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往來千載”:風格各異卻惺惺相惜——走近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大展 文/王璐

作者:終南文苑
“往來千載”:風格各異卻惺惺相惜——走近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大展 文/王璐

齊白石

“往來千載”:風格各異卻惺惺相惜——走近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大展 文/王璐

1948年徐悲鴻與齊白石在宅中合影

“往來千載”:風格各異卻惺惺相惜——走近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大展 文/王璐

《蜀葵蛙》 徐悲鴻齊白石合作 1948年

“往來千載”:風格各異卻惺惺相惜——走近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大展 文/王璐

《荷蝦圖》 齊白石張大千合作 1950年

“往來千載”:風格各異卻惺惺相惜——走近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大展 文/王璐

1936年徐悲鴻帶藝術系學生赴黃山寫生,巧遇張大千,并合影留念。

“往來千載”:風格各異卻惺惺相惜——走近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大展 文/王璐

《荷蝦圖》 齊白石張大千合作 1948年

  近日,“往來千載——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大展”在上海震旦博物館舉辦。據悉,此次展覽是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3位藝術大家的作品在滬首次齊聚,共呈現了3位近現代藝術大家60餘件真迹。徐悲鴻從未系統展出的“十二生肖”系列,齊白石在國立北平大學的聘書,徐悲鴻與齊白石的10餘件往來書信等珍貴史料都在展出之列——

  本次展覽策展人、徐悲鴻紀念館展覽典藏部主任徐骥介紹,去年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3位大師的首次聯展曾在徐悲鴻重慶美術館展出。此次上海展展品更加豐富,“往來千載”來自于徐悲鴻的一件書法作品。其特殊之處是徐悲鴻用鉛筆勾線後用墨填充,更像是中國碑帖拓文,也是徐悲鴻當時書法創新的嘗試之作。

  雖然想要展示不一樣的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但展覽現場依舊以最經典的齊白石《蝦圖》,徐悲鴻《奔馬》以及張大千的《羅浮曬布台》作為開端。“開篇序曲”“藝道雙楫”“道法自然”“春華秋實”“妙造千奇”“生生不息”6個展覽部分,通過影像、真迹、場景還原、年表等方式,娓娓道來3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們在上世紀初結識往來并在藝術道路上共同創作、互相扶持的過程。

  在“生生不息”部分,徐悲鴻的“十二生肖”系列作品首次整體亮相,惟妙惟肖的動物形象,生動活潑躍然紙上。1927年徐悲鴻認識張大千,那一年張大千憑着仿石濤亂真的絕技在上海畫壇嶄露頭角,正式成為一名“海漂”。第二年,徐悲鴻結識齊白石,資深“北漂”齊白石那時買下北平跨車胡同15号院才一年多。本次展覽還重點還原幾位大師們重聚的場景,特别是3位大師的共同創作,包括徐悲鴻與齊白石合作的《蜀葵蛙》與《蜀葵蝦》,齊白石與張大千合作的兩幅《荷蝦圖》,徐悲鴻與張大千合作的《杜甫詩意》等。合作畫是藝術家之間交誼的信物,也有作為重禮以贈知己或尊者之用。1948年徐悲鴻同張大千分别與齊白石合作了4件作品。3位莫逆之交1947年10月還在天津舉辦了他們生前唯一的一次3人聯展,那是一次關于國畫新舊之争的持續而密集的輿論戰,也說明了3人為何惺惺相惜,充分呈現了3人在藝術創作道路上的扶持和友誼。1928年徐悲鴻赴歐留學學成歸國,對于自覺擔負起複興中國美術、改良中國畫大任的徐悲鴻來說,“大膽吸收新的以寫生為基礎訓練”是他的教學方向。但20世紀的北平畫壇“傳統派”居多,徐悲鴻的藝術理念與北平的氛圍格格不入。很長一段時間内,徐悲鴻都身處藝術論戰的漩渦。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同屬“新”的陣營,正因為當時的聯展,新與舊的對峙逐漸呈白熱化。張大千超元越宋直取唐風,食古能化;齊白石取材民間,求樸拙之氣,與傳統拉開距離;徐悲鴻則西為中用,緻力于以浪漫色彩的現實主義精神改造明清文人畫主流。三人雖互相欣賞,但取徑不同,風格趣旨各異。

  在徐悲鴻的眼裡,張大千與齊白石代表了那個時代中國畫的最高成就,也代表了徐悲鴻對改造國畫的理想:古與今的一體兩面,一面是要繼承,繼承宋以前尤其是唐代的中國畫,因為那是國畫最雄健最富有生命力的時代。張大千好摹古,近臨石濤,遠追晉唐趙宋,是以他代表了徐悲鴻理念中“古”這一極;另一面是要突破,突破明清以來僅追求筆墨趣味、纖弱衰敗文氣的文人畫風格。而齊白石的“野路子”代表了徐悲鴻理念中“今” 這一極,齊白石很少看古人的作品,除了自己的師承外也很少看今人的作品。陳半丁在上個世紀20年代故宮開放後請齊白石去參觀,齊白石拒絕了,他表示看了這些會擾亂他的思想。他的用意就是自己闖。是以齊白石的繪畫“不古不今”,自成一派,他認為藝術要“變”,“變” 是藝術的最高境界,所謂“至變而止”,但一定要“正變”——“正者能知變,變者系正之變”,既不能為變而變,也不能從一開始就變。徐悲鴻認為齊白石的山水就是這種具“中庸之德”的正變,既有“具備萬物”“真體内充”的廣大,又有“妙造自然”、不 “斷章取義”的精微,達到了一個極高的新境界。

  在“新”的陣營中,這3位藝術家惺惺相惜,在追求雄強、求新求變以力改國畫頹勢的目标上做着“革命的同路人”。據悉,展覽期間主辦方還圍繞“水墨創新”這一主題,開展了一系列講座,印章、水墨畫創作等活動。

  上海震旦博物館供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