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唐玄宗李隆基的時代可謂是風起雲湧、變幻莫測。在那個時期湧現出了非常多著名的詩人與詞人,像我們熟知的李白、杜甫就是在那個時代所崛起的。
正是由于那個時代有着像李白、杜甫那樣的傑出詩人為中華民族文化抹上了濃重的一筆,他們所遺留下來的作品流傳至今,出現在中學高中的課本上,成為了不可磨滅的中華瑰寶。

正是從唐玄宗那個時期開始,中國的詩壇逐漸走向了巅峰狀态,造就了空前繁榮的景象。唐玄宗時期能夠擁有這樣的“詩歌社會”,這與當時的文化背景與社會背景是脫離不了幹系的,能夠有這樣的文化背景與當時最高統治者唐玄宗李隆基密不可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8">李隆基大力推行文化政策奠定詩歌基礎</h1>
如果想在一個時期出現文化藝術的巅峰,思想開放那就是前提條件,隻有思想開放才會出現文學作品百花齊放的場景。唐玄宗時期能夠出現文學作品百花齊放的現象,最主要的推力還是與李隆基推出的政策相關。
開元時期,社會一片繁華,們載歌載舞,在那個時候對于文學的限制也并不是很多,是以在社會上慢慢浮現了一些有才華的詩人,在詩中也經常出現了一些抨擊社會現象與官僚制度的題材。
面對這些題材的出現,李隆基并沒有擔心會對社會造成什麼危害,而是更加提倡出現這種反應社會現實的題材詩詞。甚至還在朝廷上放言,允許詩人對自己的統治狀态進行寫詩回報,也非常歡迎詩人以“李隆基”為題材寫詩。
要知道在後世詩人是不允許在詩中提及皇帝之名的,一旦提及皇帝之名可是要染上殺身之禍的。
也正是因為李隆基這種政策,唐朝時期的詩詞可謂是數不勝數,大大小小的詩篇從國家寫到社會再寫到人民。面對詩人對社會黑暗的一面進行揭發,李隆基也會從詩中領悟到治理社會的方法,進而不斷的對國家進行治理,這也是為什麼唐朝能出現開元盛世的原因之一。
在其他朝代也經常出現了統治者對知識分子的迫害現象,而在李隆基治理的時期有刻意擡高知識分子地位的舉動,讓一些懷才不遇的人得到了應有的地位,也讓他們在政治上或者文化上有大放異彩的機會。
在這個時期比較有名的詩人像李白、杜甫都獲得了較高的爵位。這也就是為什麼唐朝會是詩壇巅峰的原因了,面對這些偏向于詩人“優惠政策”,讓一些平民出身的詩人看到了希望,他們也能夠通過自己的文采實作翻身。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9">李隆基為平民詩人“正名”</h1>
在後世一些朝代中,一些赫赫有名的詩人卻淪落到在小縣城當官甚至餓死的情況,即使文筆飛揚也改變不了平民出身的身世,這是一些詩人的一生之痛。
而李隆基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則是着重照顧了寒門出身的有才之人,在開元期間的科舉考試當中,規定以詩人取士。
面對官僚統治的科舉考試,李隆基重拳出擊,這也讓那些被官僚所壓迫的寒門子弟看到了官場的希望,這種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詩人的誕生,社會也走向了公平公正的社會風氣。
在思想方面李隆基也非常注重儒學,他将儒學印成冊發給全國人民每人一本,這也為詩詞百花齊放提供了可能性,人們的思想都在儒學中得到了淨化活躍了他們的思想,越來越開放的思想也促使了詩壇的逐漸形成。
總的來說,唐朝詩歌為什麼會如此發達,這與李隆基的開放政策密切相關,并且李隆基也允許與外域的文化進行交流,并提倡從外界取長補短學習自身國家沒有的東西,而提取别的國家優秀的東西。
是以唐詩的題材也多種多樣,無論是從社會現象亦或者人民生活,從内由外都展現得淋漓盡緻。
李白著名詩詞《菩薩蠻》就是吸取了外界的因素,将緬甸的音樂結合到了自己的詩詞當中,除此之外很多詩詞都展現了外域的文化與思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4">李隆基對詩詞的個人愛好成為關鍵因素</h1>
李隆基從小就酷愛書法、音樂、詩詞,在李隆基十歲的時候就會自己做詩,當他一人獨自行走在大街上時,看着萬人空巷的情景,境由心生他便能緩緩地作出一首詩來。也正是因為他有詩詞方面的天賦,在他當了皇帝以後也在推動詩歌發展上面盡了自己最大努力。
《唐詩三百首》中也不乏李隆基的作品,他這種對于詩歌的喜好也影響着當代的詩人,很多後起新秀都是以李隆基為偶像。
我們觀察李隆基的作品不難發現李隆基的作品都偏向于社會現實的風格,大多數都是以事實或者自己的所見所聞有感而發,揭露社會上存在的一些現象。
這也是為什麼在李隆基登帝後允許詩人批判自己的行為,這樣李隆基也能從局外人的角度發現自己在治理國家中所存在的問題,這種政策并不是李隆基偶然提出的,而是從小在他心中萌發出來的觀念,以詩為政。
李隆基的寫作範圍也是非常之廣,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詩都有寫過,他的風格也并沒有李白那麼豪放,或者像杜甫那種憂國憂民,反觀李隆基的詩顯得特别的平淡樸實,詩句也并沒有隐晦或者暗示,而是通俗易懂、一目了然。
結語:
李隆基在中國詩詞發展的曆史階段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一角,如果沒有李隆基,就沒有現在的中國詩詞,也正是李隆基的開放政策推進了中國詩詞的發展程序。
多少文人志士在李隆基的提拔之下創作出了非常多優秀的文學作,這也為世人提供了很好的典範,讓後世的詩人們可以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創作出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