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喬河村的寫實與抒情

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和文藝“雙百方針”的具體實踐,深入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黨史學習教育和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的安排部署,兩當縣開展了“追尋紅色足迹 抒寫百年曆程”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文學采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活動中,我縣誠邀來自隴南市及周邊省市的文藝工作者深入挖掘兩當紅色文化資源,傳承紅色文化基因,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和手法展現紅色兩當的革命精神,創作出獨具特色的文藝作品。本平台将不定期推出在此次文學采風活動中湧現的優秀文藝作品,敬請關注!

喬河村的寫實與抒情

杜富桂

兩當縣魚池鄉的喬河村,離縣城隻有八公裡,魚池喬河,這樣與水有着瓜葛的鄉名村名,必定不在高山上,果然,沿途都是平鋪直叙的路,山水浩蕩,那是兩當引以為榮的大氣象。車窗外的山似畫卷一軸軸打開,青綠的山,姿态各異,目之所及都讓人心潮難平,心裡想,要去的村子,大約是桃園秘境吧。

喬河村的寫實與抒情

寶石一樣鑲嵌在淺山丘陵區的村子,撲面而來的卻是軟紅香土,農耕文化廣場人聲喧鬧,遊客如魚,湧向小攤點,各種小吃食,熱氣騰騰的人間真味,誘惑口舌和味蕾,有炭爐子,升着暗紅色的火,火上的大罐子裡煮着油茶,花椒、核桃仁、炒熟的茶和面,在大茶罐裡左沖右撞,熱情洋溢,有人站在那裡喝茶,茶燙,稀溜稀溜地喝,這些直接的、燎烈的、家常美食,讓人生出歡天喜地之感,不能不說,美景和美食是一種神秘的連結。

喬河村的寫實與抒情

群山間響起音樂,一條好嗓子正唱着《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男聲唱過的歌,再從姑娘的嗓子裡唱出來,如癡如醉,沒有人能打擾到台上的歌者,人和歌恍若一體,綠色的小風裹挾着花香撲鼻而來,勾魂攝魄的意境啊,歌聲如泣如訴:“那夜的雨也沒能留住你,山谷的風陪着我哭泣……”灼人的歌詞,仿佛在燙傷一段往事。

我在一個五十歲左右婦人的鞋攤停住,十多雙手工鈎制的涼鞋一字兒擺開,我捧起一雙,數朵精巧的菊花環環相扣,緊實又樸素,仿佛出自母親之手,我心跳加快,似撿回了一段歲月,倉惶跌進一個畫面裡,家徒四壁,年輕的母親正在燈下飛針走線,四個兒女的衣裳鞋襪熬盡了一盞盞燈油,兒女們涼鞋上的花穿壞了一朵又一朵,母親讓日子欺負得捉襟見肘,一年又一年,母親失了花容,丢了青春。終于熬到兒女長成,光陰溫潤,母親早已老眼昏花,她八十壽宴時說,她夢到我了,四五歲的樣子,穿她用麻線鈎制的涼鞋在水磨邊玩,白雨來了,我被水沖走了,她沿着河找,雨撲打着她,她隻找到了水面漂着的涼鞋,她絕望了,要跳進河裡去陪我,母親夢中的哭喊聲驚動了父親,父親叫醒夢裡欲跳河随女而去的母親。我聽着,早已淚如雨下,席間人無一不動容。此後,我的夢裡,一再重複着母親的夢,夢裡,手工鈎制的涼鞋在洪水中翻滾,我無痛無癢,隻有母親在雨中發瘋般地沿着河水跑……

喬河村的寫實與抒情

沒有人知道,手工鈎制的涼鞋是我生命裡的一個秘洞,安放着我的來龍去脈,還有許諾給母親的花好月圓。面對和母親一樣巧手慧心的婦人,心裡種種感覺,就像姐妹。我和她的交流如水一樣暢通。

婦人娘家在楊店靈官峽,傳說仙人張果和何仙姑交情甚好。仙姑曾駕祥雲來靈官峽看望張果,眼見到了師兄修行的聖地,風仆塵塵的她,遂坐在松林裡拿出粉盒打扮,突然一陣風來,粉盒裡的粉随風飄灑,彌漫了松林,刹時,風住,松樹軀幹卻變成白色了。

白皮松做證,仙姑曾來過靈官峽。仙姑來過,陳家溝的女子自然都沾染了仙氣。她在娘家就是有名的巧姑娘,做得一手好女紅,大家都誇她有仙姑遺風。嫁到喬河村,村裡隻有幾個臭水塘,山路彎彎,下雨就寸步難行。用力生活的她,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土裡刨食,雖不曾受凍挨餓,但日子光景并不好過。嫁在喬河村的三十年,仿佛是在和日子死磕,她做夢都沒有想過,依托黨的好政策,如今的喬河村舊貌換新顔,還是那麼多的地,種藥、種花,卻好像産出了金豆子。還是老手藝編織的鞋子,繡制的香苞手帕,卻能賣到全中國去。她驕傲地對我說,五一時候,遊客如織,她上大學的女兒帶了上海的同學來到喬河村,孩子們對她鈎制的涼鞋愛不釋手,她們說,她的手藝美得象一個故事。說着這話的婦人,眼睛裡有星星閃爍,我想告訴她,她的眼睛也美得象一個故事。

婦人說,往昔的日子再苦都走過來了,未來的日子應該全是甜蜜了,她家掌櫃的在建立的中華蜂養殖示範點養蜂,蜂源植物遍布山野,百畝玫瑰采摘示範園,八百畝的花海景觀,都是蜜蜂的家園,在喬河村,花一撥接一撥地開,蜜源源不絕地釀。百花蜜潤腸通便、清熱解毒、安神助眠、保護心血管等作用,而兩當的蜂蜜是蜜中上品。

狼牙蜜做為兩當的特産,是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我在重走紅軍路的山野裡見到了分布極廣的狼牙刺,那時狼牙花開得正好,幾百隻蜂箱擱在花間,嗡嗡嘤嘤忙碌的蜜蜂,鼓舞着放蜂人的士氣,山間有唱号子聲:“喲嗬嗬喲嗬嗬咦喲喲咦呀喲咦喲嗬……”我把所見講與婦人聽,婦人說,她家掌櫃的正是在那狼牙刺裡放蜂哩。

喬河村的寫實與抒情

我和婦人攀談的時候,她出售了兩雙涼鞋,每雙七十元成交,這兩雙鞋她需要兩天時間才能做好,每雙成本雖不足二十,但搭上人工似乎也沒有賺多少錢,婦人對我說,她賣這些手制品,賺錢和成就感都有了,心裡是滿足和快樂的。

我和婦人握手道别,手很瘦,有些糙,有故鄉之感,又有母親的千般磨難,讓我心生愛憐。恰那時,風掀起了我的長裙,裙子上的花一纏一繞,前撲後繼,黑白的印染花兒,因為綠色的風,有了生機,而纏在花間的我,在細嗅花香。

陽光穿雲破霧落在小橋上,小溪靜流,佳人就在橋上,仿若一幅畫。護堤是新砌的,新造的護欄還散發着木頭的香味,含苞的花兒在一陣風裡嘩啦啦拆開,香氣漫過來,在這天然氧吧,大口吸氣,舌尖上的清涼,仿若露珠,吐納之間,已是神清氣爽,心頭一熱,大概是蜂蜜酒的勁兒才湧上來,熱浪在胸間如小獸一樣東奔西撞,在城市的公共汽車上,地鐵裡被汗水和濁氣擠壓過的人,在喬河,感覺自己高貴如神。

喬河村的寫實與抒情

廣場前後,都是小花園,青磚箍起的菱形圖案圍成的牆,矮壯的月季開得五顔六色,不遠處屋舍井然,很熟悉的建築,大多是土木結構的安架房,百姓人家的樸素房子。房前屋後都披滿花,香草葳蕤,明媚的初夏在喬河有種說不出的溫存,四個大紅燈籠高懸于一棵老樹上,喜慶的意思就點到為止了。

一個醒目的客棧訓示牌,赫然寫着秀琴客棧,秀琴,我輕喚,秀琴,我再喚,心中激蕩,分明是喊魂。秀琴是我的小名,我的長姐叫琴,我一出生,母親就喚我秀琴。人生的路曲曲折折,為了一個城鎮戶口,我有一個新的名字,秀琴便是親人對我的溺稱了。在喬河村,我遇到了秀琴,在喬河,一個我和另外一個我相逢,感覺自己似乎早已在這裡居住,至少,曾在這裡落腳。客棧訓示牌上留着電話,如果我撥打過去肯定會有一個接聽的女人,她會問我吃不吃飯?住不住店?不能打,打過去,我就是客人。

想起最愛的姐姐在雲南旅遊時,在當地給我快遞了鮮花餅,千裡迢迢的情義,一騎紅塵我竊笑,無人知是花餅來。那是被寵上天的感覺,驕傲地打開花餅的包裝,做作着用蘭花指拈着花餅送進嘴裡,咬一口芬芳四溢,細品,猜測着玫瑰花、核桃、黑芝麻、蜂蜜做餡,豬油發過的起面做皮,經由手工揉、搓、擀、壓成餅狀,大火烤,小火煨,終成名貴點心。秀琴客棧,玫瑰花餅應該是她的招牌。

我這個秀琴和客棧的秀琴應該都是世上的清貧人,恰逢其時,恰逢盛世,同浴潑天的恩情,一個秀琴勤勞緻富,一個秀琴用筆寫下勤勞緻富的故事,它日,兩個秀琴定然相認,就在玫瑰園裡,她為我簪紅花,我為她留倩影,心底裡都是如月如水。

再望一眼紅塵中的秀琴客棧,猶如刻在三生石上的一個記号。

千株萬株玫瑰花随風而動,如雲似霭,是為無上盛景。采摘玫瑰的人,若花神、花妖、花仙子。竊笑,不要自戀啦,無非是一群被花迷醉的俗人,忘卻俗事,隻說花事。

在玫瑰園打理花的女子叫霞,熱烈又青春的一個人,黑發紅唇,有都市風,面若朝霞,似晚霞,名字和人渾然天成,一團一團,一朵一朵都是霞的炫爛。我們目光交彙時,溫暖親切,我斷定,這樣的女子可對你訴說往事,也會給自己期許未來。

喬河村的寫實與抒情

女子講述,她是本村人,家貧,母病,高中畢業就去了杭州打工,學曆低,在工廠流水線上一幹就是兩年,第三年,她想換個工作,在餐廳做了服務生,還是最辛苦的工作,還是拿很少的報酬,但家裡需要她源源不斷地寄錢來,她有什麼辦法,她能有什麼辦法。

在異鄉,人如蝼蟻,她疲于奔命,被奴疫的命,不苦是假的。身心俱疲的時候,她就逃回家來,母親的心髒病時好時壞,做不了重活,父親種了十幾畝土地的糧食,家有餘糧,粜出去,換不來多少錢。母親的醫藥費,弟弟的學費,快要蹋掉的房子,哪一樣都趕着要錢去補。她在家歇兩天,在母親的淚光中又一次踏上打工的路。

回憶往事,多少意難平,都鎖在煙眉裡。

逢年過節,打工的人大多都回了家,她留下來,幹一天給兩天的工錢。年三十的夜,她在為别人的年夜飯端盤布菜,看别人把酒言歡,慶團圓。淩晨,客人散去,她收拾杯盤狼藉,但見高樓外,煙花明明暗暗。

母親打來電話:“我的娃,你好嗎?”她咽下聲音裡的淚,轉帳給家裡,證明一切都好。花季少女,被生活的重擔碾壓,而那個好字,分開來卻分明是女子,她哭了,思鄉,念父母弟弟,恨光陰,而那個好字,象一個笑話。

錢掙得多一點,她給父母親買了智能手機快遞回家,手機視訊,母親笑,父親也笑,眉頭似有所舒展,眼中也有亮光,她心中熨帖,感覺日子沒有那麼苦了。

好消息不斷傳來,精準扶貧,一戶一策,養豬、養雞、養蜂、種莊稼、種藥材、種花、種果子、種草,都有各種補助。母親的病辦理了大病、慢病保險,住得起醫院了,做了心髒架橋手術,母親心髒有力,臉上有了紅暈。弟弟上學有各種補助,上大學無息貸款,大學裡還給貧困山區的孩子有助學金,老家的房屋拆了重建也發放了補助款。

弟弟給她打來電話,詳細述說,在脫貧攻堅戰鬥中,喬河村整合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全省“千村美麗”示範村建設、生态清潔型小流域治理等項目資金,建成了美麗鄉村旅遊示範村。

她和母親在視訊中對望,母親在窮光陰,病身體裡疏漏的母愛鋪天蓋地的向她湧過來,對她說:“我的娃,咱家不窮了,你回來吧。”聲音有淚,含着慈母心裡是對女兒的愧疚和過往生活的悲涼。

她回來了,回到了她的喬河,那時,花正開得一蹋糊塗,蜂來蝶往,水泥路四通八達。老房子掩在綠意與花朵中,象童話。村裡的臭水溝已注入清流,潺潺小溪上鋪橋,橋和溪相映成趣,一曰便民,二曰風景,恍若江南。

喬河村的寫實與抒情

樹蓬勃生長,花如期綻放,芝櫻、牡丹、芍藥、玫瑰……二十四節氣廣場人聚人散,提醒着人勤花開。

妙齡的女子,左手牽扯一縷陽光,右手拾一縷微風,生活慢下來,心也靜下來,打工的經曆磨練出了她生存的基本功,她種花、養花、務花、摘花、花團錦簇地活着。

玫瑰可制花茶、制精油,還廣泛應用于藥材、香料加工,玫瑰一蓬又一蓬的香氣襲人,這甜蜜的事業,緻富的路,振奮人心。

玫瑰産業已帶動當地很多人實作了勞務就業,霞,隻是其中的一員。

霞在鄉村舞台放聲歌唱,她唱《江山》“打天下,坐江山,一心為了老百姓的苦樂酸甜,謀幸福送溫暖,日夜不忘老百姓的康甯團圓,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産黨永遠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産黨生命的源泉……”她唱着,熱淚盈眶,而日子亮如琥珀,散發着溫柔的光。

霞說,她已在一年前給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她心中有信仰,對未來的日子有方向,有把握。正在惡補文化課的霞,準備參加村幹部的選拔考試,投入鄉村振興的浪潮,女子,擔得起好字。

離開玫瑰園,霞在向我招手笑,還不忘做廣告:“綠色家園,紅色福地,喬河等着你。”

喬河村的寫實與抒情

在喬河,美好就設在那裡,隻需你一一去體會,所有的圓滿,都是長長的準備,鄉村振興的路,已經鋪開,就象三梁五灣的玫瑰基地,一群群的蜂兒,一桶桶的蜂蜜,早以備好了柔情,許人以圓滿。

喬河村,農家樂裡的食材,各樣都是新鮮的,魚池裡剛剛捉來的魚,散養的雞,蔥是園裡栽的,豆腐是自己做的,酒是自己釀的……

篝火晚會和優美的号子,跳着鍋莊像銀子一樣閃閃發光的女子,依托着兩當厚重的曆史和文化土生土長,蓄勢待發,喬河這片熱土養育的景和人一起神彩飛揚。

行走在流光溢彩的喬河村,綠野與山風吹得花香散漫,深深沉醉,暗自慶幸,在最美的季節,我身在喬河,并為它低吟淺唱。

作者簡介:杜富桂,女,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 發表散文作品五十餘萬字,部分作品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