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荔縣義井村:走進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參觀洛惠渠五号洞遺址

在渭南市大荔縣許莊鎮義井村,有一段始建于西漢時期的龍首渠遺址,涵洞全長3467米,範圍約2萬平方米。民國時期,修建洛惠渠的時候,從這裡穿越鐵鐮山,跟西漢龍首渠的線路基本吻合。2018年7月3日,這段龍首渠遺址被陝西省人民政府歸入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機關——

大荔縣義井村:走進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參觀洛惠渠五号洞遺址

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

2020年12月8日,在摩洛哥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1屆執行理事會大會上,陝西省的“龍首渠引洛古灌區”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産。西漢元狩三年(公元前120)至元封六年(公元前105),漢武帝采納莊熊罴的建議,在此修建水渠,因為發現龍骨,是以得名為“龍首渠”。

大荔縣義井村:走進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參觀洛惠渠五号洞遺址

2021年9月13日上午,在機關上司的帶領之下,我和同僚們一起前往大荔縣參觀洛惠渠水利工程遺留下來的景觀。首先,我們來到許莊鎮義井村東側,參觀這裡的藏銀樓和分水閘。

随後,我們沿着中幹渠邊,向北行走大約300米,迎面出現一座建立成的義井分水樞紐,洛惠渠的總幹渠在此處分為東幹渠、中幹渠和西幹渠。如今,這裡依然發揮着灌溉的作用,成為參觀龍首渠引洛古灌區的入口,旁邊的牆壁上寫着響亮的宣傳智語:千載龍首流古韻,百年洛惠潤秦東。

大荔縣義井村:走進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參觀洛惠渠五号洞遺址
大荔縣義井村:走進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參觀洛惠渠五号洞遺址

穿過義井分水樞紐,沿着洛惠渠總幹渠,繼續向北邊行走約100米,可以看到一座義井聯合閘。這裡是抽黃灌溉區幹渠與洛惠渠幹渠交彙處,向洛惠渠内進行補水,實作水資源聯合排程。

經過義井聯合閘,向北大約30米處,洛惠渠總幹渠分叉,朝着西側和東側形成兩條管道。在後方大約100米處,兩條明渠延伸至涵洞之中,形成一條穿越鐵鐮山的暗渠。鐵鐮山是橫貫大荔縣北邊的一道黃土台塬,因為此塬的外觀形似鐮刀和彩虹,是以俗稱為“鐵鐮山”或“長虹嶺”。這裡為東西向的多級台地,長期被流水切割,形成了許多溝壑。

大荔縣義井村:走進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參觀洛惠渠五号洞遺址
大荔縣義井村:走進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參觀洛惠渠五号洞遺址

1934年至1946年,在鐵鐮山修建五座隧洞,水利專家李儀祉從北向南依次賜名為澄源洞、甫田洞、大有洞、朝川洞、平之洞,寓意灌溉澄城、蒲城、大荔、朝邑、平民五縣。其中,五号隧洞是總幹渠的最後一個輸水隧洞,簡稱為“五洞”。後來,為了紀念因公殉職的工程師張平之,是以将此洞命名為“平之洞”。

平之洞進水口位于蒲城縣永豐鎮廟底新村北側200米處的陽泉溝,當地人稱為“五洞口”。平之洞的出水口位于大荔縣許莊鎮義井村西側100米處的南洞口,分為東、西兩個洞口,兩座洞口相距約40米。1994年,為了增大過水流量,開挖了東側的支洞,全長大約1150米,名為“鑫源洞”。

大荔縣義井村:走進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參觀洛惠渠五号洞遺址
大荔縣義井村:走進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參觀洛惠渠五号洞遺址

在西側平之洞出口的上方,可以看到一條狹長的山溝,為西漢龍首渠留下的遺迹。1983年11月7日,這裡便被大荔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如今,在這裡依然豎立着一塊老舊的大荔縣重點文物保護機關碑。

此地是龍首渠鐵鐮山義井村至遠志山村的開挖遺迹,斷面口寬50米至100米,深處寬約30多米,總長度約1600米。當年,興建洛惠渠的時候,在開挖五号隧洞之際,在這條溝道的13、16、18号工作井内,發現“人”字形漢柏支架,以及所謂的“龍骨”化石。由此判斷,這裡應該是西漢時期龍首渠遺址的一部分,對研究龍首渠的曆史變遷和渭北地區水利建設提供了實物資料。

大荔縣義井村:走進龍首渠引洛古灌區,參觀洛惠渠五号洞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