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代相國殷士儋散曲 詠歌濟南山水古迹的燦爛奇葩

作者:廖昊

大名鼎鼎的明代濟南相國殷士儋,居住在風景如畫的泉水園林通樂園裡。曆史上,描繪這座園林的詩文作品甚多,然而遺憾的是,我們卻找不到殷士儋哪怕是一首詩、一篇文章寫濟南山水,特别是自己鐘愛的園林。

明代相國殷士儋散曲 詠歌濟南山水古迹的燦爛奇葩

殷士儋畫像

如今,這一令人困窘的局面終于打破了,筆者在殷士儋的散曲集《明農軒樂府》裡,意外地發現了殷士儋全面描繪濟南山水古迹的散曲。

自古以來,描繪濟南泉水的詩文作品可謂多矣,然而散曲作品卻極其罕見,此散曲且為殷士儋的精心之作,筆者以為,實堪稱詠歌濟南山水古迹的一束燦爛奇葩。

殷士儋,字正甫,号文通,山東濟南府曆城縣(今濟南)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讨。隆慶元年(1567年)擢侍讀學士,掌翰林院事。次年春,拜禮部尚書,掌詹事府事。隆慶五年,進少保,改武英殿大學士。内閣大臣高拱、張四維被禦史彈劾,懷疑殷士儋所指使,遂相攻讦,乃至金殿相毆,後高拱指使禦史彈劾士儋,士儋遂辭官歸鄉。11年後卒,谥文莊。有《金輿山房稿》《明農軒樂府》等著作傳世。

殷士儋自罷歸後,回到家鄉濟南,築廬泺水之濱。他重修元代萬竹園,蔔居其中,取名“通樂園”,又名“川上精舍”。自此不問政事,不談聲利,以吟詠詞曲為樂,并留下《明農軒樂府》一卷。

明代相國殷士儋散曲 詠歌濟南山水古迹的燦爛奇葩

《明農軒樂府》(現藏于國家圖書館)

為此書作《序》的唐府宗正宙槙說:

“公既罷相歸濟上,絕口不談聲利,而于詩文亦謝不複為,日與其友人許殿卿輩策款段、命扁舟,延眺鵲華之峰,寄傲明湖之渚。酒酣興逸,則肆口而占樂府數阙,間自為曼聲,引而歌之,相樂也。積久成帙。二三同好者梓之濟上。”

他又品評殷士儋的散曲作品道:

“音節铿锵,若自金石出,而情與景會,語語天成,超詣詞場三昧之境,即勝國所傳諸大家之制,不是過也。乃若鴻冥蟬蛻,胸次超然……自非有道,讵易臻茲……豈獨詞調之工已邪?”

“其寫真詞,更入三昧。”

原來,殷士儋緻仕回鄉後,不再寫作詩文作品,而專意散曲(“于詩文亦謝不複為”),是以我們隻在他的《金輿山房稿》裡尋找是不行的。而在《明農軒樂府》裡,卻找到了殷士儋緻仕後的生活軌迹。

殷士儋《明農軒樂府》的散曲,全部創作于緻仕歸家之後,是我們了解殷士儋後期生活經曆的重要文獻,它極為珍貴地保留下殷士儋緻仕之後回歸濟南的生活場景,保留下他在通樂園裡的宴集酬唱之歡、歸隐田園之樂。

殷士儋對于濟南的詠歌,主要出現在其套曲《詠懷古迹》中,這套曲的12支曲子,概括起來有如下特點;

■其一:“水環山映”,相伴相生的山水審美特征

◎套曲之二【逍遙樂】:

水環山映似螺黛。千堆玻璃,萬頃岚霭。層層列參差錦繡圍屏。七十二泉源遠近稱,數不盡美号佳名。有密脂金線,柳絮芙蓉,漱玉濯纓。

濟南的山不是單純的山,水也不是單純的水,而是如殷士儋所言“水環山映”,山水一體。濟南是一座天生麗姿的山水城市,城區内百泉奔湧,城市環周遍是青山,甚至有“十裡青山半入城”之概。在濟南泉水的描述中,有一個使用頻率極高的詞語:鏡。在濟南滿眼皆是如同明鏡的泉池清溪,倒映在水中的山,青翠潤澤,水汽缥缈,如同仙境。而此曲中的“千堆玻璃,萬頃岚霭”,更堪稱對濟南泉水與青山相伴、山水相生的傳神描繪,這是濟南泉水獨樹一幟的水城鏡像之曼妙折光。

讓人贊歎的還有七十二泉的“美名佳号”,我們來聽這些美麗的詞彙:“密脂金線”,“柳絮芙蓉”,“漱玉濯纓”。七十二泉,每一個泉名都形象生動,都借助了大自然中最美的事物來命名。作者在這裡,僅列出這幾個泉名,就把泉水的風雅的稱名之美都連帶地寫了出來,且琅琅上口,餘韻不盡。

◎套曲之五【醋葫蘆】:

玉虛祠玄武台。會波樓殘照影。望東南華表塔峻嶒。文筆連雲當絕頂。山色與湖光照應。碧蓮叢裡數峰青。

此曲進一步呼應了【逍遙樂】中水環山映的描述。大明湖彙濟南衆泉之水,是泉水湖,水尤澄澈清冽。一切景緻,俱在湖中,遠山滴翠、近峰蒼煙、藍天白雲,皆倒影湖中。結句“碧蓮叢裡數峰青”,更将大明湖“佛山倒影”、“山色與湖光照應”之美,詩意地彰顯出來,難能可貴的是,他創造出了“佛山倒影”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其二:趵突“高噴玉壺冰”:濟南名泉獨特美感的審美把握

寫濟南泉水,是需要知識與功力的。

問題在于,你對于名泉的本質把握是否精準,你能否撓到那些高明讀者的癢處?且看,◎套曲之三【金菊香】:

趵突泉波心高噴玉壺冰,大佛岩石乳懸垂甘露零,珍珠泉萬顆勺圓漾水晶。正對着朱邸雕楹,清湛湛碧澄澄。

這一曲寫到了具體的泉,你感覺如何?比如趵突泉,甘露泉、珍珠泉,它們或“高噴玉壺冰”,或“石乳懸垂甘露零”,或“萬顆勺圓漾水晶”,真個是各具情态,儀态萬方。看到其中有什麼奧秘嗎?原來,殷氏不是一般地寫泉,而是抓住泉的姿态的獨特性甚至唯一性落筆,是以給讀者的印象如此深刻。趵突泉拔地三窟、勢若鼎沸,正“高噴玉壺冰”;珍珠泉姿容曼妙、華貴典雅,千顆萬顆,勻圓晶亮,如珍珠汩汩湧出;而甘露泉,作者則抓取其“懸垂”的形狀,特别是一“零”字,零者,滴落也,由此,甘露泉之情狀姿緻一覽無餘。而這些都是獨一無二的、其他泉所沒有的特征。這顯示了作者對于濟南泉水的摯愛、熟知與真知。

■其三:古迹衆多、萬家弦誦的城市文化特征

◎套曲之一【商調集賢賓】:

古齊都自來多勝景,襟泰岱跨滄溟。蓬萊島東通福地,紫微垣北拱神京。濟水派大清河夏後親鑿,曆山原美田疇虞帝躬耕。好風俗萬家弦誦聲。眼面前圖畫天成,明湖光潋滟,鵲華聲峥嵘。

作為開端,第一首曲子是從整體上描繪概括濟南的山水古迹之美的。古齊都(濟南)自古就是一塊山水勝地。在地理位置上,它南依泰岱,東連大海,是北拱首都的堅強屏障。濟南曆史悠久,古迹衆多,舜耕曆山,大禹治水,山山水水留下了古聖人的足迹;民風淳厚,弦誦聲聲,自然景緻與人文風俗并美。而大明湖的潋滟波光與鵲華二山的美麗氣象,猶如眼前展開了一幅渾然天成的圖畫。

整首曲對濟南山水形勝的描繪準确而生動,寫出了濟南豐厚的曆史文化底蘊,特别是崇尚文化的美風良俗,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家鄉的贊賞和熱愛。

◎套曲之四【梧葉兒】:

同文閣,聞韶館,凝香齋,芍藥廳,五柳港,百花汀。希夷字在迎祥觀,杜陵詩在北渚亭。穿雲窦,聚星瀛,到處是仙都聖境。

聞韶館在大明湖上,凝香齋、芍藥廳、百花汀,均為宋代濟南太守曾鞏所建之亭館建築。元好問有言:“大概承平時,濟南樓觀天下莫與為比”,後經兵燹喪亂,濟南古迹樓觀之美仍然沒有消失殆盡,“雖高甍畫棟,無複其舊,而天巧具在,不待外飾而後奇也”。同文閣今不詳其處,五柳港,疑為張養浩之雲莊。而迎祥觀裡有“希夷先生”陳抟老祖的題字,北渚亭則有大詩人杜甫題詩,濟南的古迹形勝,真如同“穿雲窦,聚星瀛”一般,将這座城市變成了“仙都聖境”呀!

■其四:地因人勝,千古風流的名士之城

濟南的泉水,濟南的風土,不僅哺育了一代代的名士風流,而且,名士們也為這塊土地掙足了面子。殷士儋将此稱之為“地因人勝”。

◎套曲之六【醋葫蘆】:

雪香林待鳳石,華陽宮丹龜鼎,玉函靈鳥久飛騰。叔牙山,子骞祠,禹舜井。真個是地因人勝,殘碑故老記分明。

◎套曲之七【醋葫蘆】:

綽然亭葭菼蒼,遂閑堂風露冷。雲莊千古仰儀刑。往日繁華誰料領,空想像膏殘馥剩。但見些寒煙衰柳鎖枯藤。

綽然亭、遂閑堂,均為張養浩雲莊風物。在濟南名士中,張養浩大約是殷士儋最為心儀的人物。他們倆都做到相國的高位,而張養浩的政績與文事更為突出。尤其在他棄官歸隐雲莊之後,七聘不起,而聞聽關中大旱,卻立即登車就道,到官四個月就因操勞過度而去世。

靈山秀水,名士之鄉,是一個絕妙的搭配。清人王培荀稱濟南為“以詩人置之詩地,可謂人地相宜”。正是在這樣一個環境裡,殷士儋感受到人間最大的歡樂,他“扁舟載酒月中行”“閑伴漁樵話,來尋鷗鹭盟,喜勝概可人情”,盡情徜徉在故鄉山水之中,而其散曲亦得“江山之助”,好友許邦才雲:“其每阙出即被之管弦,而流轉于喉吻,雖狹邪童伎輩相競習之不苦其難,豈非得其自然之機,而用韻如出諸肺腑者乎?以冠乎詞林,而傳之不朽也,必由是矣。”又謂:“狀奇絕之景色,寫幽真之物情,有元人未之逮者。”(侯 環)

【來源:濟南日報】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