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狗莱卡的传奇之路:从流浪狗到苏联第一位太空旅客

伴随着怦怦直跳的心脏和急促的呼吸,她乘坐火箭进入地球轨道,在她熟悉的莫斯科街道上方2000英里处。

过热、拥挤、恐惧,可能还很饿,最终她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不由自主地完成了犬类自杀任务。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悲惨,但这只流浪狗作为第一个环绕地球的生物,必将成为人类航空航天历史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小狗莱卡的故事。

小狗莱卡的传奇之路:从流浪狗到苏联第一位太空旅客

在尼基塔-赫鲁晓夫的要求下,苏联工程师匆忙地设计并制造了史普尼克2号人造卫星,并计划在1957年11月7日,也就是布尔什维克革命40周年之际发射升空。

工程师在史普尼克1号卫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小屋,用来携带一只实验用的小狗。

小狗莱卡的传奇之路:从流浪狗到苏联第一位太空旅客

苏联的犬类招募人员将一群雌性流浪狗作为选择目标,因为雌性狗个体更小,也更温顺。

经过一系列看似严格的测试,最终,团队选择了平和的小卷毛作为人造卫星2号的宇航员,阿尔比娜作为后备。

小卷毛后来被称为莱卡,这在俄语中是"吠叫者"的意思。

有传言说,阿尔比娜的表现优于莱卡,但由于它当了妈妈,而且显然赢得了饲养员的喜爱,所以避开了这次致命的飞行。

医生们对两只狗进行了手术,在它们体内嵌入了医疗设备,以监测心跳、呼吸频率、血压和身体状态。

小狗莱卡的传奇之路:从流浪狗到苏联第一位太空旅客

在预定升空的三天前,莱卡进入了她那狭窄的旅行空间,活动范围极其有限。

经过全面清洁,配备了传感器,并安装了卫生设备,莱卡穿上了内置金属约束装置的宇航服。

由于当时的航天技术有限还没有飞船回收技术,莱卡注定踏上一场有去无回的旅程。

1957年11月3日凌晨5点30分,史普尼克2号人造卫星发射升空,重力值达到正常重力水平的五倍。

飞行的噪音和压力吓坏了莱卡,她的心跳急剧上升到正常速度的三倍,呼吸频率也增加了四倍。

当人造卫星绕轨道飞行至第9圈时,进入轨道飞行5小时后,舱内制氧设备突然停止了运转。

太空舱内氧气含量越来越低,温度也越来越高,最终小狗莱卡在酷热和高压中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小狗莱卡的传奇之路:从流浪狗到苏联第一位太空旅客

没有了乘客,史普尼克2号继续在轨道上运行了五个月。

1958年4月14日,在轨162天后重新进入了地球大气层并烧毁。

尽管莱卡在太空只生存了几个小时,但它短暂的太空旅程证明了哺乳动物能够承受火箭发射的严酷环境,为未来的载人航天事业铺平了道路。

虽然当时对动物权利的关注还没有达到21世纪的水平,但一些人抗议故意让莱卡死亡的决定,因为苏联缺乏将她安全送回地球的技术。

2015年,俄罗斯在莫斯科某军事研究基地为莱卡设立了新的纪念雕像。

2005年3月,火星探测车"机遇号"任务中,美国宇航局非正式地将火星陨石坑内的一个地方命名为"莱卡"。

莱卡的故事如今广为流传,而她的文化影响也将继续传播下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