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留下的一万多张文稿,让杨惠姗泪如雨下!张毅去世一周年,沪上举办回顾展

作者:周到客户端

“当那一张一张的说明文,展现成一万多张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不禁泪如雨下……”

11月1日,在张毅辞世一周年之际,琉璃工房另一位创始人杨惠姗以策展人的身份于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为其举办《WHY GLASS?至善前行--张毅创作回顾展》。

他留下的一万多张文稿,让杨惠姗泪如雨下!张毅去世一周年,沪上举办回顾展

■观众在参观张毅手稿

在展览现场,站在由张毅三千多张说明文卡组成的手稿墙前, 杨惠姗眼眶湿润了。

“三十三年来,一万多个日子,张毅从未停歇的一字一字写下每件作品的思想与情感,即使后来手肿体乏之际,他仍提着重如千金的笔,一笔笔写着新作品的说明文。那是要多大的坚定的信念,才能有那么强大精彩的积累。”

<h2>他是华人琉璃艺术的先锋者、奠基人</h2>

琉璃工房创始人张毅,被公认为华人琉璃艺术的先锋者、奠基人,也是在文化创意领域中,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哲思付诸毕生创作的传奇人物。

他留下的一万多张文稿,让杨惠姗泪如雨下!张毅去世一周年,沪上举办回顾展

■张毅

此次展览,不仅展出张毅的琉璃作品,更有张毅从文学、电影到琉璃艺术的毕生创作精华,包括工作物件、手稿、文件等,让观众得以近距离了解张毅的一生创作与贡献。

张毅,19岁即发表小说,被誉为“张爱玲、白先勇之后少见的中国文字风格。”

他留下的一万多张文稿,让杨惠姗泪如雨下!张毅去世一周年,沪上举办回顾展

■杨惠姗介绍张毅电影时期创作

1980年代,他在亚洲电影圈佳作不断,极负盛名。在斩获金马奖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之后,张毅骤然消失。

1987年,张毅与杨惠姗一同投入现代琉璃艺术创作,创立琉璃工房。

他留下的一万多张文稿,让杨惠姗泪如雨下!张毅去世一周年,沪上举办回顾展

■张毅作品《自在-随缘自在》

琉璃,承载了他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自我定义与期许,也承载了对于悠远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张毅和杨惠姗研究复兴失传的汉代琉璃烧制技法,并且透过国际琉璃艺术大展、在大学成立艺术研究室、建立博物馆等,造就了如今华人世界的现代琉璃艺术产业。美国纽约时报将张毅评论为“亚洲工作室玻璃运动之父”。

<h2>心中仍有一抹红</h2>

本次展览的张毅琉璃创作,包括向自然之美致敬的“太湖石”、跨越挫折后的生命体悟“自在”、让法国百年博物馆惊艳的“焰火禅心”,以及东方水墨新里程碑的“一抹红”等四大系列。

&amp;nbsp&gt;

他留下的一万多张文稿,让杨惠姗泪如雨下!张毅去世一周年,沪上举办回顾展

■张毅与“焰火禅心”作品

张毅强调艺术是生长于文化的土壤中,深谙民族的叙事语言,文学与东方的禅意,是他鲜明的创作个性。

其作品曾获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国美术馆、法国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等收藏。

他留下的一万多张文稿,让杨惠姗泪如雨下!张毅去世一周年,沪上举办回顾展

■张毅作品 《焰火禅心-罂粟花 》

人生如梦幻泡影,但张毅心中仍有一抹红。

在他看来,艺术必须与时代有关系,与艺术家走过的路有关系,与创作者的生命情感、民族情怀有关系,这样它才不是一片虚无。

他留下的一万多张文稿,让杨惠姗泪如雨下!张毅去世一周年,沪上举办回顾展

■张毅与“一抹红”作品

张毅回到自己的文化,回归自己的语言,用中国人自己的色彩,将哲学、诗意与一生际遇,凝练成最混沌也最纯粹的“一抹红”。

<h2>永远地创造有益人心的作品</h2>

张毅在成立琉璃工房之初,即将创作核心定为“永远地创造有益人心的作品”。

因此,琉璃工房的每件作品,张毅坚持一定要附上他亲笔所写的说明文卡,用有益人心和诗句般的文字,叙述每件作品的故事。

这样的模式,由张毅首创,如今被海峡两岸诸多工作室沿用。

他留下的一万多张文稿,让杨惠姗泪如雨下!张毅去世一周年,沪上举办回顾展

■张毅作品《一抹红-深云》

三十多年来,一万多个日子里,他一字一字写下说明文,总共写了一万多张的说明文卡。本次展览现场即展示了三千张说明文红卡。

和张毅携手相伴33年的杨惠姗,见证了这些文字的诞生过程。

她回忆道,“每次为了完成这些一篇篇灌注着不一样情感与故事的小短文,只见他或皱眉,或习惯性的咬着无名指苦思……一定要找到那最完美的诠释。”

他留下的一万多张文稿,让杨惠姗泪如雨下!张毅去世一周年,沪上举办回顾展

■杨惠姗介绍张毅手稿与说明文红卡

在她看来,在那看似强悍的外表下,其实包藏的是一个多么柔情细腻,体贴又浪漫的心呀!我想这一万多张他亲自所写的说明文,以及数不清的文章手稿,应该也是最能呈现他一生在文化上了不起的贡献了!

杨惠姗说,“因为张毅的文字力量,琉璃艺术创作,有了文化与尊严,也是将来,我们这个世代的历史与文化。”

上海博物馆馆长 上海市博物馆协会会长杨志刚谈到,2006年,张毅先生与杨惠姗女士创办了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与上海这座城市结缘。作为国内第一家专注于琉璃艺术收藏、教育、研究与欣赏的博物馆,它不仅开启了琉璃艺术领域的一片新天地,同时还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他们的努力,也为上海文化的繁荣发展,增姿添色。

杨志刚表示,纵观张毅先生的一生,最难忘莫过他身负中华文化传承之自省,于琉璃技法失传之际,虽千万人吾往矣,迎难而上,勇擎起一面前进的旗帜。

他说,“让我们在这里静静地驻足,再次领略并感悟由这对贤伉俪谱写的美丽传奇。”

他留下的一万多张文稿,让杨惠姗泪如雨下!张毅去世一周年,沪上举办回顾展

■张毅与“自在”作品

文学,电影,琉璃艺术,多样角色的张毅毕生有着不同领域的创作。然而,始终不变的是他的文化使命。

“相信就会看得到。”这是张毅的信念。

杨惠姗表示,“因为相信,我们已经看到那些美好,壮大。”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明年三月。

《WHY GLASS?至善前行——张毅创作回顾展》

他留下的一万多张文稿,让杨惠姗泪如雨下!张毅去世一周年,沪上举办回顾展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3月

展览地点: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本市泰康路25号)

来源:周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