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對着手機螢幕不停哽咽,淚水奪眶而出。不是悲傷,也不是難過,隻因為,在視訊那頭是失散十三年的母親。男子多年前意外受傷失憶,忘記了故鄉,尋不到父母。一人在外無依無靠的漂泊。
失憶男子漂泊十年
民警助尋親人
2020年10月下旬的一天中午,紹興越城區公安分局城南派出所接處警大廳走進來一個特殊的人,表情迷茫又帶着些許無奈,值班副所長蔡建忠很快注意到了他。
“我失憶了,我沒有身份證,我想知道我是誰。”面對民警的問詢。男子自稱姓章,零八年來到紹興打工,十多年前因為頭部重傷記憶力減退,來到紹興之前的記憶就像被封存一樣,現存的記憶也隻是在紹興打工的經曆。
“我隻記得家鄉有一條長河,我小時候放過羊......”在蔡建忠耐心地詢問下,小章僅能回憶起一條模糊的線索,這給确定男子身份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在和小章的溝通中,蔡建忠還了解到,自零八年以來,小章為謀生,一直在紹興打一些零工,但是沒有身份的日子,總有些舉步維艱。不敢交女朋友,晚上不敢出去,每逢佳節看到别人一家團聚,自己孤身一人就格外難過。
多年來,小章從未放棄尋找親人故鄉,去過安徽、河南、山東等地,希望一些景象可以勾起自己的回憶,但最終都無功而返。“别急,我們派出所再幫你想想辦法。”蔡建忠聽聞到小章的處境,感同身受出聲安慰。
民警巧思“突破口”
千難萬難隻等閑
“想要獲得線索,還是得從他周圍的人開始着手。”蔡建忠決定從走訪中找“突破口”。根據小章提及過的幾個工作過的地方,蔡建忠和社群民警“老傅”傅旺特一一走訪調查,希望能找到知情人士。雖然大多數走訪換來的答案都是“不知道”,但是蔡建忠和傅旺特始終沒有放棄。終于,在一次走訪中,兩人從小章鄰居口中了解到,小章平常說話的口音應該是安徽地區的,細心的民警也發現,小章平常的生活習慣也與安徽地區的非常相似。得到這一重要線索,也就意味着搜尋範圍大大減小了。事不宜遲,蔡建忠立即向分局進行報告,與安徽區域的資訊進行比對。幾天後,終于一個好消息傳來了。
“有消息了,這個人可能就是你。”根據資訊比對結果,一個賈姓失蹤男子進入了民警視線,蔡建忠第一時間通知了小章。“真的嗎?那太好了!”小章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動,多年的尋親夢終于有了希望。通知完小章這個消息後,蔡建忠又經過多方努力,聯系上了小章老家當地派出所,又通過派出所擷取了當地村部的聯系方式,但是過程并不順利。
“你好,我們這邊是紹興公安,你們這裡十多年前是否有一個小夥子出去後就沒回來過……”蔡建忠表明緣由,但是聯系了幾次都被對方誤認為是詐騙電話挂斷。蔡建忠不放棄,又打電話、又發短信,幾經波折,終于聯系上了可能是小章舅舅的賈某。
得知這個消失了十多年還尚在人間的外甥的消息時,賈某也驚喜交加。在溝通中蔡建忠了解到,小章是家中獨子,小章的父親很久前已經過世,現在家裡隻剩下小章母親賈大媽一人。為了讓這對十多年沒見過面的母子能見上面,蔡建忠安排了一次“網上認親”。
多年未見難相識
民警出招來相認
2021年1月21日,蔡建忠在小章期待的目光下打開了微信的視訊通話,但是賈大媽的一句“不确定”澆了大夥一盆冷水。雖然兩人沒有當場相認,但是雙方對找回親人的渴望早已溢于言表。“都十多年了,人的相貌肯定也會有所改變,你媽媽不敢确定也情有可原。”看到小章有些失落,蔡建忠輕聲安慰道。為了把這個“不确定”的問号抹去,蔡建忠最終決定幫助他們做一個親子鑒定。考慮到對方不會操作“血卡”,蔡建忠便錄制了教學視訊,一步步在微信聊天過程中進行示範,直到對方學會如何采集血液樣本。
1月24日,蔡建忠收到了從淮南壽縣炎劉鎮寄回的“血卡”,并第一時間送到市警察局進行鑒定。
很快,結果就出來了。“從鑒定結果上來看,她就是你的母親。”聽到蔡建忠宣讀完鑒定結果,小章喜極而泣,眼淚止不住的流下“這麼多年了,我終于知道我是誰了。”小章緊緊握着蔡建忠的手久久不肯放下,言語間充滿了感激。
“能确定你的身份、找到你的親人,我們也為你感到高興。”蔡建忠給小章遞去紙巾安慰小章。雖然母子離别十多年,光陰荏苒,但最終還是能重逢。這讓蔡建忠也感動不已。“媽,我終于找到你了。”為了讓小章的母親也感受到這份喜悅,蔡建忠馬上視訊連線上了賈大媽。聽完鑒定結果,賈大媽熱淚盈眶。母子兩在視訊兩頭抹着眼淚,互訴衷腸。“兒子,你受苦了,回來和媽好好過日子。”聽聞兒子講述十多年的遭遇,賈大媽很是心疼。“過幾天,我就回來,好好陪陪您。”小章答應母親年前一定回家裡過年,好好孝順她老人家。
“阿姨,您放心,過幾天我們就把你兒子送過來。”蔡建忠見到此情此景,也是五味雜陳,想着一定要在年前讓這對母子團聚,好好過一個年。“小賈,以後我就叫你小賈了,後天我們早點出發。”在确認小章姓賈後,蔡建忠和小賈訂好了出發的日子。聽到民警叫自己“小賈”,小賈心頭一震。看得出來,小賈為自己能夠重獲身份而感到高興。
失散多年終相聚
民警助力母子重逢
來源:浙江之聲記者沈亭亭、紹興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