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美援朝的奇迹!一個兵圍堵一個師,回國後主席接見元帥敬酒

作者:藍天說史

在我國抗美援朝的曆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僅憑一人,一把槍和三顆手雷,成功将強大的美騎二師阻滞在109高地長達八個小時之久。

他創造了中外戰争史上是絕無僅有,也是不可能被複制的奇迹。他也是以被授予國家一級戰鬥英雄的稱号,甚至在戰争結束後得到了主席接見,彭德懷、聶榮臻等五位元帥紛紛向他敬酒緻意。

那麼,他究竟是怎樣的勇猛?竟然以一己之力對抗強大的美騎二師?他又為何能讓主席接見,元帥敬酒的殊榮?

抗美援朝的奇迹!一個兵圍堵一個師,回國後主席接見元帥敬酒

1951年10月1日,有個特殊的人,接受了在天安門城樓觀禮國慶的邀請。他面容嚴肅,衣着樸素卻幹淨。在給英雄的慶功酒宴上,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甚至親自接見他,五位元帥一臉敬佩地排着隊向他敬酒。

這個接受如此殊榮的人,便是譚秉雲。表彰會結束後,27軍軍長彭德清私下找到了譚秉雲,眼裡含淚,激動得說不出話。他激動地對這位孤膽英雄,表達了自己自己27軍的崇高的謝意。正是譚秉雲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神勇,27軍才得以儲存實力,在之後的戰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實際上,譚秉雲的英勇并不單純的隻在這場戰鬥中,自他選擇加入中國解放軍後,他在戰場上的每一次表現都可圈可點。譚秉雲其人,出生在四川江津的一個貧苦農家裡。

抗美援朝的奇迹!一個兵圍堵一個師,回國後主席接見元帥敬酒

由于貧困,他的父母親人不得不為地主做工種田。在那個黑暗的時代裡,地位低下的農民隻能無奈地接受地主的剝削。甚至隻是因為地主的心情不好,他們全家當天就沒有飯吃。

譚秉雲給當地富裕的人家放過羊,在地主家做過長工,在這樣被地主和富戶動辄打罵的環境裡,譚秉雲常常會想,為什麼自己的家人就要受人剝削,遭人欺淩,為什麼不能衆人平等呢?這個問題在他年幼的心裡,深深埋下了一顆革命的種子。

譚秉雲就這樣饑一頓飽一頓地長大了,他本以為自己能過上平平淡淡的日子也好,誰知國民黨征軍時,卻強行把譚秉雲當作壯丁征進了軍隊。胳膊擰不過大腿,譚秉雲無奈隻能加入了國民黨,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抗美援朝的奇迹!一個兵圍堵一個師,回國後主席接見元帥敬酒

譚秉雲雖然加入了國民黨軍隊,他的人卻是清醒的他深切地知道,國民黨代表的并不是人民的意志,他在軍隊裡過的并不愉快。這時他從朋友那裡聽說了共産黨這個一心為民的大組織,他便上了心。當知道國民黨很快要與共産黨開戰時,譚秉雲終于下定了決心。

我們的軍隊是一支相容并包隊伍,在聽說了譚秉雲的經曆後,我軍負責招兵的同志,同意了譚秉雲的請求。在解放戰争打得如火如荼之時,譚秉雲被調往上海參加戰鬥。

在上海戰場,譚秉雲出乎意料的勇猛。面對敵人的炮火,他眼睛不眨就沖了上去,數次與死亡擦肩而過。甚至在晝夜未停的一場戰鬥中,他突破生理極限,殲敵無數,為我軍立下了極大的功勞。戰後,譚秉雲榮立三等功。

抗美援朝的奇迹!一個兵圍堵一個師,回國後主席接見元帥敬酒

解放戰争勝利後,随着國際形勢的變化,我國決定派遣志願軍援助北韓。聽到征兵事宜後的譚秉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了志願軍。很快他就跟随大部隊離開了大陸,踏入了北韓戰場。

譚秉雲作為27軍的一位班長,在北韓戰場迸發出了耀眼的光芒。剛剛抵達北韓的譚秉雲并沒有因為脫離了中央的管制而消極怠工。相反,他在每一次戰鬥中都做到了身先士卒。他分别在北韓戰争初期先後榮立2次三等功與5次四等功。這些榮譽都是他用命換來的,他的勇猛讓與他并肩作戰的戰友們都敬佩不已。

1951年4月,我軍主動向聯合國軍發起攻擊,在我軍指導精妙絕倫地戰術下,我們兵分三路,打了聯合國軍一個措手不及。吃了大虧的聯合國軍不甘示弱,很快開始了他們堪稱兇殘的反撲。

抗美援朝的奇迹!一個兵圍堵一個師,回國後主席接見元帥敬酒

當時的戰局十分緊張,甚至可以說萬分危急。面對聯合國軍的瘋狂轟炸,中共中央緊急下達了戰略轉移的指令。北漢江以南的軍隊在迅速南移的過程中,卻遇到了極大的困境。

敵人的戰鬥機在江面盤旋,我們沒有搭橋的條件。人多舟少的志願軍們無奈隻能就地伐木,會遊泳的遊向北岸,不會遊泳的抱着木頭順着軍隊搭好的繩索,一步一步地挪向漢江以北。

戰士們渡江是需要時間的,而敵人的追兵就在身後。此時譚秉雲所在的中國志願軍二十七軍臨危受命,他們日夜兼程趕到敵人必經之處的高地上,緊急修建戰略工事,暫緩敵人的行軍作戰,給渡江的戰士們争取更多的時間。

抗美援朝的奇迹!一個兵圍堵一個師,回國後主席接見元帥敬酒

1951年5月24日傍晚,譚秉雲帶領新兵戰士們看着我軍提前挖好的散兵坑。譚秉雲凝重地看着這裡的地形,眼神堅毅。這一段的公路很窄,被山岩與小河夾在中間,岩壁陡峭,河堤濕滑。這段路的寬度一次隻允許通過一輛坦克,也就是說坦克的優勢,在這裡根本發揮不出來。

毫無疑問,這裡是譚秉雲精心挑選過的,敵人坦克的埋骨之地。待到夜幕深沉,他終于迎來了他的敵人。坦克的轟響聲越來越近,譚秉雲在把戰士們留到山腰做掩護後,孤身一人下了公路。

譚秉雲深知這次戰鬥的重要性,他警惕地盯着道路盡頭,果然看到敵人的坦克部隊越來越近。這時敵人的探照燈從狹窄的河面突然移到了譚秉雲的藏身之處。好在譚秉雲知道坦克軍的慣用伎倆,早就用樹枝樹葉将自己掩護好。

抗美援朝的奇迹!一個兵圍堵一個師,回國後主席接見元帥敬酒

從樹葉的縫隙中,譚秉雲仔細觀察着敵人的坦克部隊。夜深人靜的高地上,隻能聽見公路震動的聲音,坦克的探照光束一道接着一道,眼見坦克越來越近,譚秉雲知道這裡不能再待,他要行動起來。

譚秉雲靜悄悄地離開散兵坑,在草叢裡匍匐前進。這是譚秉雲第一次對上敵軍的坦克,他緊張極了。但他不能退,他的身後,是千千萬萬的志願軍戰士。直到坦克距他隻有不到15米的距離時,他微微支起身體,單腿跪地。一手握着手雷,一手時刻準備着拉開手雷的插圈。他靜下心,耐心地等待着一個時機。

坦克每向前一步,山腰上的戰友們的心就緊張幾分,譚秉雲卻愈發冷靜了。在坦克距公路隻有兩三米的時候,譚秉雲手一揚,手雷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地弧線,準确地落到了坦克的車燈上。

抗美援朝的奇迹!一個兵圍堵一個師,回國後主席接見元帥敬酒

譚秉雲氣壞了,這時“受了輕傷”的敵軍坦克繼續向前方駛去。譚秉雲急壞了,絕對不能讓坦克前進成了他唯一的信念。他邁開大步,很快追上了坦克,扔出了第二枚手雷。這枚手雷非常精确地炸到了坦克的動力系統,坦克很快停止了前進的步伐。譚秉雲尚未來得及高興,就被一塊彈片擊中了額頭。

譚秉雲眼前一黑,此刻他的眼前全是頭上流下的鮮血。譚秉雲忍住疼痛的用衣襟飛速地擦着臉上的血漬。這時敵人的炮火徹底地對準了讓他們損失了一輛坦克的譚秉雲。随着炮彈在身邊炸開,譚秉雲提着槍搖搖晃晃地向第二輛坦克沖去。

他手裡捏着最後一枚手雷,狠狠地向第二輛坦克砸去。随着坦克升起巨大的煙火,第二輛坦克驟然停止。譚秉雲趁機拿起機槍開始掃射,随着坦克裡發出幾聲哀嚎,第二輛坦克也被我軍徹底消滅。

抗美援朝的奇迹!一個兵圍堵一個師,回國後主席接見元帥敬酒

譚秉雲站在打下的坦克上向遠處望去,敵人的坦克已經逃出了很遠的距離。他終于松了一口氣。下了坦克的他,卻很快感覺到頭暈眼花,一摸額頭便滿手是血。

經過精簡的包紮,譚秉雲的血很快被止住。在這個期間,他又指揮戰士們重新修建了散兵坑,靜靜等待着聯合國軍的下一波攻擊。很快,天亮了。随之而來的是聯合國軍新的炮火。

看着聯合國軍轟炸的炮火,譚秉雲靜靜地趴在散兵坑裡。終于,聯合國軍的坦克部隊又一次按捺不住地向公路上駛來,再次進入了譚秉雲的伏擊範圍。

譚秉雲輕車熟路地扔出手雷,成功擊毀了敵人的第三輛軍事坦克。由于是單人行動,譚秉雲的本人受攻擊的目标很小,敵人并沒有發現他。敵軍的坦克隻能茫然又氣憤地向半山腰開火。

抗美援朝的奇迹!一個兵圍堵一個師,回國後主席接見元帥敬酒

待到美軍反應過來并清理完被我軍擊毀的三輛坦克後,時間已經過去了8個小時。這8個小時的時間是極其珍貴的,為我軍順利實作戰略轉移創造了條件。

譚秉雲僅憑一人,一支槍三枚手雷,成功将強大的美騎二師困在109高地長達八個小時。這是中外戰争史上是絕無僅有,也是不可能被複制的。這是一場戰争史上真正的奇迹。

抗美援朝勝利以後,譚秉雲随着我軍班師回朝。在回到家鄉後,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甚至受到毛主席的親切接見。慶功酒會上,就連位高權重的朱德、彭德懷以及聶榮臻等5位開國元帥,也紛紛向他敬酒祝賀,态度充滿敬佩。

抗美援朝的奇迹!一個兵圍堵一個師,回國後主席接見元帥敬酒

譚秉雲并沒有迷失在炸毀三輛坦克的榮譽中,他認為自己隻是一個普通的戰士,做了自己應該做的罷了。轉業回鄉的譚秉雲甚至沒有向組織提任何要求,反而隐姓埋名做了家鄉的一名擡棺人。

譚秉雲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戰争年代,他拿起手雷為國家浴血奮戰。和平年代,他不求功名,甘願為我國的火葬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如今的我們,生活在安定平和的年代裡,我們的身邊沒有炮火,沒有饑餓,我們無疑是幸福的一代。

然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不能忘記像譚秉雲同志這樣,曾經為我們抛頭顱灑熱血的戰士們。他們有的如今依舊健在,有的早已埋骨他鄉。而我們在在享受和平的同時,必定将他們的精神銘記在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