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1年,湖南農民進京提意見,被警衛攔下後,竟然亮出主席親筆信看病被醫生刁難,一氣之下上北京兄弟之情濃厚,多次化險為夷接替父親衣缽,如實反映情況

1961年凜冬,北京政府門口來了一位衣衫破舊,風塵仆仆的農民。被警衛員攔下後,他直接掏出了毛主席的親筆信件,大聲喊着:“我要見毛主席,我要提意見!”警衛員拿着信一看,果然是主席的親筆信,可令他好奇的是,這位農民究竟是誰?他和主席又有着怎麼的關系呢?

1961年,湖南農民進京提意見,被警衛攔下後,竟然亮出主席親筆信看病被醫生刁難,一氣之下上北京兄弟之情濃厚,多次化險為夷接替父親衣缽,如實反映情況

網路配圖 非賀鳳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5">看病被醫生刁難,一氣之下上北京</h1>

這名普通的農民名叫賀鳳生,1932年,出生于湖南。他的父親名叫賀曉秋,是毛澤東的表弟,是以賀鳳生是毛澤東的侄子。賀鳳生在湖南老家一直以勞作為生的,是村裡的生産隊長,這些年一直在負責村子裡的生産工作。但他的家中有不少來往北京的信件,那是父親賀曉秋在世時,向毛主席反映農村基層情況的信件。

父親離世時,曾經囑托賀鳳生,以後有機會要去一趟北京,接替自己的任務。賀鳳生謹記父親的教誨,但一直忙于生産,沒有找到合适的時間上京。真正讓賀曉秋下定決心上京一趟的,是一次讓他十分頭疼的看病經曆。

1961年,湖南農民進京提意見,被警衛攔下後,竟然亮出主席親筆信看病被醫生刁難,一氣之下上北京兄弟之情濃厚,多次化險為夷接替父親衣缽,如實反映情況

網絡圖檔

當時賀鳳生前往縣醫院看病,令他沒想到的是,原本該以救死扶傷為天職的醫生,見到他的第一面,竟然問他是不是幹部。賀鳳生如實回答,他不是什麼幹部,就是村裡的生産隊長。更讓他震驚的是,醫生在聽到這些話後,竟然直接拒絕給他看病。這名醫生表現得十分不耐煩,聲稱隻有幹部,或者有幹部的介紹信,他才能給他看病。

這一下子惹怒了賀鳳生,在他看來,治病求醫跟是不是幹部根本沒有半毛錢的關系。這天底下,更是沒有隻能給幹部看病的道理。賀鳳生一氣之下,将毛主席的信件拿了出來,高聲質問他。而醫生在看到有着毛主席親筆簽名的信件之後,當即轉變态度。這讓賀鳳生更加氣憤,他自幼跟在父親身邊,承襲了父親的剛正心腸。如今,連原本最該有仁愛之心的醫生,都如此勢利,這讓他忍無可忍,出了醫院,就決定一定要親自去一趟北京,向毛主席反映問題。

1961年,湖南農民進京提意見,被警衛攔下後,竟然亮出主席親筆信看病被醫生刁難,一氣之下上北京兄弟之情濃厚,多次化險為夷接替父親衣缽,如實反映情況

毛主席

基層問題,是社會主義的重中之重。毛主席一直以來,與基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聯系。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賀鳳生的父親賀曉秋的來信,是他了解農村基礎情況的重要管道。賀曉秋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回到家鄉成為一名普通的農民,對農村基層的情況甚是了解,而他之是以能直接通過信件向毛主席提出許多農村存在的問題,就要從二人之間密切的關系講起。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4">兄弟之情濃厚,多次化險為夷</h1>

賀曉秋與毛澤東是表兄弟,雖說二人之間相差五歲,但他們在家鄉的私塾一起念過書,又一同在村中玩耍。後來,毛澤東考上了長沙湘鄉駐省中學,那個年代,讀書的機會少之又少,大多上過幾年私塾之後,便下地幹活了。但毛澤東自幼就展現出了偉大的志向,去長沙讀書,對他而言,是宏圖偉志開啟的第一步。

1961年,湖南農民進京提意見,被警衛攔下後,竟然亮出主席親筆信看病被醫生刁難,一氣之下上北京兄弟之情濃厚,多次化險為夷接替父親衣缽,如實反映情況

青年毛澤東(右一)與家人合影

盡管賀曉秋十分不舍,但他也清楚讀書能夠改變人的命運,送别毛澤東時,毛澤東告訴他,他們一定會再見的。那之後,一個求學,一個務農,看上去未來的命運似乎有着天壤之别,但對于時局的不滿,二人的想法可以說是不謀而合。毛澤東見到了世間瘡痍,懷有救世之心,而賀曉秋雖然沒有那麼大的志向,但卻也看透了農民們一直被壓迫的苦難。

二人再見面時,已經過了多年,當時的毛澤東拜在楊昌濟先生的門下,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适逢毛澤東的母親50歲壽宴,兄弟二人這才有了機會相見。見面之後,二人沒有絲毫的疏離,毛澤東與其講述他的求學經曆,推薦他看《新青年》。賀曉秋也對毛澤東講述的事情十分感興趣,二人秉燭夜談,更加投機。

1961年,湖南農民進京提意見,被警衛攔下後,竟然亮出主席親筆信看病被醫生刁難,一氣之下上北京兄弟之情濃厚,多次化險為夷接替父親衣缽,如實反映情況

此次分别之後,毛澤東繼續學習,随後前往北京,在楊昌濟先生的幫助下,進入了北京大學。在最高學府,毛澤東的思想又一次得到啟發。他開始以最飽滿的熱情,投身到革命事業之中。回到長沙,他創立了新民學會,加入了共産主義組織,立志以革命推翻軍閥的統治。隻是一直以來的宵衣旰食,讓毛澤東的身體開始出現問題。1925年,他回到老家韶山養病,兄弟二人這才又一次相見。

在韶山養病期間,毛澤東看見了地主階級的惡貫滿盈,清晰地認識到了農民階級所受的苦難。而後意識到,農民階級将會是革命的中堅力量。推翻地主惡霸,是革命事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他更有激情,辦起了農民夜校,以啟發農民民智,宣傳革命事業,鼓勵農民站起來,群起反抗地主惡霸。而賀曉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受到了毛澤東的啟發,加入了革命隊伍,承擔了一些後勤保障工作。

1961年,湖南農民進京提意見,被警衛攔下後,竟然亮出主席親筆信看病被醫生刁難,一氣之下上北京兄弟之情濃厚,多次化險為夷接替父親衣缽,如實反映情況

農民反抗

農民運動越來越壯大,也意味着越來越多的危險降臨。那些地主惡霸們自然是不願意看到農民的反抗,隻有不斷壓迫,他們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在知曉前因後果之後,他們向當時的湖南軍閥趙恒惕上書,聲稱毛澤東帶頭鬧事,鼓動農民起義,試圖反抗軍閥的統治。而知曉農民的反抗運動之後,趙恒惕也是十分惱怒,他将所有的過錯都推到了毛澤東身上,給湘潭縣長發了電報,指令他們抓捕毛澤東。

消息在傳到縣長那裡之前,先被賀曉秋的好友知曉了,他更是毫無保留地支援革命事業。當時軍閥壓迫,農民們苦不堪言,而毛澤東所提出的農民革命運動,讓這些一直受壓迫的農民們看到了未來光明的希望。

1961年,湖南農民進京提意見,被警衛攔下後,竟然亮出主席親筆信看病被醫生刁難,一氣之下上北京兄弟之情濃厚,多次化險為夷接替父親衣缽,如實反映情況

毛澤東

他抓緊時間将情況通知了賀曉秋,讓他們趕緊想辦法掩護毛澤東離開。賀曉秋僞裝成轎夫,将人藏在轎子裡,把毛澤東順利送出了韶山。而賀曉秋,因為一直從事革命事業,又是毛澤東的親戚,自然也受到了軍閥的抓捕。無奈之下,他也隻好拖家帶口,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外出避難。

秋收起義時,國民黨反動派也曾下令抓捕毛澤東,當時賀曉秋已經對毛澤東所從事的事業有了清晰的認知,相信他将來一定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幫助農民改頭換面,真正成為當家做主的主人。在國民黨追捕期間,賀曉秋,用同樣的方法,扮成轎夫,幫助毛澤東躲避了國民黨的追捕,再次掩護他逃脫。

1961年,湖南農民進京提意見,被警衛攔下後,竟然亮出主席親筆信看病被醫生刁難,一氣之下上北京兄弟之情濃厚,多次化險為夷接替父親衣缽,如實反映情況

那個年代,那些反動統治者們,沒有辦法澆滅人民革命的願景,就隻能對這些上司革命的人下手。無數的革命先烈慘遭他們迫害,颠沛流離幾乎成了所有革命者的常态。而賀曉秋的幫助,讓毛澤東平安逃離,躲過了反動派的追殺。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2">接替父親衣缽,如實反映情況</h1>

新中國成立之後,賀曉秋沒有借着自己是毛主席的親戚,在當地享受特權,反而過上了最樸素的農村生活。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不像毛主席那麼有文化,隻是想一輩子都想紮根在土地上。沒有了地主惡霸,他也相信未來農民的日子也會越過越好。但當時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仍然存在諸多的問題,賀曉秋将這一切都看在眼裡。

1961年,湖南農民進京提意見,被警衛攔下後,竟然亮出主席親筆信看病被醫生刁難,一氣之下上北京兄弟之情濃厚,多次化險為夷接替父親衣缽,如實反映情況

他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對農村階層最了解不過。有心改變這一切的賀曉秋,将所有自己看在眼裡的問題都記錄了下來,将信件一封封地寄往北京,他相信這些信件的收件人,一定能夠解決農村問題。

農村的真實生活情況,就這樣一字不差地進入了毛主席的視野之中,很長一段時間裡,賀曉秋的信件,都是毛主席與農村基層連接配接的橋梁。在毛主席的回信之中,也向賀曉秋多次表示,他記錄下的這些内容十分珍貴,通過這些反映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政策,一定會切實地改變農村的情況,幫助農民的生活水準進一步提高。

1961年,湖南農民進京提意見,被警衛攔下後,竟然亮出主席親筆信看病被醫生刁難,一氣之下上北京兄弟之情濃厚,多次化險為夷接替父親衣缽,如實反映情況

毛主席與群衆在一起

這樣的通信往來一直持續,在賀曉秋62歲那年,彌留之際,他依然拉着兒子的手,希望他能去北京一趟,将村裡的情況向毛主席彙報,以保證農村政策能夠切實地幫助農民改善生活。父親的囑托,賀鳳生一直不曾忘記,而那次在醫院看病的經曆,讓賀鳳生意識到,這趟北京之旅,迫在眉睫。

毛主席的工作十分繁忙,被安排在中央辦公廳的招待所中的賀鳳生等了幾天,終于等來了主席的親自接見。他對毛主席充滿了崇高的敬意,見到毛主席之後,十分緊張。但主席主動與他攀談,說起來他們二人之間的叔侄關系,這也讓賀鳳生放下心來。

1961年,湖南農民進京提意見,被警衛攔下後,竟然亮出主席親筆信看病被醫生刁難,一氣之下上北京兄弟之情濃厚,多次化險為夷接替父親衣缽,如實反映情況

毛主席在開會

吃不飽,看病難,一系列的農村真實情況,都被主席記在了心裡。聽聞賀鳳生的講述之後,毛主席向賀鳳生表示了感謝,正是由于他的如實反映,才能讓毛主席切實地體會到基層的問題。在了解完情況過後,主席對賀鳳生坦言,以後有什麼困難盡管來找他,農村基層有了什麼問題,也來找他。并且主席向他保證,他所反映的這些問題一定會得到整改。

在這一年進行的八屆九中全會上,對于基層問題,會議号召全黨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年,實事求是才是發展的主題,以此為基準落實。而賀鳳生回到農村之後,繼承了父親的衣缽,繼續将基層問題如實地向中央反映。正是有賀鳳生這樣的群衆,中央與基層之間的聯系才不會斷。

1961年,湖南農民進京提意見,被警衛攔下後,竟然亮出主席親筆信看病被醫生刁難,一氣之下上北京兄弟之情濃厚,多次化險為夷接替父親衣缽,如實反映情況

偉人之是以偉大,是因為他心懷天下。國家是人民的國家,而國家上司人時時刻刻裝着人民群衆,才保證了人民群衆的權益不受到侵害。毛主席從未與農村基層脫離,而今,基層建設仍然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而人民群衆與中央之間的聯系,亦是不能斷。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地保證人民群衆的切實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