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往来千载”:风格各异却惺惺相惜——走近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大展 文/王璐

作者:终南文苑
“往来千载”:风格各异却惺惺相惜——走近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大展 文/王璐

齐白石

“往来千载”:风格各异却惺惺相惜——走近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大展 文/王璐

1948年徐悲鸿与齐白石在宅中合影

“往来千载”:风格各异却惺惺相惜——走近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大展 文/王璐

《蜀葵蛙》 徐悲鸿齐白石合作 1948年

“往来千载”:风格各异却惺惺相惜——走近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大展 文/王璐

《荷虾图》 齐白石张大千合作 1950年

“往来千载”:风格各异却惺惺相惜——走近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大展 文/王璐

1936年徐悲鸿带艺术系学生赴黄山写生,巧遇张大千,并合影留念。

“往来千载”:风格各异却惺惺相惜——走近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大展 文/王璐

《荷虾图》 齐白石张大千合作 1948年

  近日,“往来千载——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大展”在上海震旦博物馆举办。据悉,此次展览是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3位艺术大家的作品在沪首次齐聚,共呈现了3位近现代艺术大家60余件真迹。徐悲鸿从未系统展出的“十二生肖”系列,齐白石在国立北平大学的聘书,徐悲鸿与齐白石的10余件往来书信等珍贵史料都在展出之列——

  本次展览策展人、徐悲鸿纪念馆展览典藏部主任徐骥介绍,去年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3位大师的首次联展曾在徐悲鸿重庆美术馆展出。此次上海展展品更加丰富,“往来千载”来自于徐悲鸿的一件书法作品。其特殊之处是徐悲鸿用铅笔勾线后用墨填充,更像是中国碑帖拓文,也是徐悲鸿当时书法创新的尝试之作。

  虽然想要展示不一样的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但展览现场依旧以最经典的齐白石《虾图》,徐悲鸿《奔马》以及张大千的《罗浮晒布台》作为开端。“开篇序曲”“艺道双楫”“道法自然”“春华秋实”“妙造千奇”“生生不息”6个展览部分,通过影像、真迹、场景还原、年表等方式,娓娓道来3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们在上世纪初结识往来并在艺术道路上共同创作、互相扶持的过程。

  在“生生不息”部分,徐悲鸿的“十二生肖”系列作品首次整体亮相,惟妙惟肖的动物形象,生动活泼跃然纸上。1927年徐悲鸿认识张大千,那一年张大千凭着仿石涛乱真的绝技在上海画坛崭露头角,正式成为一名“海漂”。第二年,徐悲鸿结识齐白石,资深“北漂”齐白石那时买下北平跨车胡同15号院才一年多。本次展览还重点还原几位大师们重聚的场景,特别是3位大师的共同创作,包括徐悲鸿与齐白石合作的《蜀葵蛙》与《蜀葵虾》,齐白石与张大千合作的两幅《荷虾图》,徐悲鸿与张大千合作的《杜甫诗意》等。合作画是艺术家之间交谊的信物,也有作为重礼以赠知己或尊者之用。1948年徐悲鸿同张大千分别与齐白石合作了4件作品。3位莫逆之交1947年10月还在天津举办了他们生前唯一的一次3人联展,那是一次关于国画新旧之争的持续而密集的舆论战,也说明了3人为何惺惺相惜,充分呈现了3人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扶持和友谊。1928年徐悲鸿赴欧留学学成归国,对于自觉担负起复兴中国美术、改良中国画大任的徐悲鸿来说,“大胆吸收新的以写生为基础训练”是他的教学方向。但20世纪的北平画坛“传统派”居多,徐悲鸿的艺术理念与北平的氛围格格不入。很长一段时间内,徐悲鸿都身处艺术论战的漩涡。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同属“新”的阵营,正因为当时的联展,新与旧的对峙逐渐呈白热化。张大千超元越宋直取唐风,食古能化;齐白石取材民间,求朴拙之气,与传统拉开距离;徐悲鸿则西为中用,致力于以浪漫色彩的现实主义精神改造明清文人画主流。三人虽互相欣赏,但取径不同,风格趣旨各异。

  在徐悲鸿的眼里,张大千与齐白石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画的最高成就,也代表了徐悲鸿对改造国画的理想:古与今的一体两面,一面是要继承,继承宋以前尤其是唐代的中国画,因为那是国画最雄健最富有生命力的时代。张大千好摹古,近临石涛,远追晋唐赵宋,所以他代表了徐悲鸿理念中“古”这一极;另一面是要突破,突破明清以来仅追求笔墨趣味、纤弱衰败文气的文人画风格。而齐白石的“野路子”代表了徐悲鸿理念中“今” 这一极,齐白石很少看古人的作品,除了自己的师承外也很少看今人的作品。陈半丁在上个世纪20年代故宫开放后请齐白石去参观,齐白石拒绝了,他表示看了这些会扰乱他的思想。他的用意就是自己闯。所以齐白石的绘画“不古不今”,自成一派,他认为艺术要“变”,“变” 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所谓“至变而止”,但一定要“正变”——“正者能知变,变者系正之变”,既不能为变而变,也不能从一开始就变。徐悲鸿认为齐白石的山水就是这种具“中庸之德”的正变,既有“具备万物”“真体内充”的广大,又有“妙造自然”、不 “断章取义”的精微,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新境界。

  在“新”的阵营中,这3位艺术家惺惺相惜,在追求雄强、求新求变以力改国画颓势的目标上做着“革命的同路人”。据悉,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围绕“水墨创新”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讲座,印章、水墨画创作等活动。

  上海震旦博物馆供图

继续阅读