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口有餘香 散文

從雲南回來後,感覺在雲南的七、八天時間,一眨眼間就過去了,有些走馬觀花 ,讓人意猶未盡。

雲南以其美麗、豐饒、神奇而著稱于世,故而食文化也相對發達。去了雲南,我們自然會一一嘗遍雲南的美食。

我敢肯定地說,豆腐是雲南的最好吃。真正是麻、辣、嫩、鮮、滑,入口即化。雲南的豆腐好吃,源于優質的豆子,熱帶玉林的氣候,多姿多彩的地理風貌和幹濕分明的立體氣候,肥沃的土壤,這些優質的條件,極其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和儲備養分。我們幾乎每餐都點豆腐幾天的時間,長吃不膩,麻辣豆腐、酸辣豆腐、泥鳅豆腐、燒豆腐、魚香豆腐,臭豆腐據說是在當地很有名,隻是我還是不喜歡那種臭臭的味道。

雲南菜以擅長烹制山珍、淡水魚鮮和蔬菜見長,具有鮮嫩回甜,酸辣微麻,重油味厚的特點,這也符合我們北方人的口味。

傣味菜在雲南菜系中獨享盛譽,傣味菜以糯米、酸味及烘烤肉類、水産食品為主,多用野生栽培植物做香料,具有獨特的民族風味。得天獨厚的原料,為烹饪提供了豐富的來源。

雲南風味小吃過橋米線,北方也有,幾乎可以以假亂真,隻是雲南的調料種類更多,再加以各種野生菌,味道就是另外一種了。過橋米線是以精制而著名的。菜豆花、連渣糕、酸辣雞、荞涼粉、蘇紅豆等都是地方名産特色菜。昭通的澆餌馔可算雲南餌吃法之最,你隻有親臨現場才能切身體會。大理一帶的沙鍋魚、酸辣魚非吃不可,肉質嫩,而刺少。麗江的麗江粑粑、八大碗也要嘗嘗。彌渡的卷蹄、風吹肝、騰行的大救駕、炒餌,各種涼拌野菜、松尖、松花粉等都極具地方色彩。 

鳳梨蜜米飯,揭開鳳梨蜜的蓋子,清香就彌漫在飯桌周圍,挖一勺,送進口裡,水果的清香、甜,米的糯、粘全有,人有刹那的猶豫,不知道該是一口吞咽下去,再吃第二口,還是在口裡多含一會兒,留住香味,舍不得咽下,卻又急于吃第二口。

平常我從不吃各種皮的,雞皮、豬皮......。當看到導遊示範性的用手拿起一塊炸豬皮,蘸上一點汁料,送進口裡時,我也學着拿起一塊豬皮,蘸上醬汁,咬一口,味道還不錯呢!脆、酥,有嚼頭。說起醬汁,雲南人吃什麼都要蘸着醬汁,連吃餅子都會蘸上醬汁。這種醬汁是用各種調料調好的“蘸水”,酸酸辣辣的。

布朗族有“不吃烤肉,不算嘗過肉香”的說法。是以烤食的東西多。有烤山鼠肉、斑鸠肉、魚、豬肉、牛肉;另外,還有卵石鮮魚湯、螃蟹松、螃蟹肉剁生、油炸花蜘蛛、蟬醬、包燒鮮魚、酸肉、酸魚、酸筍等。烤肉,有色澤金、外酥内嫩的特點,還有煙香和焦香的風味,味道非常好。肉質細嫩,麻辣鮮香,孜然味濃。

聽說廣東人什麼都吃,我懷疑雲南人也是,土地太肥沃,隻要有種子,就會發芽生長,所謂的野菜,應該是随處可見的草類。看到路邊高大的樹上結有像豆角一樣的果實,我懷疑那也是雲南人的菜,隻是遺憾沒有嘗到,也沒打聽過到底跟我猜想的一樣不一樣。

各種熱帶玉林才有的水果,運到北方味道就不一樣了,柚子、鳳梨蜜、綠棗、椰子,各種水果,在家裡的味道跟當地的相差甚遠。據說,西雙版納的玉米棒子,拿到其他地方煮出來的味道都沒有在當地煮得好吃。

夜間,邊品嘗風味佳肴,邊觀賞古城的夜景,五顔六色的燈光下,嘗之不盡的美食使人回味無窮。

寫 于二O一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