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褪去外衣成新物,柿餅變化柿霜糖

1926年,魯迅作《馬上日記》,爆料了自己吃柿霜糖的情節:有朋友從河南來,送給魯迅一包方糖,魯迅打開一嘗,“又涼又細膩,确是好東西”,迫不及待吃起來。許廣平告訴他,這是河南名産,用柿霜制成,性涼,如果嘴上生些小瘡之類,一搽便好。魯迅于是用文字記下了他當時的遺憾:“可惜她說的時候,我已經吃了一大半了,連忙将所餘收起,預備嘴上生瘡的時候,好用這來搽。”從這短短幾句話的描寫中,能透露出柿霜糖的口味、生産地、原材料、功效,它既是食品,也有着藥物的作用。

據《本草綱目》載:“柿霜乃柿精液,入肺病上焦,藥尤佳。”《本草經疏》亦記載:“柿霜,其功長于清肅上焦火邪,兼能益脾開胃。” 柿霜含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等成分,口感細膩、甘甜。臨床常用于治療肺熱燥咳、咽幹喉痛、口舌生瘡、吐血、咯血、痔瘡出血、消渴等。究表明,局部使用能有效治療小兒創傷性口腔潰瘍,對老年複發性阿弗他潰瘍具有明顯療效。柿霜治療複發性口腔潰瘍及柿霜治療扁桃體、口腔粘膜潰瘍的效果很好。

褪去外衣成新物,柿餅變化柿霜糖

圖 1荥陽柿樹

本次采訪,我們邀請到了荥陽柿霜糖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李東發。随着非遺傳承人的講述,我們對柿霜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褪去外衣成新物,柿餅變化柿霜糖

圖 2柿霜糖

褪去外衣成新物,柿餅變化柿霜糖

圖 3柿霜糖采訪小組對李東發進行采訪

據李東發老師介紹,荥陽種植柿子的曆史較為悠久,大概有2300年。在荥陽,十之八九的人家都從事柿子種植的工作,且種植範圍廣,産量大。據資料統計記載,解放前後的柿子産量,按照現在的計算方法,在5000萬公斤以上。

由于柿子是鮮果類,儲存期較短,李東發老師認為如果不對柿子進行加工,柿子在短期内就會發生軟化,不利于銷售。當地人為了延長産品的貨架期,增加銷售收入,便把柿子加工成柿餅進行銷售。但随着産量增大,單純的進行柿餅銷售仍然會受到制約。據李東發老師介紹,在過去,柿餅的銷售不會超過長江流域,因為一旦經過長江流域,空氣濕度與氣溫都相對增大,柿餅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下外表的柿霜容易融化,保存期限大大縮短。為了向不同地區進行銷售,擷取更好的經濟效益,當地的先民們在柿餅加工的基礎上,對黑柿進行了再加工,使它更加幹燥,稱為炕餅。

褪去外衣成新物,柿餅變化柿霜糖

圖 4炕餅

因為荥陽柿餅肉肥霜厚,在加工炕餅受熱的過程中,柿餅外表的霜容易融化,融化後容易粘接成塊,柿餅粘連在一起不利于銷售。為了避免這種問題,一般會把柿餅表面的霜篩下來,稱作篩霜。篩霜能夠起到兩個作用,一是将柿餅表面的霜篩下,避免加工炕餅時造成柿餅粘連;二是有利于柿餅進一步脫水、幹燥,在加工炕餅的過程中減少能源的消耗,縮短加工時間。

褪去外衣成新物,柿餅變化柿霜糖

圖 5柿霜

柿霜本身作為中藥材可直接入藥,有清肺、止咳化痰、治療口腔潰瘍、對糖尿病人也有輔助治療作用。但柿霜不利于儲存,可能存在發黴、生蟲的問題,過去沒有如今先進的冷藏設施,是以隻能将柿霜暴曬幹燥再放置陰涼的地方儲存。因為儲存條件較為苛刻,藥材行對柿霜的采購僅保證能供應當年的銷售,不會進行大量的收購。但剩餘大量的柿霜如果不進行好的儲存就會變質不能使用,是以當地做柿餅的師傅們摸索探讨,尋找能夠延長柿霜保存期限的辦法,最終形成了柿霜糖的制作技藝。

據李東發老師介紹,今年他們開展了一個非遺扶貧項目,在貧困村建立柿工廠,帶動當地農民學習加工工藝,形成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提高産品品質,通過加工柿餅,做柿霜糖等一系列産品的深加工,來帶動貧困村農民擴大柿樹種植,為富餘勞動力增加就業崗位。柿餅加工如果完全采用工廠化生産,成本較高,而農村勞動力較多,利用這些自然勞動力進行柿餅生産,能夠促進農村就業,也會降低柿餅加工的生産成本,為鄉村振興和貧困村農民脫貧緻富提供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褪去外衣成新物,柿餅變化柿霜糖

圖 6在農村開展“促進農民增收”大會

褪去外衣成新物,柿餅變化柿霜糖

圖 7農村勞動力從事柿子加工工作

文字作者:尚啟月

圖檔作者:李東發老師、荥陽柿霜糖采訪小組、網絡提供

實踐團隊:洛陽師範學院“發掘黃河文明,實作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