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狗萊卡的傳奇之路:從流浪狗到蘇聯第一位太空旅客

作者:瘋狂的賽先生

伴随着怦怦直跳的心髒和急促的呼吸,她乘坐火箭進入地球軌道,在她熟悉的莫斯科街道上方2000英裡處。

過熱、擁擠、恐懼,可能還很餓,最終她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不由自主地完成了犬類自殺任務。

這個故事聽起來很悲慘,但這隻流浪狗作為第一個環繞地球的生物,必将成為人類航空航天曆史的一部分。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小狗萊卡的故事。

小狗萊卡的傳奇之路:從流浪狗到蘇聯第一位太空旅客

在尼基塔-赫魯曉夫的要求下,蘇聯工程師匆忙地設計并制造了史普尼克2号人造衛星,并計劃在1957年11月7日,也就是布爾什維克革命40周年之際發射升空。

工程師在史普尼克1号衛星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小屋,用來攜帶一隻實驗用的小狗。

小狗萊卡的傳奇之路:從流浪狗到蘇聯第一位太空旅客

蘇聯的犬類招募人員将一群雌性流浪狗作為選擇目标,因為雌性狗個體更小,也更溫順。

經過一系列看似嚴格的測試,最終,團隊選擇了平和的小卷毛作為人造衛星2号的宇航員,阿爾比娜作為後備。

小卷毛後來被稱為萊卡,這在俄語中是"吠叫者"的意思。

有傳言說,阿爾比娜的表現優于萊卡,但由于它當了媽媽,而且顯然赢得了飼養員的喜愛,是以避開了這次緻命的飛行。

醫生們對兩隻狗進行了手術,在它們體内嵌入了醫療裝置,以監測心跳、呼吸頻率、血壓和身體狀态。

小狗萊卡的傳奇之路:從流浪狗到蘇聯第一位太空旅客

在預定升空的三天前,萊卡進入了她那狹窄的旅行空間,活動範圍極其有限。

經過全面清潔,配備了傳感器,并安裝了衛生裝置,萊卡穿上了内置金屬限制裝置的宇航服。

由于當時的航天技術有限還沒有飛船回收技術,萊卡注定踏上一場有去無回的旅程。

1957年11月3日淩晨5點30分,史普尼克2号人造衛星發射升空,重力值達到正常重力水準的五倍。

飛行的噪音和壓力吓壞了萊卡,她的心跳急劇上升到正常速度的三倍,呼吸頻率也增加了四倍。

當人造衛星繞軌道飛行至第9圈時,進入軌道飛行5小時後,艙内制氧裝置突然停止了運轉。

太空艙内氧氣含量越來越低,溫度也越來越高,最終小狗萊卡在酷熱和高壓中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小狗萊卡的傳奇之路:從流浪狗到蘇聯第一位太空旅客

沒有了乘客,史普尼克2号繼續在軌道上運作了五個月。

1958年4月14日,在軌162天後重新進入了地球大氣層并燒毀。

盡管萊卡在太空隻生存了幾個小時,但它短暫的太空旅程證明了哺乳動物能夠承受火箭發射的嚴酷環境,為未來的載人航天事業鋪平了道路。

雖然當時對動物權利的關注還沒有達到21世紀的水準,但一些人抗議故意讓萊卡死亡的決定,因為蘇聯缺乏将她安全送回地球的技術。

2015年,俄羅斯在莫斯科某軍事研究基地為萊卡設立了新的紀念雕像。

2005年3月,火星探測車"機遇号"任務中,美國宇航局非正式地将火星隕石坑内的一個地方命名為"萊卡"。

萊卡的故事如今廣為流傳,而她的文化影響也将繼續傳播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