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百萬大軍渡長江,解放國民政府所在地南京,一個新的人民中國即将誕生。美國人雖然讨厭腐敗的蔣介石政府,但仍然希望保留住在華特權,并打算以此為條件,來換取對新中國的承認。
新中國不承認一切不平等條約和非法的在華特權,美國人的如意算盤不可能實作。司徒雷登黯然離開中國,美國政府推出了檢讨對華政策的白皮書,為美國“失去中國”找理由。這時候,司徒雷登卻站了出來,他說美國早在1905年就失去了中國。

作為一個幾乎在中國生活了一輩子的美國人,司徒雷登為什麼這樣說?1905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那一年,中國人第一次團結起來抵制美貨,要求美國廢除充滿歧視的《排華法案》。
《排華法案》制訂于1882年,禁止華工移民美國,這是美國第一部針對特定移民群體的法案。因為華工吃苦耐勞,工資比美國勞工低,幹活比美國勞工多,是以要防止華工搶了美國勞工的飯碗。中華民族的美德在這裡變成了罪惡。
對于普通小民來說,《排華法案》離得太遠,與自己關系不大。1903年8月,清朝駐美公使館的武官譚錦镛隻因為是中國人,遭到幾名美國警察的無故毆打,最後警察還把譚錦镛的辮子綁在籬笆上示衆。深感恥辱的譚錦镛憤而跳河自盡。
消息傳到國内,引起舉國嘩然。很多商人本來以為《排華法案》隻是針對華工的,沒想到華人在美國受到的歧視如此嚴重,連駐外武官如此有身份的政府官員,居然也會被羞辱至死。
在社會輿論壓力下,清政府在1904年向美國提出廢除或修改《排華法案》的要求,但是美國國會通過了将《排華法案》無限期延長的議案。這下子點燃了中國人的怒火。
中國各界發起抵制美貨的運動,從5月的上海開始,到7月已經發展到華東、華中、華南地區。商店既不出售,也不采購美貨,盡量用國貨代替,實在沒有就換成其他國家的商品。
到8月底,美國政府終于妥協,放寬華工以外的商人、教師學生和旅行者的入境限制。清政府則借機開始鎮壓,抵制美貨運動走到了盡頭。事實上,些許的勝利并沒有改變華人在美國受歧視的現狀,《排華法案》要到1943年才廢除。
有人說,美國是近代對中國最好的列強,可這個國家公然在法律上歧視中國人,如果不是因為二戰需要,《排華法案》的廢除恐怕不會那麼容易。你能相信一個公開歧視你的國家會對你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