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龍女的“不愛不恨”對30+的人有多重要

每個嘴上說不想愛的人,心裡都裝着一個不可能的人。30+之後,人的情感世界就逐漸分化。有的甯可守着自己,也不願意湊合。有的結了婚卻發現對方并不符合自己想象。也有的已經結了又離過。人在30歲之後,基本的三觀已成型,誰也難免存有自己的“傲慢與偏見”。那小龍女的“不愛不恨”對我們都有一些借鑒意義。

如果情感世界不如意,那希望這件事不要影響到你的生活态度。“不愛不恨”的本質其實是不偏不倚,懂了這件事,那對待這個世界和身邊的人,會容易持一種客觀理性的态度。不要為情所障,才能更自在。

小龍女的“不愛不恨”對30+的人有多重要

情感、性格與命運的關聯

“32啦,我家人現在都不鳥我。我每次回家,我爸媽都讓我快點走,看着心煩...親爹親媽都放棄了。提起這件事感受到了家人的嫌棄。”

“30+之後,我就不想再找男人了。隻想生個娃,過一輩子算了。可是要跟誰生呢?生了之後孩子單親會不會不好?一直都沒拿定主意。”

“作為一個大齡剩男,每天都告訴自己,忘記掉自己的年齡,可是又記得比誰都清楚。即使你不想承認自己已經年齡大了,身邊的人也會不斷地提醒你,時不時的和你說,已經老大不小了,要求不要太高,找個差不多的人結婚就可以了。我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對待别人太挑剔。”

對普通人來說,愛情和婚姻會影響人的性格嗎?部落客以金庸小說《神雕俠侶》中的幾個角色來聊聊愛情和性格的關聯這事。

愛情和婚姻是每個人的必修課,也是文學讨論的千古話題。在金庸小說世界中,《神雕俠侶》就被視作一部“情書”專門來讨論這件事。其中每個角色的性格演變曆程和最終命運,都與他們的情感世界相關聯。對待情感的态度,也最終決定了她們面對命運考驗時的選擇,進而決定了每個人的不同結局。裡面有人見人愛的二小姐郭襄,有人見人恨的女魔頭李莫愁,她們都是癡情者。還有一個人對待感情的态度頗值得玩味,這就是女主角小龍女。

小龍女的“不愛不恨”對30+的人有多重要

小時候,部落客看《神雕俠侶》一直以為郭襄的反面是李莫愁。長大之後再看才發現,其實郭襄和李莫愁的反面是小龍女。愛的反面并不是恨,因為愛恨往往很容易轉化。而愛恨同時擁有一個反面,那就是“不愛也不恨”。年輕的小夥伴往往不喜歡小龍女,覺得這個角色像個木頭,除了美若天仙之外,實在無趣。甚至一度認為,這個角色太假。從少年時期,郭襄就一直是部落客最喜歡的女性角色。為人豪氣,仗義,重情重義,人見人愛。而直至近年來,随着年歲漸長才發現,現實中其實愛恨本是一體兩面,很容易互相轉化。李莫愁就是因愛生恨的典型。一輩子人見人愛根本就不可能做到,這個才是更假的。而“不愛不恨”反而是比較現實的。

在《神雕俠侶》中,小龍女和楊過兩個人都承受了這世間莫大的惡意。小龍女比李莫愁受的傷害要更大。無論是尹志平的玷污,還是公孫止的強娶,都給小龍女帶來了莫大的侮辱。她更有所謂的“理由”變成一個反社會的人。然而她沒有往這條路上走。就是因為她對待愛恨都保持着一定的距離,她的愛很緩慢,等待追尋了大半輩子。她的恨也很緩慢,給了自己一些時間,也給了對方檢討的機會。最終尹志平幡然悔悟為她而死,公孫止對她的傷害被楊過及時阻止。小龍女最終等來了真情,有了一個不錯的結局。

李莫愁為情所障,被自己的好惡、怨妒情緒控制了一輩子。其結果就是一輩子偏執發瘋,毀了很多人,也毀了她自己一輩子。癡情的郭襄最終其實也隻能為情所傷,最終結果也走向了小龍女這條路,出家為尼“不愛也不恨”。

小龍女的“不愛不恨”對30+的人有多重要

愛情與世俗的互蝕

情感世界紛紛擾擾,每個人冷暖自知。無論是求而不得,還是得而複失,都是令人痛苦的。在這世上,愛情的甜蜜真的短暫。但仍擋不住人們對它的追尋。大千世界,無數人都活在這張情網之下。這張網和世俗命運的坎坷相交織,每個人都面臨着應接不暇的關卡考驗,尤其是30歲之後。

在世俗社會中,30歲是個坎。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從經濟來說,“三十而立”。30歲之前,有些人還借着讀書有“啃老”的借口。30歲之後,無論如何,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在社會立足。這也是世俗婚嫁市場上的硬通貨。第二,父母年齡漸老,30歲之後的人即使“下沒有小”,“上有老”這事也必須要面對了。第三,無論男女,因生育一事的限制,在世俗觀念當中30歲會被認為是進入婚姻的最後期限。愛情在這個年齡坎,會遭遇到世俗觀念的碰撞。父母一輩人往往會認為,在這個年齡,即使沒有愛情,也該進入婚姻了。畢竟,再晚父母也帶不動孩子了。30歲之後的單身人士和父母之間的關系,幾乎繞不開婚戀這個隐形屏障。雙方各持己見,互不讓步。

除了單身之外,已婚人士面臨的情況也不輕松。他們在30歲也已經初嘗過理想感情世界與現實生活的落差。有的人結婚對象并非自己理想的那個。有的人即是是找到了合适的人,人心也會變。世俗生活不斷侵蝕感情世界,發現婚後不過一地雞毛。轉而冷淡了。對理想感情生活的期望,讓人心生失落,對身邊人則更加失望。對世俗生活更提不起興趣。

在這時候,你會發現,“不愛不恨”的生活态度是多麼輕松。

小龍女的“不愛不恨”對30+的人有多重要

中正平和的幸福

30+的人身上背負着養家、工作等多重責任。每天不得不面對的,其實是各種逼到眼前的事情。如何做好這些事是更有意義的。以怎樣的态度去處理那些“糟心事”也直接決定着每個人的生活品質。當你面對父母住院需要照顧,娃要接送陪寫作業,上司那仍然不滿意你的報告的時候,一個中正平和的态度能帶給你幸福。

眼下自媒體上很多人讨論,怎樣看待名利。其實真正的名利誘惑考驗并沒有那麼多。我們每天都在面臨的其實是好惡兩個字所帶給我們的考驗。要撇開這兩個字本身,你會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很多時候,我們的難過和失望隻和好惡這兩個字相關。我們的視野格局也往往受限于這兩個字。每個人隻想看喜歡的人,聽喜歡聽的話。那遇到不喜歡的,則難免産生失落、失望的情緒,進而處理起來可能會煩躁而錯漏百出了。

是以,30+的人不得不修煉自己的性格,讓自己能夠不偏不倚的理性對待所有的事。這也就是“不愛不恨”了。如果有這樣的态度,看事情的角度則會不同。原本你很抵觸的事,也可能會去考慮一下這件事本身的意義。世界上的事原本就有兩面,說不定你能發現另外一面的意義。原本你很讨厭一個人,仔細想想,他的話到底有沒有道理,是否有可值得借鑒的角度。久而久之,你也會發現,這人并沒有那麼讨厭。

不偏執、不誇大,去解決眼前發生的事。不放大對困難的恐懼,也就不會對未來過多擔憂。無論結果好壞,一個中正平和的心境,都能改善我們與周圍人的關系。盡力而為的事情,即使沒有如願的結果,也能坦然接受。我想這是“不愛不恨”的心境帶給我們的意義。

(全文完)

部落客才疏學淺、漏洞百出,希望各位小夥伴留言提出建議讨論。如果覺得寫得不錯,那就點贊、關注或者“在看”吧,多謝閱讀。

原創不易,轉載請注明出處。來自:“合子的獨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