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飲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單拿其中的“飲”來說,“茶”和“酒”就為我國的飲食文化書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飲茶和飲酒在我國都有數千年的曆史,中國是茶的故鄉,常言道:“油鹽柴米,醬醋茶”,這就說明茶對于中國人而言,雖然并非金貴矯情之物,而是等于米鹽,不可一日無的生活之常品,但也說明茶之重要,生活中少了茶,就少了一份味道!

茶在我國屬于一種特殊的飲料,中國人喝茶就如同西方人喝咖啡一樣,人間百草茶為靈,一縷清香天下聞。懂茶、愛茶之人時常感歎:“茶之真谛,又有幾人知?如若不識,豈不成萬般皆下品;飲之有技,品之亦有道,不知君懂幾法?”。
我國的茶葉主要分為7大系列:綠茶、紅茶、烏龍茶、黃茶、白茶、黑茶和花茶。今天主要想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其中的烏龍茶之極品——鐵觀音的興衰成敗。
曾幾何時的鐵觀音,可謂是我國茶葉界的王者,隻要聽到“鐵觀音”三個字,上至八十歲老妪,下至七歲幼童,都明白指的是“茶葉”,人們都以自己能喝上鐵觀音而感到無比的榮耀。家喻戶曉的鐵觀音,是當時我國名副其實的“國民神茶”。接下來為大家做一個鐵觀音的簡單科普。
鐵觀音
鐵觀音,又稱紅心觀音、紅樣觀音,是烏龍茶中的極品,其中又以安溪鐵觀音最為著稱。安溪鐵觀音有春茶、夏茶、暑茶和秋茶之分,其中春、秋兩季鐵觀音茶葉的品質最高。鐵觀音屬于半發酵茶,滋味醇厚甘鮮,湯色金黃明亮,有蘭花香和獨特的“觀音韻”;外形緊結圓整,條索卷曲肥壯,色澤油潤砂綠,綠葉紅鑲邊,享有“七泡有餘香”之美譽。
說白了,鐵觀音就是用它無以倫比的蘭花香和獨一無二的觀音韻征服了人們的味蕾,赢得了市場!
傳統鐵觀音的加工工藝簡單解析
鐵觀音傳統加工工藝主要分為:曬青、晾青、搖青、殺青、揉撚(包揉)及烘焙等工序。
曬青:曬青的主要作用就是除去新鮮茶葉的“青臭味”。
涼青:晾青就是控制菜葉水分的一個環節,一個“晾”字很重要,不是曬和烘,而是靠大自然的風讓茶葉在陰涼通風處把熱量散失掉。
搖青:搖青分為人工和機械兩種方式,這一步非常重要,關系到鐵觀音的外觀顔色和香味,目的就是通過機械外力的作用讓茶葉之間互相摩擦和碰撞,促使茶葉中的物質“茶多酚”氧化,進而使鐵觀音形成“綠葉鑲紅邊”的獨特顔色,同時增加茶葉的自然香氣。
殺青:殺青的主要目的就是進一步增加茶葉的香氣,同時防止茶葉進一步發酵後繼續變紅,是通過高溫阻止酶的活動方式來實作的。是以,鐵觀音成為“綠葉鑲邊”半發酵茶,就是這樣來的。
揉撚和烘焙:這一步主要的作用和目的就是鐵觀音的最後定型,同時也讓茶葉的沖泡快速出汁。我們看到的美麗的螺旋狀就是這麼來的。烘出螺旋狀,揉出茶葉汁。
由此看出:鐵觀音的出名并非是浪得虛名。複雜、嚴謹而考究的加工工藝,無不令人歎為觀止,心服口服。
那麼,就是這樣一款有着“七泡有餘香”,蘭花香氣無與倫比的國民神茶,是如何逐漸走向衰落的呢?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成也香氣,敗也香氣
鐵觀音的輝煌可以說是靠它獨有的“香味”來成就的,幾乎所有的飲茶愛好者都被鐵觀音醇厚而持久的蘭花香味所折服,至此也讓鐵觀音一度火遍中國大江南北。我總說,人的欲望總是無法滿足的,好了還想再好,火了還想更火,可是一旦欲望過度就會招來是非。
果不其然,由于台灣與福建本是鄰裡,資訊來往更為友善快捷,台灣的一種新型茶葉工藝迅速傳到福建,進而很快影響到鐵觀音。因為鐵觀音的出名,加上傳統制作工藝的複雜性,進而導緻鐵觀音的産能無法滿足市場的需要,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而新的制茶工藝不但簡單而效果更好,減少了焙火工藝,在節省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時,做出來的新型鐵觀音,花香更加明顯,外觀也不再是綠葉鑲紅邊,而是天然翠綠;湯色也一改往日“金黃明亮”,而變成了“清澈明鏡”;口味依然醇正無雜。
通過台灣新工藝而制成的新型鐵觀音就這樣橫空問世了,也就是後來的“清香型鐵觀音”。還别說,由于中國南北茶文化的差異,北方人最喜歡喝的是綠茶和花茶,比如北京人喜歡喝“茉莉花茶”,茉莉花茶外形美觀,香氣淡雅而獨特,主要是價格還便宜。是以,花香優雅、湯色清澈的清香型鐵觀音在北方市場很快就站穩了腳跟,被大部分消費者所接受,繼而暢銷火爆起來。
然而,茶葉也是一種飲品,衆口難調,清香型鐵觀音迎合了北方人的口味,卻失去了家門口的市場。畢竟南方才是種茶,做茶和飲茶的發源地,香氣濃郁,湯色豐富的濃香型鐵觀音才是南方人心目中的鐵觀音。久而久之,鐵觀音國民神茶的地位在與武夷大紅袍、武夷水仙、鳳凰單枞等自家兄弟的競争中逐漸開始動搖,開始走向衰落。
看來,原來的香才是真的“香”,保持則“盛”;改變則“衰”!
“農殘”事件,鐵觀音品質遭質疑
自從鐵觀音被有關機關檢測出其中的農藥含量超标後,鐵觀音遭到幾乎所有消費者的吐槽和質疑,使得鐵觀音的口碑和形象一落千丈。
茶葉在人們的心目中曆來就是綠色、天然、無公害的植物,是生長在高山流水,雲霧缭繞、山清水秀的大自然環境中的綠色産品。然而為了利益和滿足市場産能的需要,茶農們想方設法讓茶葉生長快,産量高,讓茶葉不受蟲害,長得枝繁葉茂,是以大量為茶樹施加化肥和噴灑農藥。這樣一來,産量是大大提高了,然而卻改變了茶葉的本味,失去了綠色天然的本性,同時過量的農藥殘留,為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健康隐患。
面對這樣的鐵觀音,難道還能為它冠以“七泡有餘香”、“自然的蘭花香氣醇厚而持久”的美譽嗎?
無序擴張,産品定位模糊
鐵觀音出名了,自然就會面臨産能不足,供不應求的現象,是以為了增加産能,就開始擴大鐵觀音的種植面積,盡管不适合種植鐵觀音的地方也開始種植鐵觀音。因為茶葉對土地、水源、氣候等自然條件的要求是相當苛刻的,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種植鐵觀音。是以,這樣一來,鐵觀音的産量是增加了,但是品質卻下降了,這種鐵觀音還是那個“味”嗎?消費者也不是傻子!
另外,鐵觀音火了,為很多不良商家帶來了“無限商機”,導緻市場上的鐵觀音混亂不堪,良莠不齊,品種多得讓你會生“選擇恐懼症”,價格也是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上萬元不等,外包裝清一色的豪華大氣,你說面對眼前的鐵觀音,如果不是懂茶專家,你敢下手嗎?幾十元與幾萬元的産品,你有十足的把握厘清它們嗎?
是以,地域的盲目擴張和産品的高低定位模糊,再一次讓鐵觀音的品牌形象嚴重受損。
綜上所述:世上很少存在“常青樹”,鐵觀音從輝煌走向沒落,雖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是話說回來,在當今市場經濟模式下,不管是哪個行業,要想做到永遠的“常青樹”,真的是很難很難!不如用“盛極必衰”這句話來解釋還更為準确些!
我是家常美味,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如果大家覺得有不正确的地方,歡迎留言指導,我每天在這裡為大家讨論美食相關的話題;分享美食相關的知識和技巧,您的收藏+評論+轉發,關注+點贊,将是我繼續奉獻優質美食内容的強大動力,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