14位名家為你讀經典、薦經典
14位名家為你讀經典、薦經典
14位名家為你讀經典、薦經典
14位名家為你讀經典、薦經典
14位名家為你讀經典、薦經典
14位名家為你讀經典、薦經典
14位名家為你讀經典、薦經典
14位名家為你讀經典、薦經典
14位名家為你讀經典、薦經典
14位名家為你讀經典、薦經典
14位名家為你讀經典、薦經典
14位名家為你讀經典、薦經典
14位名家為你讀經典、薦經典

編者按:”南都讀書月“期間,南都邀請了很多作家、學者、媒體人為廣大讀者錄制讀書、推薦經典的視訊。他們的推薦都很用心,分析解說更是深刻獨到,相信會給讀者帶來啟迪。現将14位名家的視訊内容整理出來,供讀者參照閱讀。

作家劉亮程:推薦《江格爾》

南都讀書月,為你讀經典。我給大家朗讀一段,大陸三大史詩之一、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的片段,希望您喜歡。

“江格爾,本巴的地方,是幸福的人間天堂。那裡人都二十五歲,沒有衰老,沒有死亡。孤獨的人來這裡,都能人丁興旺,貧窮的人來這裡,都能富庶榮昌。”

我非常喜歡《江格爾》史詩中的這幾句,而且把它收錄在了我的新小說《本巴》中,希望大家閱讀史詩、讀經典。

大資料專家塗子沛:推薦蒲甯的詩

我們人為為什麼要讀書呢?其實人可以不讀書,但是要有個前提,人可以永生。如果人的壽命是無限的,我們可以自己去學習,自己去摸索,我們通過學習和摸索獲得的知識,将會更加有價值。但恰恰人生很短暫,除去吃飯睡覺的時間,就更加有限了。我們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好,是以我們要讀書。我常跟自己身邊的人說,你碰到生活的任何問題,你要做的是回到圖書館裡、回到書架前,去看我們的前人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的。他們留下的很多的智慧,可能不會給你終極的答案,但是那是一個接近于終極答案的答案,可以給你很多有價值的參考。

下面我給大家讀一首詩,它是俄羅斯詩人蒲甯的作品,蒲甯在1936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首詩叫《語言》。

“陵墓,木乃伊和屍骨沉默無聲——

唯獨語言被賦予生命;

從茫茫遠古,到甯靜的鄉村古墓,

隻有文字才發出真正的聲音。

我們再也沒有什麼别的财産,

時代充滿了憂患!

我們對文字務必要盡心愛護,

因為語言——才是不朽的财富。”

在人類的曆史上,有很多偉大的帝國,它們最終化作塵煙,我們今天已經很難記住那些古代君主、貴族或者将軍的名字,也沒人在乎。但曆史留下的是千年以前詩人的作品。隻有語言,特别是詩的語言,才能穿透時空,傳承久遠。

每個人都會死,死是一種忘卻,是一筆勾銷。但是書本為我們還原了生命中那些最崇高、有價值的東西,整個人類實際上是憑借書本來對抗死亡,和死亡競争。一句話概括:隻有圖書館才是墓地真正的競争對手。随着我們人類科技的發展,圖書館這種形式,未來圖書館以資料的形式存放在雲端,換句話說,我們回看人類整個曆史,唯有資料才是墓地唯一的競争對手。

詩人黃禮孩:推薦米沃什的詩

南都讀書月,為你讀經典。今天我為大家朗讀詩人米沃什的《禮物》。

“多麼快樂的一天。霧早就散了,我在花園中幹活。蜂鳥停在忍冬花的上面。塵世中沒有什麼我想占有。我知道沒有人值得我去嫉妒。無論遭受了怎樣的不幸,我都已忘記。想到我曾是同樣的人也并不使我窘迫,我的身體裡沒有疼痛。直起腰,我看見藍色的海和白帆。”

之是以喜歡米沃什的這首《禮物》,是因為米沃什在這首詩裡面展現出一顆偉大的心靈,這也是他對人生問題做出的一種天書般的回答。閱讀米沃什,他不斷地觸動我們深陷于功名利祿中的心,他這樣的精神高度是一種照耀,眼前展開一種自由的國度和甯靜的世界。

中山大學教授董上德:推薦《豪放詞》

南都讀書月,為你讀經典。我今天想推薦一本書,就叫《豪放詞》,理由是我們現在面對很多困難,我們看看古人是怎麼在艱難險阻裡面以豪邁的情緒來對待這種困難。這本書彙集了唐五代一直到近代,最後到梁啟超,所寫過的比較有豪放風格的作品,就是詞。

我今天選了一首可能各位都比較熟悉的蘇東坡的詞,詞牌名叫《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

這首詞的背景,是蘇東坡在北宋的元豐三年被貶到黃州。這首詞就寫于黃州,寫作的時間是北宋的元豐五年,也就是蘇東坡在黃州已經是開始做東坡居士的時候。有一天,大概是三月,他跟幾個朋友外出,傳回的路上突然遇風雨,身邊又沒有雨具,他的朋友都狼狽不堪,他說我倒無所謂。他用一種淡然的從容的心态來面對突如其來的風雨。最後他說,我回到家裡,回首剛才那場風雨,而現在夕陽西下之時,“也無風雨也無晴”,就說明我們其實是可以從容面對各種風雨。

我想,我們面對疫情,面對各種困難,我們應該有一種豪邁的情懷。豪放不等于說是盲目樂觀,而是在戰略上藐視困難,在戰術上重視困難,隻有一個一個地解決困難,我們才會走向更好的明天。

暨南大學教授申霞豔:推薦《漫識手記》

南都讀書月,為你讀經典。今天我很榮幸地給大家推薦一本新書,它是林崗先生的《漫識手記》。這本書有一個特點,它是片段式的寫作,非常适合我們在快節奏的時代裡進行碎片化的閱讀。這282則手記融合了他對人類思想、人類基本命題:生死、苦樂、愛情、宗教等的一些思考,它能夠和我們當下的生活有所連通。

我選的一則是與我們的文學息息相關的,叫《女神》:“男性作家可能将女性擡高到女神的地位,《紅樓夢》與《神曲》都是其例。賈寶玉不僅終身摯愛林黛玉,她是他的知己,也是他人生曆程裡的精神導師。每當他在世俗中陷入迷途,傳回林黛玉身邊,就如同回到家園。他們的關系是不限于世俗男女之間人們稱為愛情的情意纏綿。绛珠仙草化身的林黛玉更包含了至善、至慧、至美的象征含義。她是賈寶玉追求非人間的超邁精神境界的人間化身,她是人而具有神質的形象。但丁《神曲》中的貝雅特麗齊更是指引但丁漫遊天堂之境的導師,這不是一趟普通的遊曆,它隐含了精神得救的意味。貝雅特麗齊容貌之美,自不待言。她精神和德行上的圓滿更非但丁所能及。她讓維吉爾帶但丁漫遊地獄與煉獄,自己親自帶但丁漫遊天堂,使他到達最高的光輝。”

在小片段裡面,它講述了兩個經典的文本,一個是意大利的《神曲》,一個是我們的《紅樓夢》。我覺得這裡面涉及到一個經典的原則,就是一個作家如何處理女性形象。一切的大作家,無論是莎士比亞還是托爾斯泰,都用他們全部的精神去贊美、同情女性,這也是文學至今判斷經典的标準之一。

作家張況:推薦《戰争與和平》

南都讀書月,為你讀經典。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這本好書就是列夫·托爾斯泰的《戰争與和平》。

“安德烈又羞又惱,還沒等庫圖佐夫把話說完,他就迅速下馬,沖向荊棘,‘勇士們沖啊!’他用孩子般的聲音尖叫道,安德烈心想:我的機會來了。他舉着軍旗,愉快地聽着子彈呼嘯着從頭上飛過的聲音,‘殺呀!’安德烈喊道,他吃力地扛着軍旗往前跑,他堅信全營的士兵一定會跟随他,果然,他獨自一人跑了幾步,就有幾個士兵跟了上來,不一會兒,越來越多的士兵也跟了上來,最後整個營隊都喊着‘殺呀!殺呀!’地跟了上來。一名士兵看安德烈扛着軍旗非常辛苦,他主動接過安德烈手中的旗杆,但是這名士兵很快就被打死了,安德烈又重新舉起軍旗,搖着旗杆和隊伍一起向前奔跑,他看到前方俄軍的炮兵,有一些在和敵人殊死搏鬥,有一些則扔下大炮向安德烈奔來。”

這本《戰争與和平》主要是圍繞“戰争”與“和平”兩大主題展開的。簡潔的語言、美妙的場景描寫以及細膩的心理分析,讓這本書流芳百世,它形象地呈現出俄國人民英勇抗擊侵略者的場景,同時也對貴族階層的命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是俄國文學史上讓人拍案叫絕的文學巨著,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代表作。小說中出現的四大家族以及以四大家族相關的貴族人物,被作者刻意地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趨炎附勢、投機取巧為代表的庫拉金家族,這類人他不顧國家命運的安危,即使在國難當頭,依然沉湎于享受浮迷的生活;另一類則是以安德烈和皮埃爾為代表的優秀代表人物,他們能夠在國難當頭的情況下,心系國家命運,心系百姓的安危,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可以為祖國為人民奉獻一切,包括生命。俄國的作家巴貝爾曾經說:“一個人一輩子讀七八本書就夠了。”他指的是好書,我認為托爾斯泰的《戰争與和平》就應該是其中的一本,讓我們認真讀一讀托爾斯泰的《戰争與和平》,感受和平的可貴,感受我們偉大祖國新時代的安甯與自豪。

學者馬陳兵:推薦《前赤壁賦》

南都閱讀月,為你讀經典。我今天剛收到一本新書,田曉菲的《赤壁之戟》,讀到她寫蘇東坡被貶黃州時創作前、後《赤壁賦》,如何在中國的文學文化傳統中參與建構了三國赤壁。我給大家用潮汕話的美聲讀法吟唱一段《前赤壁賦》。潮汕話是中原古漢語的一個活化石,用潮汕話來讀古詩詞往往比國語更押韻,吟唱就更不用說了。這個美聲讀法,是我四十多年前剛讀國中時,聽一位潮州籍的退休老校長黃宗澤老先生吟唱的。黃老先生說,他的祖父是前清秀才,平時就是這樣吟唱古詩文,而我又從黃校長那兒直接這樣傳承下來,原汁原味,絕對是“非遺”。現在我就給大家用潮汕話的美聲讀法吟唱《前赤壁賦》前面的兩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袅袅,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舻千裡,旌旗蔽空,酾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作家龐貝:推薦《荒原》

南都讀書月,為你讀經典。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詩歌的經典。今天提到這部作品還有它的特殊意義。因為它誕生于1922年,距今整整100年。這就是艾略特的《荒原》。

艾略特本身是美國人。但是他後來入了英國籍,在英國。是以兩國都認為他是自己人。但是他的詩歌存在一種與國籍無關的純粹的、美感的東西。他的《荒原》是現代主義詩歌的開山之作。它的開頭是這樣寫的:“四月是殘忍的月份,從死亡的土地裡培育出丁香,把記憶和欲望混合在一起,用春雨攪動,遲鈍的根芽。冬天總使我們溫暖。”

大緻我先讀這樣幾句。其實可能我們有的讀者是熟悉“四月是殘忍的月份”這句話的。可是我讀中文的話,大家可能感覺不到一種特殊的韻律。其實艾略特的這首詩的原文是有韻律的。比如說他原文每一行的最後都用了一個韻腳,比如說“breeding”“mixing”“stirring”。這個韻律就是很明顯地存在的。但是其實我們翻譯的時候也能傳達出來。我們過去總說“美文不可譯”,但是面對這樣一種經典作品,其實我們的翻譯家也可以盡量地還原。其實是可以還原的。比如說這一句:“培育出丁香,把記憶和欲望混合在一起。”原文我們是這樣翻譯的。那麼如果我們把它翻譯成“培育出丁香,混合着記憶和欲望”,“丁香”跟“欲望”就有一種韻律存在了。這樣才能更忠實于原文。是以其實原文也不是很複雜。

在“南都讀書月”跟大家分享這種經典的時候,我就想到我們的譯者應該盡量地去還原原文的東西。其實如果原文不複雜,我們的讀者又有一定的閱讀原文的能力的情況下,也盡量地能夠找原文來讀一下,這樣可能會得到更多的詩歌之美的享受。

作家闫紅:推薦李商隐的詩

南都讀書月,為您讀經典。我想為大家讀的是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首先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君”是誰呢?曆來有很多的說法,我想說這不重要,我們隻知道李商隐是在巴山的雨夜裡寫信給一個想知道他歸期的人就行了。而他給出的答案是三個字:“未有期”。這三個字結束了所有的思念、期待和憧憬,整個世界好像都在說你死了這條心吧,不會有任何結果,那麼就隻能聊聊天氣了,“巴山夜雨漲秋池”。

你在北方的寒夜裡問我的歸期,我隻能告訴你我在南方的巴山夜雨裡感到秋天的池塘逐漸滿漲。世間的情誼常常是在不相幹的話裡——我說我這裡在下雨,不過是想讓你感覺到雨中的我自己。而“巴山夜雨”四個字又加深了那種無期感。巴山夜雨是重重疊疊的圍困,讓人無話可說,但是不知道怎麼着,作者突然好像又起了興緻:“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縱然不知道歸期,隔着千山萬水,但是我姑且想象一下,等到終于和你見面的那一刻,在西窗的燭光下,我要和你講述這雨落成潭的此刻。此刻我無法和你在一起,那麼我就要用記憶封存光陰,等到見面時和你一起開啟。那麼原本平常的當下将成為明日我送給你的禮物。是以我是用将來的眼光來看當下的,用将來和你在一起的那個“你”的眼光,看這原本平凡的一切。這一切就像是被上帝賦予了光,變得楚楚動人起來。時間是以有了堆疊感,被富有感情的人類重新塑造了。

廣美教授胡斌:推薦《當代藝術的主題》

南都讀書月,為你讀經典。我為大家推薦的是兩位美國作者寫的這本《當代藝術的主題——1980年以來的視覺藝術》。

為什麼推薦這本書呢?因為現在當代藝術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越來越常見,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不明白當代藝術到底在讨論什麼。它的語言的表達方式是怎麼樣的?那麼這一本書,就是聚焦于當代藝術目前近些年來所讨論的一些具體的問題,它總共分了7個主題,包括身份、身體、時間、場所、語言、科學和精神性。這些主題都是我們的當今世界文化思想核心探讨的一些話題。當代藝術就是用自己的語言形式,自己的思考角度,來切入熱門的緊迫的一些問題。

在這七大主題之前,它還有一個概述,概述整體的我們這個世界的當代藝術有一些什麼樣的新變化,比如說新媒介的産生,比如說當代的多元文化、多元聲音的出現。在這個基礎的前提下,再來剖析這七個不同的主題。每一個主題,它都有一個曆史性的回顧,再逐漸地推導到當下發生了什麼樣的一些變化。

每一個主題的後面,它還附錄了兩個重要的藝術家的案例,這些重要的藝術家的案例,一方面讓我們對理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可以看到這些具體的案例他們怎麼扣緊主題進行表達的。這裡面也有中國當代藝術家的案例,通過這些案例,我們一方面進一步了解了這種當代藝術的趨向,同時也看到中國當代藝術在世界藝術範圍内的一種位置和狀态。

作家麥小麥:推薦《野獸國》

南都讀書月,為你讀經典,我想給大家讀的是奧巴馬曾經在白宮草地上為小朋友們讀過的一個經典繪本故事,叫作《野獸國》。

《野獸國》,莫裡斯·桑達克著。晚上麥克斯穿上他的野狼裝,在家裡沒完沒了地胡鬧,媽媽呵斥道:“野獸!”麥克斯也吼着:“我要把你吃掉!”媽媽不給他吃東西,要他趕快去睡覺。那天晚上,麥克斯的房間裡長出了樹,長出了一片森林,長到天花闆垂下藤蔓,長到四面牆,變成野外的世界,一波波的海浪為麥克斯帶來一艘小船,他駕着小船出發,過了晚上,過了白天,過了一周又一周,過了幾乎一整年,終于到了野獸國。當他到了野獸國,野獸們發出可怕的吼聲,露出可怕的牙齒,轉動可怕的眼睛,伸出可怕的爪子,麥克斯對他們說:“不許動!”他狠狠瞪着野獸,黃色的眼睛一眨也不眨,用魔力把他們馴服,野獸們吓壞了,說他是最野的野獸,還要他做野獸國的國王,“現在我們開鬧!”麥克斯大聲說,麥克斯和野獸們開了一個瘋狂的派對,“停!”麥克斯喊道,他不準野獸吃東西,要他們去睡覺,這時候麥克斯國王覺得好孤單,他想回到最愛他的人身邊,他決定放棄野獸國的王位,可是野獸們大聲喊:“不要走!不要走!我們要吃掉你!我們好愛你!”麥克斯說:“不行。”野獸們發出了可怕的吼聲,露出可怕的牙齒,轉動可怕的眼睛,伸出可怕的爪子,可是麥克斯還是上了他的小船,揮手向野獸們說再見,小船走了近一年,過了一整天,回到那天晚上,回到自己的房間,發現有晚飯等着他,還是熱的呢。

這個故事啊,聽起來就是一個孩子做了一個白日夢,胡鬧了一場,可是如果我們挖掘得深一點,就會發現這不是這麼簡單的,作者莫裡斯·桑達克說:“孩子們經常會求助于幻想,在想象的世界中,那些令人不安的情緒得到解決,直到他們滿意為止,通過幻想,孩子們完成了宣洩,這是他們馴服情緒野獸的最好方法。”一個給小朋友看的繪本故事,原來是一本關于人與負面情緒如何相處的心理療愈書,難怪這本書被稱為圖畫書中的金字塔間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我們成人啊,在孩子面前經常會有一種輕慢,我們會低估孩子,缺乏對孩子内心世界的探索,對經典繪本的解讀,能夠讓我們少一點傲慢,多一點謙卑,推薦給南都的讀者朋友們,歡迎一起進入不僅屬于孩子們的繪本大世界。

美食作家林衛輝:推薦蘇轼的詩

南都讀書月,為你讀經典。我向大家推薦蘇東坡的一首詩《初到黃州》。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隻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這是蘇東坡被貶到黃州的時候寫下的一首詩,他人生剛經曆過一次大的災難,但是他看到了長江的魚,看到了滿山的竹筍,他就沉浸在美食之中。我們人的一生不可能順順利利,有時候我們會碰到一些困難,我們要坦然面對,學習蘇東坡這種豁達的精神,讓美食治療我們的一切。

廣東财經大學教授江冰:推薦杜甫的詩

南都讀書月,為你讀經典。我今天想說一下杜甫的詩。“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這兩句詩是大家非常了解而且非常熟悉的。這首詩的好處在哪裡呢?“兩個黃鹂鳴翠柳”,一個黃色,一個綠色。“一行白鹭上青天”,有一種動感,而且白鹭和青天又是一種色彩對比。這裡頭表達了一個春天的景象。

那麼更重要的是這首詩後面兩句。我覺得寫得更好。後面兩句:“窗寒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你看他把春天的景象由黃鹂、由白鹭擴充到一個更大的境界。當然關于這首詩的後面的背景還非常多。但是從讀這首詩中間,我們很多人說他們寫作文,我們的中學生說寫作文不知道怎麼寫,春天怎麼寫。我覺得這裡就是一個最好的範文的典範。

廣府文化學者饒原生:推薦何淡如對聯

南都讀書月,為你讀經典。我向大家推薦清代詩人何淡如的一副對聯:“珠海船如梭,橫織波中錦繡;羊城塔似筆,倒寫天上文章。”

清代描寫廣州的作品,現在讀來“天衣無縫”,度身定做一樣。舊時珠江又叫珠海,因為水面很闊,是以過江叫過海,江邊叫海皮。一直以來,塔是同珠水相輝映的羊城景觀,赤崗塔、琶洲塔、蓮花塔有“三塔三關鎖珠江”的講法。如今廣州有“塔耀新城”新景緻,廣州塔、東塔、西塔這新的三塔,正同珠水一起書寫着新時代的新廣州故事。

閱讀經典,請對對聯多加留意。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行萬裡路所經标志性景點,一定少不了對聯的畫龍點睛。對對聯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很工整。舊時茶樓食肆,作為門面的對聯,是餐飲文化的特色展現。講到何淡如,留下好多對聯作品,所表現的諧趣鬼馬,堪稱粵式經典,是粵國文化的無價之寶。我們不妨再來琢磨一下:有酒何妨邀月飲,冇錢哪得食雲吞。多隻香爐多隻鬼,一分衣食一分人。睇唔真咪嘈,請問前頭個位高見者;企得穩便罷,留返餘地讓俾後人。認真琢磨一下,是不是很“正”呢?

本版采寫:南都記者 周佩文 黃茜 許曉蕾 實習生 周正瑩 趙婉彤 陳穎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