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平軍與清軍争奪的高淳東壩有什麼故事,蕪申運河有前景嗎?

太平軍與清軍争奪的高淳東壩有什麼故事,蕪申運河有前景嗎?

高淳東壩大馬燈

熟悉太平天國那段曆史的朋友們,都知道高淳東壩是太平軍和清軍反複争奪的一個城鎮。說起東壩,除了本地人,知道的不是很多,但是你要說四百年前,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問題來了,為什麼兩軍要反複争奪這個地方,這個東壩還有什麼故事呢?

據高淳縣志記載,鹹豐三年,太平軍就已經占領金陵。鹹豐四年,太平軍由長江竄入東壩。鹹豐六年,太平軍又從陸路入境,官軍敗走,太平軍盤踞境内達兩個多月,後由秦虎等攻複東壩。鹹豐十年,太平軍再次入境東壩,這一次待了四年多,直到同治二年十月,由浙江提督鮑超、水師統領彭玉麟,水陸并進,克複高淳,東壩才逐漸安妥。

從上述史料,我們可以看出雙方對高淳東壩争奪的比較激烈。雖然不至于像安慶之于南京的地位,但雙方都比較重視。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高淳東壩鎮位于南京的南面,自明太祖疏浚胥河建造閘壩後,江船就可從太湖直達秦淮河,進入長江水系,通達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下可流經太湖與錢塘江流域,進而到達蘇州、無錫、常州和浙江、福建等地。這樣的行舟不僅縮短了将近一百多公裡的行程,又可以躲避江濤的風險。由此,廣通鎮(今東壩)成為了“七省通衢”的交通樞紐。

原來,東壩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是蘇州、常州咽喉,南京門戶。

那麼東壩還有什麼其他的故事呢?東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修築的?最初的目的是啥?

太平軍與清軍争奪的高淳東壩有什麼故事,蕪申運河有前景嗎?

高淳東壩示意圖

根據相關文獻記載,從明代就已經開始修築廣通閘壩(東壩),修建的目的主要是友善航運。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東壩是修建在胥溪河上的閘壩,關于胥溪河,也不是自然河流,它是為了運輸而開鑿的人工水道。

早在公元前506年,吳國為了攻打楚國,開挖了胥溪河,船舶從這裡可以從蘇州進入太湖,并在蕪湖進入長江,大大縮短了從江蘇蘇州直到安徽巢湖一帶的路程。你看,名字也都和伍子胥相關。

太平軍與清軍争奪的高淳東壩有什麼故事,蕪申運河有前景嗎?

太湖帆船

但是,自明成祖遷都北京以後,運輸糧道大多經過京杭運河從鎮江、揚州北上。這樣一來胥河航運地位不再重要。于是改閘為土壩,河道也有所阻斷。從這之後,壩的水位十分低,洩露到各處。船隻隻能勉強通過。

此外一旦遭遇水災之年,東壩也有過被水摧毀的記錄。,而東壩一破,下遊的蘇州、常州等地的良田就會被淹沒,如果受災十分嚴重,就無法征收國稅。而太湖流域是每年朝廷繳納國稅的重地,為了保護經濟比較發達的太湖流域的良田,官府決定給東壩增高。這樣一來,徹底截斷壩西的水,自然地理條件被破壞,胥河走勢為逆向西流。

從此之後,高淳範圍内江水積壓無處可洩,河水泛濫,高淳縣百姓飽受水災之苦。

在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 年)胥河又發大水,固城湖水位高達 13.26 米,高淳的居民私自盜掘東壩,釀成太湖地區極為罕見的水災。

清政府一方面命人大修以求加強,另一方面防止百姓私自挖掘,鹹豐元年(1851)把東壩由明代土壩改築為石壩。

民國時期,中央政府基本的思路和清政府相差不大。還是為了保障太湖經濟區的安全,維護國家利益,政府将上遊來水扼制在高淳、當塗等地,減少了太湖的入水量。然而,上遊因有大壩阻隔,水無所洩,高淳等地成為蓄水區,土地淹沒,洪水泛濫,上遊“一縣代三吳受水害五百餘年”。

每逢雨季湖水泛濫,高淳、當塗、宣城三縣成為巨大的蓄水庫,圩田房舍沉沒,水災成了這裡生活的主要内容。

太平軍與清軍争奪的高淳東壩有什麼故事,蕪申運河有前景嗎?

宣城泾縣青弋江風光

為了排水,上遊百姓和下遊百姓長期沖突,甚至出過人命,但是由于蘇、松、常因為特殊的經濟地位,政府支援将洪水扼制在大壩上遊。顯然民國政府對治水事業缺乏宏觀統籌,試圖以犧牲小部分地區的利益去換取另一區域的發展,但是作出犧牲的地區不但未得到任何政策上的調整,反而受到漠視。

不過幸運的是,新中國成立後,開創了太湖流域水利治理的新局面。1957年,中央水利部決定廢除東壩,改建閘口。并在當塗、蕪湖等人江口建閘以防江水倒灌,同時在太湖下遊地區深挖溝渠,疏浚吳淞江、白茆河等洩水幹道,将農田灌溉與防止水患結合起來,成功解決了太湖上遊的水利問題。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讨論怎麼充分利用開發經過東壩的蕪申運河呢。

太平軍與清軍争奪的高淳東壩有什麼故事,蕪申運河有前景嗎?

石臼湖風光

你還知道高淳東壩的哪些故事吧,歡迎分享留言!

本文由江南一鄭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原文連結:太平軍與清軍反複争奪的高淳東壩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

其他文章:王侯将相的煞星——北齊屠夫劉桃枝

晚清悍将鮑超鮑春霆小池驿之戰逸事

一文讓你厘清吳中、吳下、吳縣、吳江與吳山、東吳與三吳

昆山為什麼會有一條祖沖之路?

從昆山慧聚寺到閩台“媽祖廟”,看政府搭台,企業唱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