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已經過去15年了,但重慶妹子史小諾仍然記得2002年夏天在央視的那場“面試”播音。“王利芬在,頻道副總監也在……我記得播完之後,王利芬老師笑得特别燦爛。從那之後我就是央視财經頻道《經濟資訊聯播》主持人了。”當時還處于初創階段的《經濟資訊聯播》共有三個主持人,史小諾是唯一一個從地方台選上去的。

史小諾
15年一晃而過,2017年,當央視主持人史小諾拿起筆開始寫自己和節目的那些事時,這一幕和腦海裡曾經的很多幕一樣再度浮上心頭,并最終彙成了這本《40而立,也不晚》。從重慶觀衆腦海裡重慶台裡那個青澀的播音員史小諾,到如今訪遍潘石屹、王健林、劉強東的《遇見大咖》制片人,史小諾經曆了什麼,成長了多少?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2日獨家對話她,揭曉答案。
劉強東“臉盲說”源自她手
“我這個人臉盲,根本分不清楚誰漂亮不漂亮……我跟她在一起不是因為她漂亮,因為我根本不知道她漂不漂亮。”去年春節,京東創始人劉強東著名的“臉盲說”在央視财經頻道的紀實财經人物紀錄片《遇見大咖》露臉後,一炮而紅。這檔節目的制片人就是重慶籍主持人史小諾。
她本次推出自己的第一本書《40而立,也不晚》也和這檔節目息息相關。“一來,我想可以記錄一下《遇見大咖》節目做了三季的初衷,為何選擇做這個,做起來的困難,每期節目怎麼磨,對我個人、團隊的磨練啊這些細碎的、今後很可能要忘的東西。”史小諾笑稱,劉強東的“臉盲說”爆紅,也算是觸動自己通過寫書來紀錄節目細碎日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史小諾告訴記者,寫書自己有兩個考慮,“再者,書裡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剛好和書名契合的就是,四十歲對人來說,可能剛好是一個半場過去了,對女性而言,有選擇回歸家庭的、更加小我的,也有重新出發的。我選擇了最後一種。”
記者留意到在這本《40而立,也不晚》中,既有《遇見大咖》的誕生過程,也有“胖到121斤還不知道減肥”的自黑生活細節。“大家覺得是勵志雞湯也好,是我自黑的笑話也罷,它都實在發生了,這樣書也更有意義。”
年輕時的史小諾
潘石屹打開了她“創業”的腦洞
這第一本書史小諾前後寫了半年。她說是自己完全用筆寫的,說來也巧,新書首發式,她請來的另兩位對談嘉賓:白岩松和潘石屹都還保留着用手寫書的習慣。為何請到他們,史小諾也有着自己的考量。
“首先,潘石屹作為我們節目第一季的嘉賓,他可以說為我們後來的節目打開了一種全新的思路。”史小諾說,當年自己在第一季節目采訪了潘石屹後,就萌生了一個想法:去他的老家天水看看。“後來我們一起去了天水,看了他的家鄉和父親,跟拍了非常多的素材。我也就此得到啟迪,後面的節目中對老闆們使用了大量跟拍的内容,而不隻是訪談。”史小諾解釋,自己喜歡把做《遇見大咖》視為在央視的又一次“創業”。
而給潘石屹做的這次跟拍訪談,令大家現在看到的《遇見大咖》有了一種全新的呈現形式。“所有老闆的故事都豐滿了,也打破了訪談的制約。”對史小諾和節目而言,這無異于開了一個新的“腦洞”。
至于另一位嘉賓白岩松,史小諾覺得他亦師亦友。“我單獨‘創業’(指成為節目制片人)一路走來的過程中,不定期向他請教過多次,節目誕生的脈絡他都清楚。”
沖着王利芬的名字去了央視
回到2002年的那個夏天,“被調到央視”的消息傳到史小諾耳朵裡是某天下了新聞之後。“我還記得當時是我做那檔節目的制片人跟我說:你可能要去中央台了。心頭第一反應還是很吃驚的。”史小諾回憶,此前不久已經先去了央視的李佳明回重慶就跟自己提起過這事。
史小諾說,果然不到一周,當時的中央二套的人就找到了自己。“當時跟我說的是,要做一個新節目《經濟資訊聯播》,每期50分鐘,制片人是王利芬。是她看上了你。”史小諾心動了。
“确實是王利芬老師(時任央視《對話》欄目總制片人兼主持人)吸引了我。”史小諾說,在此之前央視十套(紀錄片頻道)和十二套(西部)都曾開出過優厚條件希望自己加盟。“但都不如王利芬老師那麼具象的吸引力。”
史小諾印象中,當年《經濟資訊聯播》是8月初開播的。6月她到中央台進行了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試鏡。“真是1秒鐘延時都沒有的直播……我記得當時王利芬老師在,頻道副總監也在。看完我的表現後,王老師笑得很燦爛。”約一個月後,史小諾正式進入央視,成了8月初開播的央視二套《經濟資訊聯播》三個主播之一。
“我成了三個主播中唯一一個從地方台去的,也是唯一的一個新生力量。我感覺得到他們對我寄予了厚望。
史小諾新書封面
最放不下重慶兩樣事
可能外人看來,孤身一人去北京就等同“北漂”,但史小諾說自己2002年剛去央視時,并沒有那麼“難”。“我還記得當時我租住在航天橋,其實到台裡隻要穿過玉淵潭公園就到了。”史小諾印象中,最初稍有孤獨感的就是家人不在身邊,“兩年多以後,女兒來北京了,家人也都漸漸過來跟我一起了,我也才算是在北京定下來了。”當然,即便“北漂”15年,史小諾也沒放下家鄉。
“不管我取得了多大的所謂成功,有多大的名氣,我都很感謝重慶台。”史小諾說,能在自己還特别不成熟時,根本不具備(那種能力)的時候給了巨大的支援和機會,這對自己而言太寶貴了。
“在做《遇見大咖》之前,我一般兩三個月就會回一趟重慶,畢竟還有家人在這邊。”史小諾說,回來有兩件事必做。“第一肯定是吃,必須要早餐出去吃一頓面。還有就是我還有兩個回來必見的閨蜜,每次回來喝一次下午茶或是咖啡,總免不了。我們仨也都是超級正能量,對工作、生活都是激情滿滿的。”
史小諾印象中,重慶柔美的山水和濕潤的空氣對自己而言都有一種油然而生的親切感。
史小諾與潘石屹、白岩松對談
對話史小諾:40歲時就想做點自己能主宰的事
Q:進入央視15年,從主播到制片人,你覺得這個平台給了你哪些收獲?
史小諾:我進入央視的時候,電視還是非常紅火的。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又是國家電視台,能給我一個在最黃金時段播出的、整整50分鐘的節目做主播,這首先在專業上就是對我莫大的肯定。
其次,業務上對我的提升太大了。像各個部委的上司,到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從業精英……還有俞敏洪、《潛伏》劇組等等那些以前隻能在雜志、電視上看到名字的人都來給我們講課。我們真的就像是海綿一樣,不斷地吸收知識營養。
而這些又都可以馬上在工作中學以緻用。像我做《遇見大咖》時,已經做了10年的财經新聞主播,這在聯系采訪對象上給了我我非常大的便利,也給我走到今天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Q:你現在的工作生活狀态是怎樣的?
史小諾:現在可以說《遇見大咖》是我所有的中心。除了台裡要求的每周有三天要上新聞直播之外,我其他時間幾乎都在圍着《遇見大咖》轉,和公關談、跟上節目的老闆溝通。我是那種管得很細的人(笑),節目裡他們要說些什麼,錄好的素材,包括廣告,為了做強節目IP而到各個城市做的線下活動,我都要看都要去談。
Q:這兩天很火的“我的18歲”的話題,有沒有讓你想起自己的18歲是什麼樣的?
史小諾:我的18歲肯定和現在告别18歲的人不太一樣的。現在的孩子太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我當年完全是懵懂的。
18歲的我其實是很差勁的。除了确定了要考當時的北京廣播學院外,其他什麼都暈乎乎的。我考了兩次才考上嘛,當時就還有一個想法是實在考不上就讀師範,反正隻知道考上大學就好了。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