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留下的一萬多張文稿,讓楊惠姗淚如雨下!張毅去世一周年,滬上舉辦回顧展

作者:周到用戶端

“當那一張一張的說明文,展現成一萬多張在我面前的時候,我不禁淚如雨下……”

11月1日,在張毅辭世一周年之際,琉璃工房另一位創始人楊惠姗以策展人的身份于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為其舉辦《WHY GLASS?至善前行--張毅創作回顧展》。

他留下的一萬多張文稿,讓楊惠姗淚如雨下!張毅去世一周年,滬上舉辦回顧展

■觀衆在參觀張毅手稿

在展覽現場,站在由張毅三千多張說明文卡組成的手稿牆前, 楊惠姗眼眶濕潤了。

“三十三年來,一萬多個日子,張毅從未停歇的一字一字寫下每件作品的思想與情感,即使後來手腫體乏之際,他仍提着重如千金的筆,一筆筆寫着新作品的說明文。那是要多大的堅定的信念,才能有那麼強大精彩的積累。”

<h2>他是華人琉璃藝術的先鋒者、創始者</h2>

琉璃工房創始人張毅,被公認為華人琉璃藝術的先鋒者、創始者,也是在文化創意領域中,将中國傳統文化與哲思付諸畢生創作的傳奇人物。

他留下的一萬多張文稿,讓楊惠姗淚如雨下!張毅去世一周年,滬上舉辦回顧展

■張毅

此次展覽,不僅展出張毅的琉璃作品,更有張毅從文學、電影到琉璃藝術的畢生創作精華,包括工作物件、手稿、檔案等,讓觀衆得以近距離了解張毅的一生創作與貢獻。

張毅,19歲即發表小說,被譽為“張愛玲、白先勇之後少見的中國文字風格。”

他留下的一萬多張文稿,讓楊惠姗淚如雨下!張毅去世一周年,滬上舉辦回顧展

■楊惠姗介紹張毅電影時期創作

1980年代,他在亞洲電影圈佳作不斷,極負盛名。在斬獲金馬獎及亞太影展最佳導演之後,張毅驟然消失。

1987年,張毅與楊惠姗一同投入現代琉璃藝術創作,創立琉璃工房。

他留下的一萬多張文稿,讓楊惠姗淚如雨下!張毅去世一周年,滬上舉辦回顧展

■張毅作品《自在-随緣自在》

琉璃,承載了他們對于曆史和文化的自我定義與期許,也承載了對于悠遠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張毅和楊惠姗研究複興失傳的漢代琉璃燒制技法,并且透過國際琉璃藝術大展、在大學成立藝術研究室、建立博物館等,造就了如今華人世界的現代琉璃藝術産業。美國紐約時報将張毅評論為“亞洲工作室玻璃運動之父”。

<h2>心中仍有一抹紅</h2>

本次展覽的張毅琉璃創作,包括向自然之美緻敬的“太湖石”、跨越挫折後的生命體悟“自在”、讓法國百年博物館驚豔的“焰火禅心”,以及東方水墨新裡程碑的“一抹紅”等四大系列。

&amp;nbsp&gt;

他留下的一萬多張文稿,讓楊惠姗淚如雨下!張毅去世一周年,滬上舉辦回顧展

■張毅與“焰火禅心”作品

張毅強調藝術是生長于文化的土壤中,深谙民族的叙事語言,文學與東方的禅意,是他鮮明的創作個性。

其作品曾獲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中國美術館、法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等收藏。

他留下的一萬多張文稿,讓楊惠姗淚如雨下!張毅去世一周年,滬上舉辦回顧展

■張毅作品 《焰火禅心-罂粟花 》

人生如夢幻泡影,但張毅心中仍有一抹紅。

在他看來,藝術必須與時代有關系,與藝術家走過的路有關系,與創作者的生命情感、民族情懷有關系,這樣它才不是一片虛無。

他留下的一萬多張文稿,讓楊惠姗淚如雨下!張毅去世一周年,滬上舉辦回顧展

■張毅與“一抹紅”作品

張毅回到自己的文化,回歸自己的語言,用中國人自己的色彩,将哲學、詩意與一生際遇,凝練成最混沌也最純粹的“一抹紅”。

<h2>永遠地創造有益人心的作品</h2>

張毅在成立琉璃工房之初,即将創作核心定為“永遠地創造有益人心的作品”。

是以,琉璃工房的每件作品,張毅堅持一定要附上他親筆所寫的說明文卡,用有益人心和詩句般的文字,叙述每件作品的故事。

這樣的模式,由張毅首創,如今被海峽兩岸諸多工作室沿用。

他留下的一萬多張文稿,讓楊惠姗淚如雨下!張毅去世一周年,滬上舉辦回顧展

■張毅作品《一抹紅-深雲》

三十多年來,一萬多個日子裡,他一字一字寫下說明文,總共寫了一萬多張的說明文卡。本次展覽現場即展示了三千張說明文紅卡。

和張毅攜手相伴33年的楊惠姗,見證了這些文字的誕生過程。

她回憶道,“每次為了完成這些一篇篇灌注着不一樣情感與故事的小短文,隻見他或皺眉,或習慣性的咬着無名指苦思……一定要找到那最完美的诠釋。”

他留下的一萬多張文稿,讓楊惠姗淚如雨下!張毅去世一周年,滬上舉辦回顧展

■楊惠姗介紹張毅手稿與說明文紅卡

在她看來,在那看似強悍的外表下,其實包藏的是一個多麼柔情細膩,體貼又浪漫的心呀!我想這一萬多張他親自所寫的說明文,以及數不清的文章手稿,應該也是最能呈現他一生在文化上了不起的貢獻了!

楊惠姗說,“因為張毅的文字力量,琉璃藝術創作,有了文化與尊嚴,也是将來,我們這個世代的曆史與文化。”

上海博物館館長 上海市博物館協會會長楊志剛談到,2006年,張毅先生與楊惠姗女士創辦了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與上海這座城市結緣。作為國内第一家專注于琉璃藝術收藏、教育、研究與欣賞的博物館,它不僅開啟了琉璃藝術領域的一片新天地,同時還架起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與紐帶。他們的努力,也為上海文化的繁榮發展,增姿添色。

楊志剛表示,縱觀張毅先生的一生,最難忘莫過他身負中華文化傳承之自省,于琉璃技法失傳之際,雖千萬人吾往矣,迎難而上,勇擎起一面前進的旗幟。

他說,“讓我們在這裡靜靜地駐足,再次領略并感悟由這對賢伉俪譜寫的美麗傳奇。”

他留下的一萬多張文稿,讓楊惠姗淚如雨下!張毅去世一周年,滬上舉辦回顧展

■張毅與“自在”作品

文學,電影,琉璃藝術,多樣角色的張毅畢生有着不同領域的創作。然而,始終不變的是他的文化使命。

“相信就會看得到。”這是張毅的信念。

楊惠姗表示,“因為相信,我們已經看到那些美好,壯大。”

據悉,本次展覽将持續到明年三月。

《WHY GLASS?至善前行——張毅創作回顧展》

他留下的一萬多張文稿,讓楊惠姗淚如雨下!張毅去世一周年,滬上舉辦回顧展

展覽時間: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3月

展覽地點: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本市泰康路25号)

來源:周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